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吉,鄭湘平,張 祿,劉 金
世界優(yōu)秀鞍馬運動員成套動作發(fā)展趨勢研究
趙元吉1,鄭湘平2,張 祿3,劉 金4
對倫敦奧運周期第41~4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第30屆倫敦奧運會以及里約奧運周期第44、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決賽前8名運動員的48套動作進行研究,探討世界優(yōu)秀鞍馬運動員成套動作的編排特點與發(fā)展趨勢。研究表明:1)世界優(yōu)秀鞍馬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以D組及以上單個難度動作為主,并向著F、G組等高難動作發(fā)展,規(guī)則規(guī)定的5個組別動作在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中各有側(cè)重,各具特色;2)正、反李寧,正、反交叉轉(zhuǎn)體180°起倒立是第Ⅰ類動作的主流,第Ⅱ類動作以馬喬爾打滾及托馬斯類為首選,第Ⅲ類主要集中在馬喬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等高難動作,第Ⅳ類主要以吳國年、E組FLOP以及2個斯托克里接2個單環(huán)全旋或俄式轉(zhuǎn)體360°或720°為主,而馬頭反出成倒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或720°,以及斯托克里起倒立3/3轉(zhuǎn)體270°或450°將成為第Ⅴ類的首選高難度動作;3)成套動作起評分呈逐屆遞增趨勢,難度動作的增加使運動員在完成質(zhì)量上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追求“難與美”的平衡是目前運動員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鞍馬;優(yōu)秀運動員;成套動作;發(fā)展趨勢
鞍馬曾是我國競技體操優(yōu)勢項目之一,曾一度涌現(xiàn)了如李寧、吳國年、李敬、滕海濱、肖欽、張宏濤等多位世界頂尖選手,創(chuàng)造和引領(lǐng)了各自時代的輝煌和潮流,尤其是肖欽,其教科書一般的動作,贏得了國內(nèi)、外體操界人士的普遍贊譽。隨著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FIG)評分規(guī)則兩次修訂:2009版規(guī)則取消了連接加分,2013版規(guī)則鼓勵運用“托馬斯全旋”動作增強比賽觀賞性等,鞍馬項目世界競爭格局產(chǎn)生了較大的變化。加之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肖欽的退役和張宏濤的淡出,我國鞍馬項目陷入了低谷。自張宏濤獲得第41屆世界錦標賽(以下簡稱“世錦賽”)鞍馬冠軍之后,我國運動員在之后的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中,再無人進入前3名。
本文擬對第41~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第30屆奧運會鞍馬決賽的48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特點、編排特征及得分情況進行分析,以了解未來比賽中主導D分、影響比賽結(jié)果的關(guān)鍵因素和發(fā)展趨勢,以期為我國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的優(yōu)化提供借鑒。
1.1 研究對象
依據(jù)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FIG)2009、2013年頒布的國際體操評分規(guī)則,以倫敦奧運周期的第41~4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第30屆倫敦奧運會以及里約奧運周期的第44、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以下簡稱“6次世界大賽”)鞍馬單項決賽前8名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調(diào)研
1.2.2 錄像觀察
通過觀看6次世界大賽鞍馬單項決賽的電視直播和錄像,對參賽運動員的48套成套動作中的難度價值、動作類型、編排特征等要素進行解析。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
運用EXCEL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對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共48套成套動作編排的動作類型選擇、難度動作選用、動作編排形式等因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4 邏輯分析
通過文獻的二次研究、錄像解析、官網(wǎng)數(shù)據(jù)的核實以及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為相關(guān)闡釋提供邏輯前提和分析依據(jù),在此基礎上,嘗試對世界優(yōu)秀鞍馬運動員成套動作的編排特點、成套動作編排的發(fā)展趨勢等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
2.1 規(guī)則導向與競爭格局的發(fā)展趨勢
