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
經(jīng)歷長達四年多的調整,4月初的香港首輪藝術品春拍,行情終現(xiàn)些許暖意。
香港蘇富比、保利春季大拍,以及邦瀚斯、佳士得的小型拍賣,出現(xiàn)了久別的熱鬧人氣和買氣。蘇富比、邦瀚斯拍賣結果大佳:蘇富比2637件藝術品成交額超過31.39億港幣,成交率84.55%,較去年同期上漲17%(增加約5億港幣),明瓷、清代璽印價格高漲;邦瀚斯單獨推出的思源堂藏73件中國玉器拍出72件,成交額超過1.86億港幣,被譽為“近十年整體水平最高的古玉拍賣”專場。香港保利春拍成交額12.67億港幣,吳冠中油畫拍出高價;佳士得“古今”專拍187件拍得4074萬港幣,高古陶瓷成交率高達95%。這一結果大有提振市場人士信心之勢,有拍賣從業(yè)者視其為市場復蘇的表現(xiàn)。
事實還需具體分析,畢竟拍賣結果的數(shù)據(jù)僅是顯性表象,具體到一類拍品、一位藝術家、一件拍品,行情、價格各不相同。就此輪拍賣看:蘇富比、保利是春季大拍,邦瀚斯、佳士得是單場小拍。各有側重:蘇富比主推名家舊藏,羅杰·琵金頓、嘉木堂、庸禮居等,打的是名家牌;保利走的是常規(guī)路線,只有兩場畫家專場,整體表現(xiàn)不及蘇富比;邦瀚斯小拍也走名家舊藏;佳士得“古今”專拍呈現(xiàn)的是香港小型拍賣的當前狀態(tài)。
四家公司的拍賣規(guī)模、拍品結構,從不同側面呈現(xiàn)了當前香港拍賣市場的狀態(tài):蘇富比、邦瀚斯的名家舊藏行情最好,備受收藏者、行家青睞,行情漲幅明顯,所謂的“回暖”之說即由此而生;香港保利成交額不俗,但成交率普遍不高,常規(guī)拍品數(shù)量太多,勢必影響成交率。明代瓷器,尤其永宣青花瓷為本季亮點;清官璽印、明式家具精品成交價格不低;近現(xiàn)代名家精品畫作價格堅挺,張大千畫作再創(chuàng)新高;現(xiàn)當代板塊成交率略有增高。
永宣青花領漲瓷器板塊
古代瓷器收藏板塊素有高古與明清之分,評價標準略有差異。高古陶瓷講究的是南北幾大名窯產(chǎn)品,明清瓷器注重的是官窯、御制之作。今春的亮點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專場,明瓷拍出了近年少有的高價。據(jù)參與競拍的行家透露,拍賣吸引了日本、臺灣、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知名收藏家、行家參與,場面甚為壯觀,掀起了新一輪的明代高端瓷器交易熱。
英國藏家羅杰·琵金頓(Roger Pilkington)出身于英國蘭開夏郡一個以玻璃制造知名的家族,曾就讀于伊頓公學,后與妻子瑪奧利(Maureen)遷居威爾特郡,是該郡艾德波爾那(Aldbourne)的一位農場主,他于20世紀50-60年代收集約百件中國瓷器。這批瓷器跨越唐宋至明清時期(618-1912),既有唐宋各大名窯產(chǎn)品,也不乏明清官窯精品。琵金頓當年每件購進價格大約100-5000英鎊。此次上拍97件,拍前估價2.25億港幣,成交的90件拍得5.0171億港幣。這批瓷器吸引人之處正在于,入藏半個世紀以來,從未在市場出現(xiàn)過,且以明代瓷器精品為代表。對致力于明瓷的收藏家而言,機緣難得。
雖然市場上統(tǒng)稱明清瓷器板塊,實際上主要交易對象是清代瓷器,明代官窯瓷器存量少,每季交易量有限,像琵金頓專拍這樣一場就上拍39件明代瓷器的現(xiàn)象非常少見。全場成交價前十名的高價品中,明瓷居九。9件價超千萬港幣的明代瓷器中,永宣青花瓷8件,器型、紋飾具有相當?shù)拇硇裕好饔罉非嗷ɑɑ苠\紋如意耳扃壺(高24.5厘米,圖一)估價2500萬至3500萬港幣,拍至1.1052億港幣。這種扁壺存世罕見,僅大英博物館、兩岸故宮有類似藏品,拍場僅出現(xiàn)三件,均為名家舊藏品。