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領導干部之“德”,看似無形實有形
在朱德故里四川儀隴,記者到過“德”園。字高、寬各22.6米的巨型顏體“德”字,被凹刻于一塊平整筆立的絕壁之上,赫然入目,蔚為壯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字石刻,完全可以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據(jù)同行的當?shù)匮芯繉<医榻B,這個特大“德”字取于朱德元帥1961年11月所寫的《辛亥雜詠》詩末簽名手跡,著實讓人深切感受到一代偉人的博大胸襟與豪邁氣魄。
“德”的字形由“彳”、“直”、“心”這3個部件組成,本意為“心、行之所值”。今天,“德”成為中國倫理的核心概念,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元戎故里一奇觀,巨德懷抱金粟山。慈母借它作家訓,明君用其治國安?!薄敖鹕胶材聻樽?,明鏡高懸醒世人。立命安身誠與信,自強奉獻鑄靈魂?!薄趦x隴,記者感受到了當?shù)厝顺绲潞竦碌臐庥粑幕皇资子嘘P“歌功頌德”的詩文推崇著開國元勛朱德的品德與德行。如果要為儀隴那氣勢磅礴的巨型“德”字摩巖石刻選一位形象代言人,品行雙馨的朱德是不二人選。
有一種精神“鈣片”叫信仰
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就如同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共產主義信仰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刻苦學習和努力實踐的長期求索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長期過程。
朱德出生在四川儀隴縣一個農家,少年下田勞作并讀過私塾,20歲時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師范,畢業(yè)后回縣城當了體育教員??吹缴鐣诎岛蜁r局動蕩,他徒步跋涉3個月到昆明,考入云南講武堂。在講武堂中,朱德參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講武堂畢業(yè)后,朱德在滇軍中由少尉排長干起,在討袁和軍閥混戰(zhàn)中一直升至少將旅長,名震川滇。當時他與別的將領不同,對黷武爭權深感厭倦,喜好音樂,在家中廣泛接納青年軍官及學生,并讀過《新青年》等雜志。1921年,朱德主動離開月收入大洋數(shù)以千計的軍界,外出學習。次年,朱德到上海見到孫中山,孫中山正在籌劃如何奪回廣州,重建共和政府。孫中山打算借助滇軍的力量,討伐陳炯明,因此,希望朱德能夠重返滇軍,助他一臂之力。朱德雖然同情孫中山此時的處境,但是,10多年的親身經歷使他對孫中山希望借助一部分軍閥的力量去打擊另一部分軍閥的做法已不再相信,提出革命不能靠與軍閥結盟。朱德誠懇地說:“大總統(tǒng),您應該有一支自己的軍隊,一支真正為國民而戰(zhàn)的軍隊??!”
不久,朱德見到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個舊軍隊的將軍想入黨,這使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大感驚訝。朱德鏗鏘有力地坦陳:“如果為了個人的享受,我就不會來找共產黨了,我可以回到軍閥部隊中去,可以成就個人的功名利祿,但我正因為要拋棄這些,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斗,所以,我才選擇了共產黨!”
