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是解決群眾訴求的重要渠道。但近年來,涉法涉訴信訪總量持續(xù)高位運轉,少數(shù)群眾“信訪不信法”“棄法轉訪”等問題突出,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影響社會秩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機關大力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把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解決,不斷完善訴訪分離、程序導入、案件辦理、終結退出、司法救助、責任追究等機制,涉法涉訴信訪形勢不斷改觀,實現(xiàn)了從“信訪不信法”到“棄訪轉法”的可喜轉變。據(jù)統(tǒng)計,去年全國信訪總量下降7.4%,進京上訪下降6.5%,非正常上訪下降38.2%。
法治破解難題
丈夫受傷死亡后,袁某不停地奔走于各級各部門,攔截領導車隊,威脅要跳樓自殺,用極端方式表達訴求。河北省涉法涉訴聯(lián)合接訪服務中心接待袁某了解情況后,開具介紹信引導她到案件管轄的政法部門依法解決。最終,當?shù)胤ㄔ阂婪ㄗ鞒龉袥Q,民事賠償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拿到判決書的袁某直言:以后絕對不上訪了。
法治是社會治理最優(yōu)最有效的模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
2014年9月,中央政法委制定印發(fā)《關于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的意見》等“三個文件”,并召開全國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工作推進會,積極破解難題。
各地政法機關結合實際,出臺改革實施細則,深入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
安徽、江西等地對可能存在執(zhí)法錯誤且久辦不決、久訪不息的信訪事項,采取更換辦案人員、指定異地辦理、上級提級辦理等方式;山西、江蘇等地采用部門自評、異地交叉互評、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評查等方式,組織開展涉法涉訴信訪問題集中排查化解和案件評查活動,確保涉法涉訴信訪得到依法公正處理。
據(jù)統(tǒng)計,2013年至2014年,各地政法機關登記涉法涉訴信訪量不斷增長,2013年同比上升38.5%。2015年以來,一些改革試點省市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下降30%左右。
有專家指出,這一升一降兩組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更多群眾正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事實上也解決了問題,改革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將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讓長期受信訪之苦、最終通過訴訟解決了宅基地糾紛的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村民李某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還是依法處理靠譜!”
推動律師參與
山東威海上訪戶李某因不服刑事判決,多次到法院纏訪鬧訪。去年6月的一天,他又來到法院時,發(fā)現(xiàn)信訪大廳多了一間“律師代理申訴值班室”。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李某連續(xù)幾天共咨詢了5名值班律師,均被告知法院判決并無不當。這促使李某放棄了鬧訪:“5位律師都這么說,還鬧啥!”
法院搭臺,律師唱戲。2015年6月,山東法院在全國率先啟動律師代理申訴工作,430名執(zhí)業(yè)5年以上的優(yōu)秀律師到省及各市法院輪流值班。截至今年6月底,值班律師共接待申訴案件7738件,近四成申訴人當場表示同意律師意見,接受裁判結果,不再申訴。
專家指出,很多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遲遲得不到解決,既有辦案單位有錯不糾的問題,也有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案件破不了、執(zhí)行不了的問題,但更主要的是當事人對法律不理解、對辦案單位不信任的問題。為在辦案單位與信訪人之間搭建起有效溝通的橋梁,2014年9月,司法部與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臺《關于開展以律師為主的社會第三方參與涉訴信訪化解工作的意見》,各地積極組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參與息訴化解工作,提供法律服務。
北京、江蘇構建第三方平臺,信訪人可以自選資源庫中的律師、預約自己方便的時間接受法律服務;吉林成立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律師與信訪戶簽“代訪”協(xié)議;湖北恩施對于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律師逐案出具《律師意見書》,由律師顧問團打包化解,均取得明顯成效。
一些先行先試的改革證明,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容易取得當事人信任。通過釋法析理,解決了信訪人看不懂法律文書、不理解法律處理意見的問題,促進服判息訴、案結事了。
2015年11月,中央政法委發(fā)布《關于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的意見(試行)》,目前,這一改革已在全國全面推開。 遠程視頻接訪
因不服非法行醫(yī)被判刑,邱某近年來不斷申訴、信訪,并有了去最高法上訪的打算。后來,聽說最高法開通了視頻接訪,邱某在網(wǎng)上提出申請,并在當?shù)貜V東省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與遠在北京的最高法法官實現(xiàn)了“面對面”交流。
“視頻接訪免去了來回奔波之苦,節(jié)約了時間和成本?!鼻衲硨Υ速澆唤^口。
向上一級司法機關反映訴求,是不少信訪人都有的想法。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各級政法機關積極優(yōu)化信訪受理渠道,運用門戶網(wǎng)站、政務微博微信、服務熱線、遠程視頻系統(tǒng)等,打造“人、信、網(wǎng)、視”四位一體的受理新格局,拓寬信訪渠道,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
最高法于2014年2月開通網(wǎng)上申訴受理平臺,信訪人動動鼠標就能向最高法申訴信訪,隨時隨地查詢辦理進程和反饋結果。目前,法、檢兩院均建成開通了全國四級法院、檢察院遠程視頻接訪系統(tǒng),將人訪變?yōu)樯暇W(wǎng)訪,將進京訪變成本地訪。
2015年,全國網(wǎng)上信訪數(shù)量分別超過來信、來訪數(shù)量,占信訪總量的40.1%。最高司法機關年接待群眾來訪數(shù)量則不斷下降,去年最高法接待來訪群眾同比下降了12%。
一名法制網(wǎng)網(wǎng)友感嘆道:“如果秋菊生活在當下,就不必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到處奔波了。”
(摘自《法制日報》周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