這件扃壺器型、幾何紋飾仿自中東金屬器,1953年在東方陶瓷協(xié)會在倫敦舉辦的“中國青花瓷:14-19世紀”展中亮相,后經(jīng)Stephen K.Garratt、Bluett&Sons Ltd、Cuthbert s.Wilkinson收藏,1962年入琵金頓之手。9932萬港幣成交的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凈水瓶(高21.3厘米,圖二)超出估價兩倍,器型亦仿自中東金屬器,器型來源、演變及其使用至今仍是研究課題,這類永樂青花凈水瓶三件存世,北京故宮藏有一件,另一件曾經(jīng)美國康涅狄格州Palmer、Frederick Knight及趙從衍收藏。
宣德青花瓷的數(shù)量多于永樂器,此場中5件宣德器價超千萬港幣:宣德款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高18.2厘米,圖三)2648萬港幣,器型見于永樂朝,宣德朝少見,分有款和無款兩類,兩岸故官、國博藏有數(shù)件;宣德款青花纏枝花卉紋花澆(高14厘米,圖四)2408萬港幣,器型亦源自中東金屬器,是永宣兩朝的經(jīng)典品種,有白釉、青花制品;宣德款青花水波應龍紋高足杯(高9厘米,圖五)2288萬港幣,器型以永宣制品最佳,如此杯所繪雙足雙翼應龍紋的宣德瓷器僅發(fā)現(xiàn)二三例;永樂/宣德青花海浪紋小罐(高7厘米,圖六)1748萬港幣,器型、紋飾均為明初新創(chuàng)燒的品種,宣德款青花折枝花果紋葵口碗(口徑22.5厘米,圖七)1148萬港幣,此類六瓣笠式碗內外紋飾精美異堂,是宣德朝的代表品種。
成化斗彩名聞遐爾,青花亦不俗,圓器器型優(yōu)雅、胎體輕薄、紋飾秀麗,此次上拍的明成化青花瓜瓞綿綿紋宮碗(口徑15.4厘米,圖八)拍至6460萬港幣,堪稱成化朝最貴的青花碗。類似紋飾的成化青花官碗存世約11件,均在知名博物館、收藏家之手。
永樂帝喜好甜白釉瓷器,永樂甜白釉為明代名品,存量遠低于青花器,偶有上拍,均能求得善價,明永樂甜白釉暗刻石榴花果紋玉壺春瓶(高32厘米,圖九)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幣,拍至1928萬港幣。其他明代瓷器品種亦不乏高價品,如宣德款孔雀藍釉暗刻雙龍戲珠紋飾盤(口徑14.9厘米,圖十)拍至524萬港幣,弘治款青花云龍紋盤(口徑20.1厘米,圖十一)拍至644萬港幣。
專場上拍的12件(套)清代瓷器成交8件,清康熙釉里紅折枝四季花卉紋蘋果尊(直徑9.8厘米,圖十二)拍至1040萬港幣,此類蘋果尊近年行情大佳,內地拍場上也能高價成交。市場少見的清雍正斗彩花鳥紋笠式蓋碗(口徑20.4厘米,圖十三)拍至500萬港幣。
一開場上拍的13件五代至宋代高古瓷器精品全部成交,包括定窯、鈞窯、耀州、磁州、郊壇下官窯、建窯產(chǎn)品,茶器名品南宋建窯兔毫茶盞(口徑12厘米,圖十四)估價40萬至60萬港幣,竟拍至584萬港幣。北宋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凈水瓶(口徑21.9厘米,圖十五)548萬港幣的成交價亦高出估價近十倍,是耀州窯少見的品種。
該公司本季中國藝術珍品專場則是清瓷獨樹一幟,成交前十名中明瓷僅一件,前三名僅為清瓷,清乾隆茶葉末釉描金銀多子多福綬帶耳葫蘆瓶(高20.6厘米,圖十六)1448萬港幣,清乾隆粉彩粉紅地番蓮紋八仙過海燈籠瓶(高20.1厘米,圖十七)1208萬港幣,清乾隆粉青釉倭角方壺(高32.5厘米,圖十八)848萬港幣。
相比之下,香港保利古董珍玩專場則大為遜色,165件僅拍出44.85%,拍得6101.934萬港幣。商晚期青銅獸面紋方彝(高27.5厘米)以1475萬港幣奪專場之冠。成交價前十名中有3件明瓷,1件清瓷,在望山莊舊藏明永樂青花海水葡萄紋盤折沿盤(直徑38.4厘米)拍至684.4萬港幣。
今春香港的瓷器拍賣,可以說是完全由明代瓷器主導,這將提升明代瓷器的整體價位。
璽印、家具人氣旺