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FIG)對2009年和2013年評分規(guī)則進行一定的調(diào)整,導致眾多運動員的成套動作編排也隨之被微調(diào)。例如,新規(guī)則將原來“全旋轉(zhuǎn)體”180°或270°(B)1FLOP下的“B+B”難度連接去掉,使更多運動員為提高成套難度動作價值而放棄“FLOPS組合(D)或(E)”的使用,而選擇2個“斯多克里”接2個“單環(huán)全旋”或“俄式轉(zhuǎn)體270°、360°或720°”形成D、E甚至F的更高難動作的組合(表2、表3)。同時,對下法的使用,眾多運動員采用馬頭反出起倒立轉(zhuǎn)體360°或720°下,在新周期中斯托克里A起倒立平移3/3轉(zhuǎn)體270°或450°的D、E難度動作則成為各國運動員更為青睞的下法動作。在近兩個周期規(guī)則的導向下,運動員摒棄了以往慣用連接和一些低難度單個動作,轉(zhuǎn)而采用難度價值更高的動作。規(guī)則的修訂一方面促進了運動員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穩(wěn)中提升;另一方面,加速了運動員成套動作的不斷完善與革新。
縱觀倫敦奧運周期、里約奧運周期6次世界大賽,男子鞍馬項目匈牙利、日本及美國占有絕對優(yōu)勢,我國鞍馬成績持續(xù)表現(xiàn)低迷,自第41屆世錦賽之后,我國運動員無緣前3(表1)。2009版規(guī)則取消了鞍馬項目連接加分,旨在鼓勵各國運動員追求更高的難度動作,使比賽更具觀賞性和懸念。倫敦奧運周期32套動作中,除2名運動員難度價值較低之外,其余30人次成套動作的難度分值均超過6.30。在新規(guī)則導向下,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在編排上不斷提高成套動作的難度價值,D組以上難度動作的選擇是優(yōu)秀運動員的首選目標。里約奧運周期16套動作中,平均難度價值達到了6.76分以上,比倫敦奧運周期成套動作難度價值平均分高出0.24分。其中,4人次成套動作難度分值達到7.0以上,難度價值最低的羅伯特也達到了6.40分??v觀6次世界大賽,成套動作難度價值整體上呈現(xiàn)逐屆遞增的趨勢。隨著奧運的臨近,里約奧運會的戰(zhàn)鼓即將敲響,2013版規(guī)則繼續(xù)鼓勵運動員向著“難、新、穩(wěn)”的方向發(fā)展,促使鞍馬成套動作的編排更具觀賞性和挑戰(zhàn)性。
2.2 成套動作編排各組別動作選用趨勢
體操屬技能主導類表現(xiàn)難美性運動項目。裁判員對不同組別之間所包含的交叉、全旋、移位以及轉(zhuǎn)體或倒立,完成動作的節(jié)奏性、藝術(shù)性等問題進行評價。在鞍馬成套動作編排中沿縱橫軸上的變換、起伏及藝術(shù)感染力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錯落有致的成套動作編排,也是運動員合理分配體能,提高完成質(zhì)量的有力保障。
2.2.1 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選用情況
鞍馬成套動作編排中,在5個組別的動作選用方面,第Ⅰ組別即“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數(shù)量較少,占V組之外4個組別總數(shù)的14.78%(表2)。該組別列入難度表的動作僅有18個,再加上規(guī)則要求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力求動作類型多樣化,規(guī)定“每完成一個動作組別(被D組裁判計入成套動作中),將滿足5個特殊要求之一,即獲得0.5分”。6次世界大賽,運動員選用的動作主要有正反李寧、環(huán)中正交叉轉(zhuǎn)體180°至環(huán)外、正交叉轉(zhuǎn)體180°、正(反)交叉轉(zhuǎn)體180°起倒立以及正交叉轉(zhuǎn)體180°反進腿等7個。倫敦奧運周期,該組別主要以“正反李寧”為主,使用頻率最高,同時,因為規(guī)則對于“交叉類”、“全旋起倒立類”動作的扣分力度加大,使運動員對該組別的動作選擇方面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導致運動員在里約奧運周期集中選擇正(反)交叉轉(zhuǎn)體180°起倒立的D組難動作,分別達到了8次和6次。在2013版規(guī)則導向下,若僅使用1個B組難度的動作(如“正交叉轉(zhuǎn)體180°反進腿”)來滿足第Ⅰ類型動作組別,顯然會影響難度價值的競爭力,而第Ⅰ組別18個動作中,最高難度的D組動作僅有4個,由此可知,運動員為減少扣分因素,優(yōu)化成套編排,“正、反交叉轉(zhuǎn)體180°起倒立”的難度動作將成為里約奧運周期第Ⅰ組別的主流動作。
表 1 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難度價值情況一覽表
Table 1 Difficulty Value of Final Top 8 Complete Set Movement in Pommel Horse in Six World Major Competitions