陳獨秀看著朱德,沉默起來。后來,陳獨秀掀茶蓋端茶碗喝了一口茶,示意朱德喝茶,朱德吃了一驚,顯然這是送客的姿態(tài)。
朱德告辭出來,沒有失望,他覺得自己的革命信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了。此時朱德主意已定,他要到歐洲去,去留學,到革命的發(fā)源地去接觸原汁原味的革命真理。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歐,到德國學習戰(zhàn)術,并研究社會主義理論。在那里,他見到了周恩來。第二年,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了共產黨。
建國后,朱德對中國的發(fā)展道路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走遍祖國大地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中國式社會主義理論框架。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們黨曾出現(xiàn)一些爭論,也走過一段彎路,特別是在“文革”開始后,朱德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但是他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
造反派先后沖進劉少奇等家中對他們進行圍攻和批斗,也包圍了朱德的家?!芭谵Z朱德”、“朱德是黑司令”之類的標語和大字報鋪天蓋地。朱德安慰康克清說:“歷史是公正的,主席和恩來是了解我的?!辈O輩說:“你們記??!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是任何人都篡改不了的!”在當時那種特殊的歷史情況下,他仍然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榮辱不驚,大氣凜然。這種氣度,源于他從小艱苦生活磨練和長期艱難奮戰(zhàn)的經歷,更是他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崇高思想品格的集中體現(xiàn)。
有一種服務叫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抗日戰(zhàn)爭的延安大生產運動中,有一天,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親自帶著幾名警衛(wèi)員到南泥灣勘察。到駐地時天色已晚,他們就找了兩個破窯洞,在里面搭好簡易床鋪。睡覺前,幾名警衛(wèi)員商定,讓警衛(wèi)員小朱跟總司令住一個窯洞,并安排總司令睡在里邊的床鋪上,靠洞口的鋪留給小朱睡;夜間站崗,幾個人輪班。到了下半夜,該小朱站崗了,站上班崗的小李走到總司令和小朱住的窯洞,輕輕推了一下睡在洞口鋪上的人,說了聲“換崗了”,就回去睡覺了。但小李根本想不到,他推醒的不是警衛(wèi)員小朱,而是總司令。原來,朱德與小朱在臨睡前調換了鋪位。天亮的時候,大家發(fā)現(xiàn)總司令在外面站崗,感到很奇怪,問:“首長怎么不睡覺?”朱德聽了,沒有埋怨任何人,也不作任何解釋,只是微笑著說了一句:“你們站崗放哨睡不睡覺呀?”大家這才明白,走近總司令住的窯洞一看,發(fā)現(xiàn)警衛(wèi)員小朱在里邊的鋪上還沒有醒呢。
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有這樣愛護戰(zhàn)士的領導,官兵關系怎么能不和諧,部隊怎么能沒有凝聚力、戰(zhàn)斗力?尊重群眾不是抽象的,它有著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尊重人。
大家一般認為,“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是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延安為張思德烈士舉行的追悼會上發(fā)表《為人民服務》一文時首次提出來,7個多月后又在黨的“七大”上作《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明確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重要標志。其實,1939年2月20日毛澤東致張聞天的信中就提及過“為人民服務”。信中,毛澤東在分析中國先哲孔子論“知仁勇”時,尖銳批判了舊道德之勇,認為那種勇只是“勇于壓迫人民,勇于守衛(wèi)封建制度,而不勇于為人民服務”。因為是私人通信,所以當時并未發(fā)表,40多年后才被公開出版在《毛澤東書信選集》中。
近年,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的一張軍官畢業(yè)證在湖南省汝城縣被發(fā)現(xiàn),畢業(yè)證書上方正中間印有孫中山像,孫中山像的左側印有國民黨黨旗,右側印有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其下方印有“總理遺囑”和“誓為人民服務”6個隸書大字。這張國民革命軍第五方面軍第三軍軍官教導團畢業(yè)證書加蓋了頒證人的印章和畢業(yè)機構的公章,頒發(fā)的人署名分別為:“國民革命軍第五方面總指揮朱培德、第三軍軍長王均、第三軍教導團團長朱德”;簽發(fā)時間是“中華民國十六年六月三十日”,即1927年6月30日。這張畢業(yè)證書雖然是三人聯(lián)名簽發(fā)的,但是,畢業(yè)證的內容安排、設計等具體工作,顯然是由第三軍教導團的直接領導即團長朱德來負責的。
當年,為了從政治修養(yǎng)和思想進步上關心學員,朱德常給學員講話,他以自己受人壓迫、被人剝削的經歷、體驗來教導學員。他經常教導學員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定為革命奮斗到底的決心,不要光顧個人利益,只圖個人升官發(fā)財。在朱德的啟發(fā)教育下,學員們的覺悟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后來其中不少人自動參加起義軍。