清代璽印拍賣歷來吸引眼球。今春蘇富比又征得兩件康熙璽印,配上一件清乾隆時期的康熙皇帝御《康熙寶藪》,組成一場名為“敬天勤民——康熙御制珍寶”的專拍,3件拍品請北京故宮博物院帝后璽印研究專家郭福祥先生撰文介紹。康熙帝御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拍至9260萬港幣,康熙帝御寶壽山石瑞獸鈕方璽拍至4892萬港幣,而康熙皇帝御制印璽《康熙寶藪》則流拍。
檀香木異獸鈕方璽(圖十九)印面10.15厘米,通高11厘米,印臺高4.2厘米。印文為九迭篆“敬天勤民”四字陽文,著錄于《康熙寶藪》。據(jù)郭福祥研究,此璽原藏于紫禁城帝王寢興之所乾清官西暖閣,東暖閣曾收藏乾隆皇帝的“古稀天子之寶”。“敬天勤民”體現(xiàn)的是康熙皇帝“惟當敬天勤民,鞠躬盡瘁而已”“君道在于愛民,此帝王之常經(jīng),祖宗之家法”的執(zhí)政思想。北京故宮現(xiàn)藏有兩方白玉“敬天勤民”璽印,一方為康熙風格,另一方為乾隆風格。
壽山石瑞獸鈕方璽(圖二十)印面5.9厘米,通高6.9厘米。印文為“淵鑒齋”,印文右、左側分刻龍、虎形象,上下分為八卦中的“乾”卦和“坤”卦圖形,均為陽文,著錄于《康熙寶藪》。郭福祥指出,淵鑒齋是康熙時期諸多御纂、御選、欽定書籍的命名之源,還是康熙皇帝揮毫染翰、從事西洋科學和藝術研習的重要場所。
蘇富比的“御玩凝芳”專拍,上拍以清代宮廷御制工藝品為主的宮廷文玩,品類涉及玉器、瓷器、銅器、壽山石、竹雕。估價昂貴,30件拍出18件,拍得8432萬港幣,15件價超百萬港幣,前四名均為玉器。一對清乾隆帝寫生《蒼質滋華》《浮筠漱潤》松竹圖嵌仿古玉冊(圖二十一)拍至1808萬港幣,北京故宮書畫研究專家楊丹霞對其有深入解讀。楊丹霞指出,乾隆喜愛組合作品,在位期間不斷制作集錦書畫對冊或合冊,“并逐步發(fā)展為書畫裝潢與仿古玉器、琺瑯、雕漆、鑲嵌等工藝結合的組合形式,兩岸故宮現(xiàn)存的十幾件成扇或幾十件卷、冊、袖珍軸書畫作品,被精密地設計在一個雕漆或紫檀雕刻的提梁盒中,則是這種組合的集大成形式?!鼻迩“子窈鄱妓固故焦侠馐窖蚴妆ㄩL19厘米,圖二十二)拍至1028萬港幣,曾經(jīng)賽克勒(Arthur M.Sackler)等人收藏的清乾隆黃玉仿古乳丁紋雙聯(lián)璧(圖二十三)拍至968萬港幣,許漢卿舊藏的漢/六朝黃玉臥獸(圖二十四)拍至848萬港幣。
明式家具專場續(xù)寫了3月紐約春拍的上佳行情,曾經(jīng)伍嘉恩嘉木堂出手的18件晚明至清初黃花梨家具悉數(shù)拍出,成交額4649.375萬港幣,是本季香港唯一一場拍賣師獲得白手套的專場。雖然僅18件,但品種豐富,囊括筆筒、鏡架、官帽椅、圓角柜、畫斗、箱子、翹頭案、羅漢床、方盤、平頭案、方凳、提盒、圈椅、畫案等。7件價超百萬港幣,晚明黃花梨攢接卍字紋圍子羅漢床(圖二十五)拍至1184萬港幣,晚明黃花梨夾頭榫平頭案(圖二十六)拍至668萬港幣。因數(shù)量稀少,明清黃花梨家具在市場上的珍稀性越來越突出,行情日漸走高,基本成了高價品的代名詞。
香港的佛教藝術品拍賣本季較清冷。香港保利的佛教藝術集珍專場,115件拍出51.30%,成交2836.37萬港幣,8件價超百萬港幣,13世紀尼泊爾銅鎏金寶冠釋迦牟尼坐像拍至413萬港幣。
與紐約流行文人文玩不同,香港拍場上以宮廷文玩為主流,品種、材質相對單一,單件的估價、成交價較高,直接影響成交率以及收藏者對文玩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評估。本季蘇富比一場名為“文人玩趣——怪奇”的拍賣,號稱“結集中國文人美學及西方奇閣之趣,匯聚文人美石、古典素描、日本當代攝影、宋代茶碗、殘像雕塑以及當代水墨杰構”。143件拍出62.94%,拍得4509萬港幣。有意思的是,成交價超百萬港幣的8件拍品,并未見特別怪奇者。專場成交價前兩名是隋代、宋代的兩尊佛像,1943年日本山中商會經(jīng)手的隋代石灰石加彩菩薩頭像(高36厘米,圖二十七)拍至728萬港幣,宋代木雕菩薩坐像(高56.5厘米,圖二十八)拍至668萬港幣。崇怪賞奇常是文人標新立異、獨立特行的追求,或者生活方式,但是以其作為藝術品的鑒賞標準,還需要學術支撐。
