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芳,黃 瑛,洪少賢
·臨床研究·
細徑胃鏡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的應用效果
陳競芳,黃 瑛,洪少賢
目的 分析細徑胃鏡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在廈門市兒童醫(yī)院進行上消化道異物診治的患兒30例,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15例。對照組采用高清胃鏡診治,觀察組采用細徑胃鏡診治,比較兩組患兒對胃鏡檢查的耐受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異物取出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呼吸、心率、血壓及PaO2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異物取出時間短于對照組,異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結論 細徑胃鏡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對治療的耐受程度,治療中不良反應小,安全性高,縮短了取物時間,提高了取物成功率,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推廣價值。
細徑胃鏡;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
消化道異物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急癥,多發(fā)生于嬰、幼兒群體,由于嬰、幼兒年齡較小,控制力較差,對于新鮮的事物存在好奇心理,易吞食玩具、硬幣、發(fā)夾、耳釘、紐扣電池等異物,易損傷、腐蝕消化道粘膜,造成消化道穿孔及大出血,對于體積較大或尖銳的異物,若不及時取出,易導致患兒出現(xiàn)窒息、消化道梗阻,嚴重者出現(xiàn)消化道穿孔等嚴重后果,時刻威脅患兒生命[1,2]。因此,快速的將上消化道中的異物取出,是保證患兒生命安全的前提。目前,臨床上對于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主要采用胃鏡治療,通過胃鏡所反映的異物位置及形態(tài),有助于準確、快速的取出異物,降低異物長時間留置胃部造成的胃及消化道損傷,且此種操作方式對患兒消化道造成的損傷較小,不良反應較輕,患兒耐受程度較高,更容易配合治療[3]。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經(jīng)胃鏡治療的上消化道異物患兒30例,對比分析不同管徑的胃鏡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經(jīng)胃鏡治療的上消化道異物患兒30例,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2個月~5(0.6±1.03)歲。對照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齡6個月~2(0.8±1.22)歲。所有患兒均經(jīng)X線或CT確診為上消化道異物,且均胃鏡檢查均可觀察到異物的形態(tài)、性質(zhì)、大小、位置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治療前需向家長了解患兒吞入異物的情況、時間等,對患兒進行咽部、胸、腹部X光透視或CT檢查,明確異物的形態(tài)、位置及大小。對照組患兒在奧林巴斯H 290高清胃鏡輔助下取出上消化道異物,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兒呼吸次數(shù)、心率、血壓、PaO2等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兒胃部情況,在評估異物情況后可進行取出異物的操作,需注意異物取出過程中盡量避免損傷消化道粘膜,術后可給予抑酸、保護胃粘膜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則在奧林巴斯H 260細徑胃鏡輔助下取出上消化道異物,措施如下:術前禁食、禁水,囑咐患兒保持左側臥位,頭部后仰,頸部放松,將食管、喉部處于同一條直線上,松開患兒的衣領,選擇小兒型牙墊,囑咐患兒咬住,避免損傷胃鏡,于術前20 min服用西甲硅油消除上消化道氣泡,術前10 min利多卡因膠漿口服進行粘膜表面麻醉,同時,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呼吸次數(shù)、心率、血壓、PaO2等,麻醉成功后開始進行推鏡檢查。經(jīng)口腔緩慢插入胃鏡頭端,根據(jù)患兒口腔彎曲角度調(diào)節(jié)胃鏡,同時將胃鏡頭端緩慢推入至梨狀窩,進入食管后,使用異物鉗插入胃鏡活檢孔道,發(fā)現(xiàn)異物后使用異物鉗鉗住異物并緩慢取出,若異物較為尖銳,可采用網(wǎng)兜、玻璃帽,調(diào)整異物方位后再取出;若異物體積較大,采用碎石籃將異物絞碎后取出,可有效避免損傷消化道粘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中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呼吸、心率、血壓、PaO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惡心、嘔吐、躁動等;比較兩組異物取出情況,包括操作時間、異物取出成功率,其中,異物完全取出后患兒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則可判定異物取出成功。
2.1 兩組患兒術中生命體征比較 見表1。觀察組患兒呼吸、心率、血壓及PaO2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兒生命體征較平穩(wěn)。
表1 兩組患兒術中生命體征比較±s)
