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西游記》,吳承恩也許什么都不是,后世人多半不會知道曾經(jīng)還有這么一位才華橫溢的書生。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歷史往往只記錄那些位高權(quán)重或者在世時有重大影響的人物。
吳承恩,大約是1500年出生,經(jīng)歷明代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五朝,一生主要的社會活動集中在整個嘉靖、隆慶兩朝。
在正德朝以前,明帝國經(jīng)過近一個半世紀(jì)的休養(yǎng)生息,整個帝國人口急劇增長,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明。吳承恩降生在這樣的時期,是幸運的,然而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年逾弱冠,正想大有作為時,遇上了嘉靖帝當(dāng)政后漫長的停滯期——嘉靖帝在位45年,其孫子萬歷帝在位48年,再加上中間的隆慶帝在位6年,一共長達百年。嘉靖帝和萬歷帝這對祖孫像極了,揮霍著祖輩留下的基業(yè),長期隱居深宮,不思作為。
在這樣百年的停滯期內(nèi),一位聰明而勤奮的讀書人,如果運氣不好,科場上取不到好的功名,縱使有蓋世的才華,也無法進入官場,從而一展抱負。
吳承恩生長在淮安府的商人家庭,年少時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史載他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且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大概是他的興趣太廣泛,而于“制藝”一道—即科舉敲門磚八股文和試帖詩的寫作,卻不很精通??贾行悴藕?,多次鄉(xiāng)試落第,大約五十歲時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卻沒有被選上。
五十多歲時,吳承恩因為家境敗落,謀得了浙江長興縣縣丞的職位,當(dāng)不了幾年又辭官不做了??h丞是縣令的副手,你想想,一大把年紀(jì)且心高氣傲的吳承恩,去做輔佐縣令的小官,怎么受得了官場的窩囊氣?
有才華,活得長而又一生坎坷,不甘心的吳承恩只能用創(chuàng)作神怪小說《西游記》來排遣自己的情懷。草根出身的孫悟空,盡管能上天入地,有七十二般變化,本領(lǐng)高于天庭大多數(shù)神仙,但因沒有后臺只能屈居“弼馬溫”這類不入流的官職,這也是吳承恩自身命運的寫照。而天庭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天王與哪吒父子同朝為官,正反映了嘉靖朝權(quán)臣嚴(yán)嵩嚴(yán)世蕃父子把持朝政的現(xiàn)實。而且,《西游記》中昏庸的玉皇大帝就是人世間一味好道的嘉靖帝。
嘉靖帝是超級的“道教發(fā)燒友”,他十分信任一些知名道士,長年在深宮煉丹修道,以求長生不老。嚴(yán)嵩正是因為投其所好,寫得一手好青詞而受到重用。青詞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為駢儷體,用紅色顏料寫在青藤紙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華麗。
為了長壽,嘉靖帝修道到了幾乎走火入魔的地步。他認(rèn)為未有經(jīng)歷人事的女孩的月經(jīng)可保長生,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歲宮女,并命方士用她們的處女月經(jīng)制丹藥。為保持宮女的潔凈,宮女們不得進食,而只能吃桑葚、飲露水。被征召的宮女都苦痛不堪,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們決定反抗,趁嘉靖帝熟睡之時用麻繩差點將他勒死。
《西游記》中,道士的形象多為不堪,并非吳承恩對道教本身有什么偏見,而是他對皇帝癡迷道教從而上行下效的官場風(fēng)氣不滿。
《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路過比丘國,發(fā)現(xiàn)國王身染重病,因聽信妖言,要用一千多個男孩的心肝做藥引。為此傳下圣旨,命百姓選送小兒,裝入鵝籠,聽候使用。孫悟空深入王宮,識破“國丈”和國王寵愛的“美后”是白鹿和白面狐精變化,于是降伏白鹿,打死狐精,搭救了無辜的男孩們。這國雖號比丘,可那位“國丈”呢,用驛丞的話轉(zhuǎn)述:“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道人模樣,攜一小女子,年方十六歲,——其女形容嬌俊,貌若觀音——進貢與當(dāng)今;陛下愛其美色,寵幸在宮,號為美后?!?/p>
這幾乎是赤裸裸地影射嘉靖朝宮女弒君的重大事件呀。不過,如此訕謗朝政的他,竟然能活到八十多歲,也是一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