曹公奇 張小寧
推薦理由:
選文引經(jīng)據(jù)典,圍繞“給父母好臉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難做到的”這一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從“色難”引出論題,以“色悅”含蓄作結。試題既考查了考生對議論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閱讀議論文的能力。又加深了考生對“孝”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
孝乃德之本
《論語》記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講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說,給父母好臉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難做到的。
父母對于兒女的很多不是,都不會往心里去,唯獨接受不了的,就是兒女給他們臉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兒子剛談砸了一樁業(yè)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說:“媽,你沒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著,別到處亂串?!蹦赣H解釋說:“我只是找張報紙,順便在你們床上坐一會兒。”兒子的臉色很難看,出門前扔下一句:“吃飽沒事干?!睕]想到當天夜里。這位老母親選擇了輕生。
兒女給父母好臉色難在哪里?難就難在對父母的一些衰老行為,如多愁善感、行動遲緩、說話絮絮叨叨、做事丟三落四等,能夠始終給予理解、寬容和善待。難就難在對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如任性、嬌氣、以自我為中心等,能夠不斷進行反省、克服和糾正,特別是在外無論遇到什么不順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緒帶到家里來。難就難在給父母好臉色,能夠持之以恒。一時一事給父母好臉色不難做到,難的是處處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當老人久病在床的時候。
一個人從母親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從上學、擇業(yè)到結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東棗莊“捐腎救母”的田世國說:“母親生我養(yǎng)我,可我做的連她給我的萬分之一都沒有。”常思養(yǎng)育之恩,孝老愛親才不會為難。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對于行孝也極為重要?!抖Y記·祭義》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苯o父母好臉色,關鍵是要常思養(yǎng)育之恩,常懷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過,始終對父母懷有深切的愛心和敬意。有了恭敬之心,與父母說話的態(tài)度和語氣自會溫婉謙和,照顧侍候父母自會恭謹用到;有了恭敬之心,父母的教誨才會認真聆聽,父母的責備才會虛心悅納。
國風之本在家風,家風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兒女,能常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靈。當我們形成尊老愛老、孝老護老的現(xiàn)代風尚,孝心匯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潤出社會的和諧美好。
(譚用發(fā)/文,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3月25日,有刪改)
1.本文所議論的“孝”,具體到行為上,是指________。(2分)
2.第2段主要運用了____的論證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4分)
3.第3段畫線句子提出的問題,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請概括出來。(3分)
4.結合本文觀點,聯(lián)系自身實際,說說子女怎樣才能對父母盡孝。(5分)
(選自2016年江蘇鹽城市中考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