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峰
帕金森病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李延峰
帕金森?。辉\斷;治療
帕金森病(PD)是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病之一,也是常見的老年神經(jīng)疾病之一,其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了。隨著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PD的診斷和治療研究取得很大進展?,F(xiàn)就近年來PD的診斷和治療研究進展做一介紹。
PD主要的病理改變是多巴胺神經(jīng)元的脫失和路易體包涵體的分布,路易包涵體的主要成分為α突觸核蛋白,這兩種病理改變孰先孰后仍無定論。最近提出的朊蛋白學說可能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α突觸核蛋白形成包涵體并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播的方式非常類似朊蛋白[1],許多研究圍繞著α突觸核蛋白是否為朊蛋白而開展。
目前PD的診斷依然是經(jīng)驗性診斷,盡管國內(nèi)每年都有對PD診斷指南的解讀,但臨床表現(xiàn)、各種檢查、對多巴胺能藥物的反應以及后期運動癥狀波動仍是診斷的基礎。除了運動癥狀之外,PD的非運動癥狀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非運動癥狀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xiàn),按Braak的路易體包涵體出現(xiàn)部位對PD進行分期:Ⅰ期是侵犯到迷走神經(jīng)腹內(nèi)側核和嗅束,因而產(chǎn)生便秘和嗅覺下降;Ⅱ期是累及到藍斑及相關結構而產(chǎn)生睡眠和情感障礙;Ⅲ期則是累及黑質從而產(chǎn)生運動癥狀;第Ⅳ期則累及到皮層產(chǎn)生相應的認知和精神癥狀。重視PD的非運動癥狀,將有助于早期識別患者并進行正確的治療。本期神經(jīng)變性病專題中多篇文章涉及PD非運動癥狀研究,希望引起更多關注。
PD的治療研究進展迅速,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多巴制劑就進入臨床并使患者受益,以后又相繼出現(xiàn)了多巴制劑增效劑、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80%的患者對多巴制劑有良好反應,為減少外周反應及長期服藥后的癥狀波動,近年來一些新型多巴胺制劑如貼劑、腸道膠或者超長效制劑均有上市。作為藥物治療的補充,深部腦刺激(DBS)治療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對于患者的震顫、運動波動有非常明顯的改善[2],有學者認為早期應用可能獲益更多。
除了針對癥狀的治療外,針對PD病因的治療研究亦未停下腳步。神經(jīng)生長因子〔包括膠質細胞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GDNF)和神經(jīng)營養(yǎng)素等〕通過不同的注射方式注入腦內(nèi),但都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選擇適當?shù)幕颊咭约昂畏N更有效或更安全的方式非常重要。來自NsGene 公司的數(shù)位科學家采用一種包裹細胞的方法將能生產(chǎn)GDNF的干細胞植入腦內(nèi)并產(chǎn)生GDNF,如果發(fā)生涉及安全或其他副作用時,還能及時取出?;蚣夹g可使GDNF產(chǎn)量更高,從而起到營養(yǎng)黑質細胞的功能,該項研究如能成功,將有可能是PD治療的一項突破。
自2004年開始發(fā)現(xiàn)LRRK2基因某些突變與PD有關,相關的靶向藥物研究也成為熱點[3]。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藥物可能導致肺部組織變化,最近研究證實,這些改變是可逆的,一旦停藥則這種變化會停止,因此對藥物安全性測量研究需深入開展。目前關于LRRK2抑制藥物應用于臨床仍然有很大一段距離,有太多的因素可能影響這些研究的進程,如受試者是否有LRRK2突變、患者的臨床階段、藥物的藥效學特性等。
除上述治療方法外,其他一些治療也可能對患者有益,如運動療法、職業(yè)療法、音樂療法等,其中中國的太極拳療法獲得關注[4],太極拳在放松、心身合一、想象、力量或平衡等方面對身體進行訓練,取得一定療效。本期專題中亦有研究對太極拳和氣功治療PD的療效進行了報道,期望有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運動治療PD的研究得到開展。
[1]Goedert M.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 The prion concept in relation to assembled Aβ, tau, and α-synuclein[J]. Science, 2015, 349 (6248):1126-1136.
[2]Moldovan AS, Groiss SJ,Elben S, et al.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ep brain stimulation: current issues[J]. Neural Regen Res, 2015,10(7):1018-1022.
[3]Lee BD,Dawson VL,Dawson TM .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 (LRRK2)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Parkinson’s disease[J]. Trends Pharmacol Sci,2012,33(7):365-373.
[4]Huston P,Mcfarlane B . Health benefits of tai chi[J]. Can Fam Physician,2016,62:881-890.
(本文編輯:時秋寬)
10.3969/j.issn.1006-2963.2017.01.001
100730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Email:liyanfeng@pumch.cn
R742.5
A
1006-2963(2017)01-0001-02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