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問題引導”的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2017-01-13 06:25:45
      物理之友 2016年12期
      關鍵詞:問題引導伽利略牛頓

      馬 劍

      (江蘇省南京市第九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8)

      基于“問題引導”的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馬 劍

      (江蘇省南京市第九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8)

      筆者采用問題引導、探究教學與物理學史教學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將人類數(shù)千年來關于“力與運動關系”的探究歷程飽滿、生動地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

      問題引導;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破除了人類長達近兩千年對運動和力關系的錯誤認識,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在科學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除了“慣性與質(zhì)量”這一問題沒有專門學習外,關于本節(jié)的其他知識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學生只是簡單地知道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的,認為伽利略做了個理想實驗就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程式化地解答相關實際問題.筆者運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觀察、討論、歸納、推理,幫助學生糾正一些片面的觀點,進一步深化和提高對相關問題的認識.

      1 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師:蘆葦在風中擺動、江水咆哮著奔向遠方、鳥兒在空中飛翔、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如圖1).物體為什么會做這樣或那樣的運動呢?

      圖1

      生:是力的作用.

      師:你是如何知道是力的作用的?

      說明:設計該問題并不是真正要學生回答,而是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求知的欲望.

      師:早在2300多年前,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并進行了思考.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要使一個物體運動,必須推它或者拉它.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就是與力有關.他還進一步指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一個地方.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說明:回顧歷史可以讓學生更為客觀地了解亞里士多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理應值得我們欽佩,以更為全面地了解科學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運動需要力來維持”與大量的“事實”一致,再加上早期人類依靠直覺和思維進行科學研究,這些都是直接影響科學突破的關鍵,同樣也凸顯伽利略勇于批判、敢于探索的品質(zhì).

      師: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

      說明:學生從初中就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這個結論,因此這里不需要再設計實驗.該問題的設計只是為下一個問題創(chuàng)設臺階.

      師:你是如何知道“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

      說明:其實學生是從書本或教師傳授中得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但對科學研究歷程并不了解.在此借助這個問題引入本課的主題——運動與力的關系.

      2 新時代處理“老”問題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回答下列問題:如圖2所示,有一小鐵球沿斜面下滑,運動速度將如何變化?如果小球沿斜面上滑,運動速度又將如何變化?聯(lián)系上面兩種情況,我們能猜想到什么?

      圖2

      說明:這里并沒有直接提出“在光滑水平面上物體將如何運動”的問題,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通過邏輯推理,進行合理的科學猜想.

      師:“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速度將不增不減”,這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嗎?你覺得是什么原因?qū)е碌模?/p>

      生: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即使物體沿水平面運動,也會停下來,這是摩擦力作用的結果.

      師:那如果物體沿著光滑水平面運動,它是否會永遠運動下去?

      說明:學生直覺上會認為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運動是勻速運動,物體肯定會永遠運動下去.但該問題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反思自己得出結論的依據(jù).

      師:能通過實驗來證明嗎?

      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1) 先讓小車在墊有毛巾的水平面上滑動,接著撤除毛巾,讓小車在較為光滑的平面運動(如圖3),隨著接觸面粗糙程度的減小,可以觀察到小車滑行的距離在增大.

      圖3

      (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借助氣墊導軌來進一步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創(chuàng)設幾乎光滑的環(huán)境,讓學生觀察滑塊在氣墊導軌上的運動(如圖4).

      圖4

      師:如果氣墊導軌足夠長,滑塊是不是就會一直運動不停止?

      生:通過比較滑塊通過光電門的時間,可以判斷滑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導軌足夠長,滑塊會一直運動不停止.

      說明:這個問題是在實驗歸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的,表明我們無法找到?jīng)]有阻力的空間,也無法用實驗直接去驗證我們的假設.

      師:該實驗能否說明“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生:從實驗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摩擦越小,物體滑行的水平距離就越大.因此可以推斷,如果沒有摩擦,物體將永遠不會停止.

      說明:該實驗就是對“伽利略關于運動思考過程”的一次再現(xiàn),體現(xiàn)出物理教學的與時俱進.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合理外推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

      3 再現(xiàn)經(jīng)典,還原探究歷程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提出了質(zhì)疑,并提出了“如果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將永遠運動下去”的假設.為了說明他的思想,設計了如圖5所示的實驗.

      圖5

      教師演示實驗:將小球在斜面上某一位置無初速度釋放,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小球所能達到的高度.

      實驗現(xiàn)象為: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狀態(tài)開始向下運動,接著“沖”上了另一個斜面,末位置的高度相比釋放高度略低.

      師:伽利略結合科學研究與科學思維,認為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淼母叨?如果減小另一斜面的傾角,小球的運動情況會如何變化?

      生:小球依然會到達同一高度,但會運動得更遠.由此可以外推:如果把另一個斜面放平,小球?qū)⒂肋h地運動下去.這也就表明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說明:伽利略是近代科學的奠基者,他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受控實驗方法,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jīng)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規(guī)律.他在科學方法論以及運動學、動力學方面的成就,對牛頓的總結有著直接的影響.他對亞里士多德運動和力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并指出:任何速度一旦施加給一個運動著的物體,只要除去加速或減速的外因,此速度就可保持不變,不過這是只能在水平面上發(fā)生的一種情形.

      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接著讓學生閱讀課外材料:從笛卡爾到牛頓,科學巨匠對“力與運動關系”認識的歷程.

      師:笛卡兒關于運動和力的觀點是什么?

      生: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

      師:牛頓第一定律與伽利略、笛卡兒的說法有什么區(qū)別?

      生:伽利略對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作了準確的描述,但他沒有明確指出運動和力的關系,笛卡兒在伽利略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牛頓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講清了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并不是維持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師:閱讀完這段材料,同學們有些什么感想?

      生:任何科學發(fā)現(xiàn)都是需要經(jīng)過數(shù)代人的不懈努力與堅持.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品質(zhì)和敢于質(zhì)疑、堅持真理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 小結

      本節(jié)的探究實驗體現(xiàn)了高中物理教學的與時俱進,結合物理學史客觀地還原人類的探究歷程,幫助學生糾正一些片面、不恰當?shù)恼J識,力圖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引領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等能力.

      [1] 徐玲,郭懷中.從伽利略實驗方法創(chuàng)立談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zhì)[J].物理教學,2013,(3).

      [2] 馬劍.“問題串”在靜摩擦力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物理之友,2016,32(8).

      *本文為南京市玄武區(qū)2016年度教育科學教師個人課題“高一物理概念教學中‘問題串’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問題引導伽利略牛頓
      牛頓忘食
      什么是伽利略慣性定律
      伽利略質(zhì)疑權威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8-02-22 12:15:48
      風中的牛頓
      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
      高中政治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17:14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失信的牛頓
      勇于探索的牛頓
      西吉县| 胶州市| 东光县| 讷河市| 岗巴县| 广汉市| 抚顺县| 河津市| 屯昌县| 扬中市| 屏东市| 阿拉善左旗| 奉化市| 库车县| 东安县| 遂溪县| 高唐县| 阳西县| 陇南市| 南平市| 米泉市| 交城县| 南和县| 东平县| 定远县| 海口市| 朝阳县| 滨州市| 铜陵市| 衡阳县| 曲沃县| 克什克腾旗| 墨玉县| 伊川县| 灵川县| 武邑县| 永寿县| 武邑县| 神木县| 墨竹工卡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