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開放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一個充滿希望與信任的課堂,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更是一個時刻能閃爍智慧火花的課堂。好課堂是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課堂;好課堂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xiàn)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挖掘蘊含其中的無限生機與活力,把課堂營造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實踐體驗,使他們在活動中感悟道理,體驗情感。
【關鍵詞】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個性魅力的彰顯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應該是富有生命力和人文關懷的鮮活課堂。課堂是學校中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學校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舞臺。課堂的“好”與“壞”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一生的成長,而且還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xiàn),對教師自身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影響。因而,構建“好”的課堂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和要求。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好”的課堂?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課程才稱之為好的課堂。
好課堂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xiàn)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的課堂,“好”的課堂應當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家園的課堂。好課堂應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平等、融洽、保持一種親和力的魅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學生則是與教師完全平等、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學習的主人,師生間飽含著平等、民主、自由、友善、尊重、理解、信任、寬容、親情和友愛,是平等對話、相互包容、相互共享的合作關系。教師走進課堂之前,首先要有一顆孩子的心,會用兒童的思維去思考兒童,尊重他們的生命姿態(tài)、思維特征、生活方式,盡可能地預測他們在課堂中會產生的反應,讓教師走進學生心理。師生情感溝通,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讓學生接納教師,教師的語言要自然、要選擇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要能和教學內容有機聯(lián)系,自然相關;要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充分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師生間流淌著脈脈的溫情,師生關系自然而親近,這樣的師生關系,所營造的課堂氛圍才會是輕松愉快的,而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會更好地放開思考、質疑、實踐、探究。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能對傳統(tǒng)的看法和權威的定論進行挑戰(zhàn),體現(xiàn)出思想的飛翔和生命力的舒張。例如,在給一年級學生講《小松樹和大松樹》時,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一座大山吸引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在這座大山里,一棵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學生都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課文中的故事,迫不及待地拿起書讀起來。
二、質疑問難,教師要具有啟發(fā)的魅力
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認為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即讓學生要敢問、善問。敢問,是心理問題,勇氣問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不唯書、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識,敢于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書本和教師挑戰(zhàn)。從低年級開始每節(jié)課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題,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善問,是方法問題,是能力問題。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問題。從教學中我們能看出學生提問能力不是很強,學生問不到點子上,提出的問題也有語病。教師不能否定學生,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再一步一步地引導、啟發(fā)、循循善誘,然后到達教學的目的。例如,教五年學級生《伊索寓言》一課時,在《狐貍和葡萄》故事的學習時,讓學生小組學習,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等問題,以這種形式,學生能夠毫無顧忌,暢所欲言,小伙伴之間互相啟發(f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
三、朗讀體悟,顯示教師指導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敝熳魅氏壬仓赋觯骸白プ≌Z感的培養(yǎng),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睂W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我們要把握朗讀教學中讀的度,要有辯證的思維,而不是盲目地讀、讀、讀。要指出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味,讀出韻味來。
我在指導《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呢?文中有表達主題的一段話:“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扒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的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位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刻,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庇捎趯W生缺乏體驗,往往難以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感受,讀起來就難以表達真切情感,這時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被“燙”過的親身體會,喚醒了學生與邱少云的相似經歷,以學生曾經有過的生活情境誘發(fā)真切情感,讓學生憑借類似情境,進入文本,以己度人,感受其情。再加上對“千斤巨石”、“半個鐘頭”、“最后一刻”的刻意敘述、著重強調,無不有力地在學生心中涌現(xiàn)出邱少云的無畏氣概、鋼鐵意志和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然后教師在用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朗讀這一段,我看到,精神的豐碑已經在學生的心中高高聳立、學生們激情澎湃,難以自抑的大聲朗讀,一遍又一遍,這是學生們心靈的呼喚,這是學生們情感的自由。所以指導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
四、教師要隨機點評,評價語言要有品味、充滿智慧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十分重要,往小理說,它能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和活動,往大理說,它有時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教師準確合理的評價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喚醒學生的智慧,教師的評語要生動、機敏睿智、充滿親和力。使學生如沐春風,使課堂充滿生機。評價語言要發(fā)自內心,評價語言要多樣,富有變化。要有針對性,要反映學生發(fā)言好在哪兒,錯在哪兒。要善于從學生錯誤的發(fā)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例如,讓三年級的學生表演課本劇《三袋麥子》。提前給學生準備好各種動物的頭飾、拐杖、三袋麥子、音樂等道具,讓學生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猴、小牛等角色,學生在生動豐趣地表演中,明白了什么是憨厚、節(jié)約和聰明能干的含義,深刻領悟到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總之,課堂教學學法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進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給人的感受是真實的,課堂上敢于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動態(tài)生成學習資源,要符合動態(tài)教學觀對課堂提出的求真、求善、求美的要求。整堂課要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要使人格得到不斷的提升,在課堂中實現(xiàn)知識與精神的同構同生,彰顯出學生生命的涌動和成長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潘國富.《考試周刊》,2009(27):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