2.2 兩組患兒異物取出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異物取出時間(10.24±4.37)min,異物取出成功率為93.33%(14/15),1例患兒由于異物已進入腸道,可自行排出;對照組患兒異物取出時間(20.03±3.42)min,異物取出成功率33.33%(5/15),9例患兒由于無法忍受胃鏡檢查,出現(xiàn)躁動等狀況,臨時進行全身靜脈麻醉,1例患兒異物可自行排出。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組患兒異物取出時間短于對照組(t=6.83,P<0.05),異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圖1~4。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中,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3/15),包括惡心1例,嘔吐1例,躁動1例;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0.00%(12/15),包括惡心4例,嘔吐3例,躁動5例;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嬰、幼兒階段是上消化道異物高發(fā)時期,患兒容易誤食手中玩耍的各種物品,通過自然方式排出較為困難。目前,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將異物取出。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開腹取異物的方式已逐漸被微創(chuàng)治療取代,對于嬰、幼兒而言,普通胃鏡直徑較大,進行取物時容易對患兒消化道粘膜造成損傷,且患兒對普通胃鏡治療耐受程度較差,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躁動等不良反應,不利于治療的推進[4]。細徑胃鏡是近年來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常用的治療手段。細徑胃鏡具有鏡身小的特點,減少了對患兒口腔、舌根、軟腭粘膜的刺激,同時降低了患兒惡心、嘔吐、躁動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高[5]。與普通胃鏡相比,細徑胃鏡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以對患兒消化道中微小的病變進行捕捉,提高了臨床診斷成功率,降低了誤診率及漏診率[6]。此外,在細徑胃鏡檢查時對患兒實施局部麻醉后,可有效增加患兒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醫(yī)生取出異物,減少了胃鏡對消化道粘膜造成的損傷,同時避免了氣管插管對患兒喉部造成的傷害,有助于患兒預后的恢復。而普通胃鏡對患兒麻醉成功后,若患兒胃部存在大量粘液還需進行氣管插管,一方面增加了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另一方面對口腔粘膜造成損傷,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等,不利于患兒預后恢復[7]。
本研究分析細徑胃鏡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呼吸、心率、血壓及PaO2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細徑胃鏡在治療中對患兒造成的不適感較輕,不會引發(fā)生命體征的變化;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表明普通胃鏡在取出消化道異物時對患兒造成的損傷較大,由于胃鏡直徑較大,治療過程中容易損傷消化道粘膜,造成粘膜損傷,導致患兒治療依從性較差,出現(xiàn)躁動等不良反應,而細徑胃鏡較小的直徑不會對患兒消化道粘膜造成損傷,不良反應較小;比較兩組異物取出情況,觀察組患兒異物取出時間低于對照組,異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細徑胃鏡的鏡頭可以快速準確的找到異物,縮短了取物的時間,提高了取物成功率,而普通胃鏡,在尋找異物中時間較長,且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反應較多,治療耐受性較差,較多患兒因無法耐受治療過程而放棄,取物成功率大為降低。由此可見,細徑胃鏡在患兒上消化道異物取物中可有效縮短取物時間,提高取物成功率,且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反應較少、提高了治療依從性及治療耐受性,對患兒預后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細徑胃鏡在嬰、幼兒上消化道異物診治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對治療的耐受程度,治療中不良反應小,安全性高,極大縮短取物時間,提高取物成功率,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推廣價值。
[1] 唐偉國,武慶斌,顧紅英,等.小兒慢性胃炎內(nèi)鏡表現(xiàn)與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的相關性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36):7114-7116,7138.
[2] 李素娟,胡海清.胃鏡下鈦夾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2):115-116.
[3] 楊克利,王擁軍,丁巖軍,等.上消化道嵌頓異物內(nèi)鏡治療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6,51(7):84-87.
[4] 王赫男,常曉麗,張紅英.急診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臨床護理[J].武警醫(yī)學,2016,27(5):536-538.
[5] 丁百靜,李宗先,曹中保,等.超聲內(nèi)鏡輔助下經(jīng)胃腹腔內(nèi)異物取出1例[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6,22(7):111-112.
[6] 戴艷清,邵發(fā)保,黃艷春,等.特殊人群上消化道異物內(nèi)鏡下取出術的護理配合[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5,14(12):39-42.
[7] 胡春曄.小兒無痛胃鏡取消化道異物13例[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5,40(11):1276-1277.
(2016-09-28收稿 2016-11-26修回)
(本文編輯 劉喜元)
361000福建省廈門市兒童醫(yī)院(陳競芳、洪少賢);200032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黃 瑛)
R 726
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