朱德以身作則,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模范。這時的朱德一心撲在黨的革命事業(yè)上,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他平時只著一套粗布軍服,裹一副綁腿,穿一雙深黃色皮鞋,有時還打赤腳穿草鞋。上班時,總夾著一個皮包跑路,很少坐車子。他住的房子簡單得像普通旅店一樣,只有一張床和一個普通的桌子。他吃得也很簡單,常因開會或工作忙得吃不上飯,就買個燒餅填填肚皮。
朱德堅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真正兌現(xiàn)“與士卒同甘苦”,成為“能身先士卒同甘苦”的名將。他認為干部以身作則、親自動手是很重要的。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就有口皆碑。朱德曾深有感觸地說:“你做什么樣子,他就學什么樣子。這比上正課、比有計劃地去教育有時還要好。我在井岡山的時候,大家去挑米我也去挑,挑到半山上我就挑不動了,肩膀也壓痛了,雖然如此,但是你一挑,他們就都來搶著挑,一帶頭事情就好辦了?!彼€認為,如果軍官高于一切,那就是很危險的,并牢記古兵法所說的“將不知兵,以其國與敵也;兵不知將,以其將與敵也”。
朱德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榜樣。他一輩子把群眾當朋友,拜人民為師,把群眾在干什么、想什么裝到心里。的確,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真正走進一線,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全過程,才能依據(jù)基層實際和群眾意見,在“錯位”的地方“正位”,到“缺位”的地方“補位”,更好地落實黨的富民政策。
有一種“官念”是念緊“緊箍咒”
在紅四軍一次突圍戰(zhàn)斗中,朱德與部隊被沖散了,一群國民黨軍隊的兵看他芒鞋草履、衣衫破舊的樣子,像一個伙夫,就喝問:“你知道朱德在哪里?”朱德用手向別處一指,敵軍便不屑一顧地揚長而去。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共產黨一個軍長的裝束,竟然樸素得與伙夫沒有什么兩樣。
1937年11月,朱德的一個外甥從四川老家隨抗日部隊來到山西省的八路軍總部,告訴他家里人因他參加革命而遭受株連和迫害,家境非常困難。朱德雖身為八路軍總司令,但身無分文,便于在山西省洪洞縣給他四川的好友戴與齡寫了一封信:“……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yǎng)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數(shù)十年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幣,速寄家中朱理書收。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做捐助吧!”
堂堂八路軍總司令,卻連寄錢盡孝的能力都沒有。區(qū)區(qū)200元難倒了總司令,于是只得求助川中好友了,信中充滿了信賴與厚望。信結尾處的“望你做到復我”,其言外之意是:你一定要把錢寄到再給我回信,而且借錢的時候就宣布“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做捐助吧”。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不僅告誡全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而且自己始終如一地以勞動人民的兒子為榮,克勤克儉,清正廉潔。對于金錢物質享受,朱德看得很淡。朱德反復強調:“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好到工農中去了?!?/p>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領導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始終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朱德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執(zhí)政黨的廉政建設和紀律檢查工作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他要求黨的各級紀律檢查部門,要隨時了解、檢查和糾正黨員干部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使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
朱德一生始終以普通一兵和勞動人民普通一員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廚師鄧林回憶,一般人以為朱老總是中央領導,吃飯是特灶,標準一定很高?!翱蓪嶋H上,老總、康大姐和我三個人加起來的伙食費平均每月都不過50元,就是按當時的標準,也勉強稱得上是中層干部的水平。平時,如果飯菜剩了,朱老總不讓倒掉,下一頓還要接著吃。有時來了客人,就囑咐我添一兩個簡單的菜,從不鋪張?!敝斓陆洺︵嚵终f:“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yǎng)成儉樸的習慣,一切從6億人民出發(fā),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水平之上。”
他從沒拿過元帥軍銜的較高工資,只拿行政級別工資。他平時節(jié)衣縮食,從工資中積攢了兩萬多元存款,去世前囑咐親屬:作為黨費交給組織。中共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收到了以“朱德同志”名義交來的20306.16元,成為朱德的最后一次黨費。這張收據(jù),陳列在毛主席紀念堂里的朱德同志紀念室,成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珍貴教材。
