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珮莙
奇葩的證明
父死子繼聽起來天經(jīng)地義,可家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的六十七歲老漢徐義清沒想到,想把已故父母的兩套房產(chǎn)過戶到自己名下,得先把同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祖父母“踢出局”。
如何證明民國時代去世的祖父母如今不在人世,不會跟年近古稀的孫子爭奪房產(chǎn)?徐義清先后求到了好幾處“衙門”前。可派出所查不到檔案,檔案部門找不到資料,社區(qū)沒能親見老人去世,都開不出薄薄一紙死亡證明。沒了這張紙,“愛莫能助”的公證處無論如何不肯幫他辦理公證手續(xù)。
在生活中,類似的“奇葩”證明并不少見。如果非要生搬硬套地拿條條框框去卡,相關(guān)部門的做法一沒違反規(guī)定,二沒刻意刁難,只不過是公事公辦而已??蓹n案殘缺是歷史遺留問題,誰該為此埋單?
毫無結(jié)果地折騰了一年多,徐家兄妹總算在“明白人”的指點下琢磨出了一條“曲線救國”的路子。
這對兄妹分別到法庭起訴了對方,要求確認(rèn)自己對其中一套房產(chǎn)的所有權(quán)。等到拿到法院的判決書,就能以此為依據(jù)辦理過戶手續(xù)。奇怪的是,面對幾乎一模一樣的兩個案例,同一家法院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決結(jié)果,妹妹順利繼承了母親的房產(chǎn),哥哥卻還是得拿出祖父母死亡的“事實依據(jù)”。
事情再一次走進(jìn)了死胡同,徐義清感到十分絕望。為了這座房子,他幾乎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最后還是在政策的“牛角尖”里打轉(zhuǎn)。
攔路的指紋
簽合同時要簽字、按手印,是約定俗成的慣例。但就這么一個簡單的要求,卻讓二十六歲的河南小伙兒吳建平在買房時碰了一鼻子灰。
不久前,吳建平在準(zhǔn)備貸款買房時被銀行告知,他必須在購房貸款合同上按下指紋,否則合同沒有法律效力,無法發(fā)放貸款。銀行的要求不算過分,可對于這個五歲時就因電擊失去雙臂的小伙兒來說,按指紋是天方夜譚。他咨詢了多家銀行,沒有一家肯打破這個潛規(guī)則。
在媒體和律師幫助下,吳建平好不容易用拍照存證的方式闖過了銀行這道關(guān),沒想到前方還有“攔路虎”。如果不再按一次手印,房管局拒絕承認(rèn)他貸款合同的法律效力。眼看購房合同馬上要到期,很可能房錢兩空的吳建平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
以殘疾人的身份“過五關(guān)斬六將”地長大,吳建平早已熟悉了水來土掩地解決各種難題,但這樣毫無變通余地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有人建議他先離婚,再以妻子的名義買房,但僅僅因為身體不同就被區(qū)別對待,他覺得這是“明顯的歧視”。
半個月后,吳建平來到售樓處,用腳趾代替手指按下了紅色的印記,順利簽署了購房合同,可這一路波折仍讓他感到心力交瘁。銀行為他個人開了綠燈,但這樣的光照遠(yuǎn)遠(yuǎn)不夠。只有搭建足夠通暢的“綠色通道”,在生活中面臨重重困難的殘疾人,才能和健全人享受同等權(quán)利。
插圖 / 如此“證明” / 勾 犇
【以上三篇作品原載2016年11月16日、12月7日、11月30日《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