庸禮居的書畫收藏標準
4月4日晚,蘇富比首推中國書畫夜場拍賣“庸禮居珍藏書畫”,拍品為香港“庸禮居”30余年珍藏的明清至民國書畫作品80件。拍出74件,成交率高達92.4%,收獲約1.3億港幣,單件成交均價超過170萬港幣,其單價之高著實值得記一筆。
該公司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表示,庸禮居主人“收藏眼光獨到,求質不求量,選件取決于作品的藝術水平,不受地域、流派或畫家名氣所限,與蘇富比一貫堅持的征集方向不謀而合”。庸禮居所藏書畫作品“估計99%都是從蘇富比里面出來的”,張超群將其視為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選件的一個剪影。張大千、黃賓虹、傅抱石、吳湖帆近現(xiàn)代大家作品高價成交,張大干1946年作《溪山游屐圖》立軸拍至1748萬港幣,黃賓虹《蜀江紀游》手卷拍至908萬港幣。賀天健、金城作品拍出高價,賀天健1959年作《云開日朗》立軸(圖二十九)估價百萬港幣,拍至668萬港幣,創(chuàng)畫家作品價格歷年之最。金城1914年作《苕溪秋泛圖》手卷(圖三十)估價120萬至180萬港幣,拍至608萬港幣,為金城畫作的第二高價。盡管高價位的大家作品不多,但是專場所呈現(xiàn)的書畫收藏的清晰文脈傳承非常少見,尤其手卷作品前題后跋完整,當代已經(jīng)少有人這樣潛心精挑細選地收藏了。
次日蘇富比的中國書畫專場,一如既往保持著高成交率,248件拍出91.53%,拍得約5.65億港幣,為該專場少見的佳績。張大千作品一枝獨秀,成交價前四名均為張氏作品,1982年作《桃源圖》立軸(圖三十一)2.7068億港幣,1980年作《阿里山曉色》鏡框4444萬港幣,1948年作《味江》鏡框3548萬港幣,1966年作《益都游屐》鏡框3436萬港幣。其次是吳冠中作品價格高趨,1978年作《玉龍山下古麗江》鏡框拍至1808萬港幣,超出估價3倍有余。林風眠、齊白石、高奇峰、李可染、蔣兆和等人的作品成交價超百萬元。張大千的《桃源圖》原為“謫仙館”舊藏之物,1987年曾由香港蘇富比以187萬港幣售出,當時即是近現(xiàn)代書畫的拍賣紀錄。此畫后由安思遠收藏,轉手麥克塔格特藝術收藏至今,在美國多次被展覽、出版,是張氏名作,30年間價格上漲百倍。
香港保利古代、近現(xiàn)代兩場成交額約1.64億港幣,古代書畫專場77件拍出64.94%,拍得6342.85萬港幣。鄭板橋、董其昌、王原祁、王鐸作品價超500萬港幣,鄭板橋《墨竹蘭石圖》立軸拍至2124萬港幣。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165件拍出58.79%,拍得1.009億港幣。徐悲鴻、傅抱石、齊白石、黃賓虹的作品價超500萬港幣,徐悲鴻1943年作《奔馬圖》立軸拍至2100.4萬港幣,傅抱石《入眼荒寒一灑然》立軸拍至1121萬港幣。兩場拍賣的成交率都不算高,顯然與蘇富比還有相當?shù)木嚯x。
香港市場的書畫拍賣、經(jīng)營活動起步較早,對亞洲華人收藏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亞洲市場近現(xiàn)代書畫的重要交易平臺。蘇富比的中國書畫專場素以少而精、選畫專業(yè)聞名,每季拍品都只在300件左右,其成交率一直是中國市場其他公司望塵莫及的。市場缺的永遠不是拍品,缺的是以專業(yè)的精神運作拍賣。
當代藝術行情未見明顯改觀
吳冠中1997年畫作《周莊》(圖三十二)4月4日晚在香港保利拍出2.36億港幣后,各種媒體瘋狂傳播,價格“刷新中國現(xiàn)當代油畫最高紀錄”之說流行,甚至據(jù)此預言當代藝術行情回曖。