有一種教育是不輸在家教上
家庭的影響是朱德家庭教育觀形成的第一課堂。朱德后來回憶母親時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在良好家風的教育下,朱德小時候沒有被溺愛和縱容,相反,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錘煉出優(yōu)秀的品格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日后,朱德主張,孩子們應繼承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進一步提出,要把后代培養(yǎng)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要接班,不要接‘官”、“勤儉持家”等思想。
朱德功勛卓著,但不驕不躁。他告誡子女,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就會變成資產階級的少爺。他杜絕子女利用父親的職位便利享受任何特權,為家人規(guī)定“三不準”: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吃、穿、住、玩。朱德規(guī)定,兒女們上班、孫子們上學,一律不得用自己的車子接送。他認為,小汽車是黨和國家分配的工作用車,不是私有財產,除了本人工作使用外,家里任何人都不能使用,否則會培養(yǎng)他們的享樂思想和特權思想。從用車這樣的小事中,朱德掂出很重的分量,他的生活原則和做人準則從不含糊,容不得半點私情。女兒朱敏曾說:“正因為當初爹爹沒讓我享受特殊的生活,讓我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和工作,才使我今天能擁有普通人幸福的生活和普通人那金子般的平常心?!?/p>
曾有一些領導干部子女作風不正的問題比較突出,他們利用父母職務、權利上的便利,無法無天,導致很多老百姓怨聲載道。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也影響到了領導干部自身,甚至直接導致領導干部落馬。教育孩子,要先從自身做起?!案改甘呛⒆拥溺R子,你對他笑,他會對你笑;你對他哭,他也會對你哭”,因此大部分教育歸根究底還是在榜樣上,在父母自己生活中的行為上。所以想要教育孩子,先要克服自身的惡習。
在長期探索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培養(yǎng)接班人的過程中,朱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是接革命的班,接為人民服務的班,如果忘掉了人民,心里想的是當官,就會脫離群眾,早晚有一天要被人民打倒。要接好班就必須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實實在在地干工作。
朱德審時度勢地看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急需各方面的建設人才,為此他鼓勵兒孫們要努力掌握一門專業(yè)技術,成為有用的專門人才。第二個外孫分配到工廠工作后,朱德很高興地說:“當工人好啊,就是要當工人農民。不要想當‘官,要當個好工人?!贝笸鈱O初中畢業(yè)后,朱德建議他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結果大外孫被分配去養(yǎng)豬,由于力氣不夠,把豬食灑了一身,他一生氣,給家里寫了一封信,要求調回北京,朱德知道后,馬上回信進行了嚴肅的教育:“干什么都是為人民服務,養(yǎng)豬也是為人民服務,怕臟、怕苦不愿養(yǎng)豬,說明沒有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就不要怕吃苦。勞動沒有貴賤高低之分。想調回來是逃兵思想?!?/p>
朱德指出,下鄉(xiāng)插隊的,要虛心接收農民的再教育,做一個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進工廠的,要在廠里吃住,多和工人接觸,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他說:“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是關系到青年人能否接好班的大問題,應該很好地在農村鍛煉,虛心向群眾學習,才能有豐富的知識,寬闊的胸懷,堅強的革命意志,才能真正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p>
領導干部身為各領域的領頭人和決策者,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導致領導干部與子女接觸時間較少。這一結果造成,父母對孩子的了解甚少,有的家長甚至連孩子在學什么、干什么都不知道。領導干部更有必要在教育好自己孩子上成為廣大家長的榜樣,因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對家庭負責任,更是對社會負責任的具體表現(xiàn)。教育孩子,首先不能輸在家庭教育上,應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努力在“為之計深遠”“不要靠父母、要完全靠自己”上下功夫。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朱德的品質,忍辱負重、一清二白、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正直無私、克己奉公、高風亮節(jié)、豁達大度、鞠躬盡瘁、 襟懷坦蕩……好些詞語都可以用?!暗隆辈恢皇莻€形容詞,是個名詞,更是個動詞。向朱德同志學習,只有人人以“德”行天下,為心靈尋找正能量,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