事實上,偶爾的高價,不能代表一個板塊的行情。冷靜回顧一下,2015年以來當代藝術的行情遠未到回曖之時。香港保利此次上拍的現(xiàn)當代藝術專場146件作品流拍54件,成交率63%,成交額雖4億港幣,若拋開《周莊》的2.36億港幣,其余91件成交額不足1.7億港幣。該公司去年春拍這一專場成交額2.6億港幣,秋拍成交額2.5億港幣。《周莊》是吳冠中先生少有的大尺幅名作,長近3米,有吳氏代表作之譽,這種佳作的價格基本不會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今年這場拍賣中僅32件作品價超百萬港幣,拍出千萬港幣高價的作品出自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曾梵志之手。
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板塊的成交額今春也未見明顯增長。5個場次總成交額約8.37億港幣,而該公司2015年春拍這一板塊5場總成交額高達9.49億港幣,去年秋拍6場總成交額達8.5億港幣,相比之下是不升反降。
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的主要看點是晚間拍賣,84件作品拍出73件,成交率86.9%,6.05億港幣的成交額接近拍前估價上限,與去年春秋兩季的夜場成交額基本持平——去年春拍上拍69件,拍出57件,成交率82.61%,成交額6.04億港幣;去年秋拍98件拍出84件,成交率85.71%,成交額5.96億港幣。今春的專場中,王懷慶、徐悲鴻、藤田嗣治、劉煒、趙無極、亨德拉·古拿溫、吳大羽、朱德群、草間彌生、奈良美智、吳冠中、李禹煥的作品價超千萬港幣。王懷慶1999年作《足-2》雙聯(lián)作(圖三十三)以5452萬港幣成為全場之最,徐悲鴻大約創(chuàng)作于1920 1921年的《夢中的維納斯》(圖三十四)拍至4668萬港幣,吳大羽上世紀80年代作《無題14》(圖三十五)拍至1808萬港幣。
蘇富比現(xiàn)代亞洲藝術專場100件拍出77件,拍得5452.63萬港幣,朱德群、趙無極、席德進、林風眠、丁雄泉、陳逸飛、朱銘、龐均、劉國松、蘇笑柏的作品價超百萬港幣,朱德群作品《原始的微光》以908萬港幣價居首位;當代亞洲藝術專場136件拍出118件,成交率86.76%,拍得7095.81萬港幣,22件價超百萬港幣,岳敏君1993年作品《幸?!芬?40萬港幣居首;230件現(xiàn)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作品拍出64.78%,拍得6341.88萬港幣,15件作品價超百萬港幣,成交價最高者是亨德拉·古拿溫的《風景》,拍至752萬港幣;單一藏家專拍“墨源新思”83件拍出68件,拍得4352.38萬港幣,劉丹、劉國松、徐累、李津、李華式作品成交價超百萬港幣,最貴的劉丹2008年畫作《罌粟花》鏡框(圖三十六)拍得692萬港幣?!澳葱滤肌彼兆髌芬援敶宜珵橹?,基本呈現(xiàn)了近30年來中國當代水墨的先鋒性探索,作品媒材多元,涉及水墨、壓克力紙本、影片及多媒體作品。
綜上所述,香港本季拍賣的行情確實初現(xiàn)曖意,但這絲曖意局限于名家舊藏品方面,無論是瓷器玉器,還是書畫作品,來源可靠的名家舊藏品才是市場的熱點所在。常規(guī)拍品,或者說是普通品、生意貨的成交率、成交價格并無明顯改變,這在各大板塊均有所體現(xiàn)。當代藝術的行情并未因少數(shù)幾件作品拍出高價而有明顯提升,成交率與去年同期差不多。可以說,經(jīng)過這幾年來的市場淘汰,當前只有收藏級的藝術品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才能保值增值,藝術品短期投資獲利的神話越來越少,行家、生意貨主導市場行情的炒作熱潮正在慢慢消退。
(責任編輯: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