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XSD第41屆世錦賽張宏濤(中)貝爾基(匈)薩拉蘇蕾(澳)科瑞爾(法)米歇爾(美)科茲奇(羅)羅伯特(克)史密斯(英)D分6.606.906.606.506.406.606.106.606.5380.226第42屆世錦賽貝爾基(匈)史密斯(英)薩拉蘇蕾(澳)科瑞爾(法)烏迪(克)米爾迪亞內(nèi)(亞)特魯尼斯(比)沙索(斯)D分6.706.906.606.506.306.405.606.306.4130.387第43屆世錦賽貝爾克(匈)托馬沙泥(法)史密斯(英)希德維奇(匈)內(nèi)村航平(日)薩拉蘇蕾(澳)薩沙(斯)滕海濱(中)※D分6.706.507.006.406.706.606.506.606.6250.183第30屆奧運會貝爾基(匈)史密斯(英)維特洛克(英)布斯內(nèi)里(意)托馬尼索(法)內(nèi)庫尼切伊(烏)比亞維斯基(俄)希維奇(匈)D分6.907.006.606.606.506.306.306.306.5630.272第44屆世錦賽龜山耕平(日)維斯洛克(英)科拉爾(墨)※張宏濤(中)布西納里(意)※羅伯特(克)佩特羅夫(俄)希拉斯萊(澳)D分6.907.206.806.607.106.406.706.606.7880.270第45屆世錦賽貝爾基(匈)烏迪(克)托馬索恩(法)沙索(斯)羅伯特(羅)納多爾(美)里克胡維斯基(白)基廷斯(英)D分7.006.706.906.706.406.806.507.106.7630.239
注:“※”為與上一個名次并列。
2.2.2 全旋、托馬斯全旋、打滾及倒立類動作選用情況
2009版規(guī)則中,第Ⅱ組別的動作只有17個,是除下法(第v)組別外動作最少的一個組別。表2統(tǒng)計顯示,該組別動作使用頻率為19.17%,在17個難度動作中,使用最多的是馬喬爾打滾(D)、托馬斯起倒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F)、倒立下接托馬斯全旋(B)、2個托馬斯打滾轉(zhuǎn)體360°(D)以及環(huán)上全旋(A)等6個難度動作。6次世界大賽,使用D組以上難度動作“馬喬爾打滾”、“托馬斯起到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和2個“托馬斯打滾轉(zhuǎn)體360°”的頻次分別達到39次、9次和4次,共計52次,占該組別的62.65%。需特別說明的是,單環(huán)全旋(B)難度動作很少單獨使用,一般都是結(jié)合“托馬斯”動作構(gòu)成E或D組FLOPS或FLOP組合使用。此外,2013版規(guī)則鼓勵運動員在成套動作中采用托馬斯類,可以預測,鞍馬第Ⅱ類動作中,馬喬爾(D組)、托馬斯起倒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F)、布西里納(G)、2個托馬斯打滾轉(zhuǎn)體360°(D)等難度動作將成為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的主要選擇,而新增的G組“布西里納”動作也逐漸被世界頂尖運動員選擇使用。
表 2 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I~IV組別選用情況一覽表
Table 2 Group Selection of Final Top 8 Athletes’Complete Action I!IV in Six World Major Competitions
I組單腿擺越、交叉類II組全旋、托馬斯打滾或不打滾、倒立或不倒立李寧反李寧環(huán)中正轉(zhuǎn)180°外正轉(zhuǎn)180°正轉(zhuǎn)180°倒立反轉(zhuǎn)180°倒立正轉(zhuǎn)180°反進馬喬爾滾單環(huán)全托馬斯起倒立轉(zhuǎn)體360°移位3/3落下接托馬斯倒立下托馬斯2個托馬斯?jié)L轉(zhuǎn)體360°環(huán)上全旋難度分DDBBDDBDBF/GBD/EA第41屆世錦賽6300002520013第42屆世錦賽0020620550000第43屆世錦賽5411000790000第30屆奧運會5221000692100第44屆世錦賽0031430704※020第45屆世錦賽0031430913※011小計169114148239269144總計6483%14.7819.17D組以上(%)73.4462.65III組正、側(cè)撐位移IV組直角、挺身轉(zhuǎn)體前移2位后移2位前移3位后移3位環(huán)中R1080°馬頭R1080°E組FLOPSD組FLOPSE組FLOPD組FLOP吳國年貝倫基2個斯托克里B接2個單全旋R270°R360°R720°難度分BBDDEDEDEDEDEDEF第41屆世錦賽2188167121700000第42屆世錦賽1488340095720000第43屆世錦賽0488260000718421第30屆奧運會0488050000406251
續(xù)表2
注:“※”包括第44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來自英國的維斯洛克和意大利的布西納里和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來自克羅地亞的烏迪、法國的沙索及英國的基廷斯采用G組“布西納里(斯托克里A或B起倒立轉(zhuǎn)體360°平移3/3落下接托馬斯全旋)”的難度動作;“*”包括了來自英國的運動員維斯洛克采用的G組“FLOP接轉(zhuǎn)體1 080°”的難度動作。
2.2.3 正撐和側(cè)撐移位類動作選用情況
第Ⅲ組別動作數(shù)量豐富,共有32個動作,該組別動作選用的比例為26.79%。其中,D組難度以上動作以“正撐(側(cè)撐)移位3/3”為代表。但鞍馬比賽規(guī)則規(guī)定,運動員在一套動作中,最多只能做2個“側(cè)撐移位3/3”的動作(包括向前和向后移位)。相比之下,“移位3/3”的動作比移位少于3/3的動作難度價值要高。而運動員在比賽中既要獲得相對高的動作難度價值,但又不能超過2個“側(cè)撐移位3/3”的動作,這樣的規(guī)定給運動員的成套編排帶來了局限性。
6次世界大賽中,運動員成套動作的編排主要選擇“馬喬爾前移”(D)和“斯維多后移”(D)的動作來滿足該組別的特殊加分要求,使用頻率高達96次,占該組別總數(shù)的82.76%。可見,“馬喬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深受各國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喜愛。所以,里約奧運周期,第Ⅲ組別動作的選用,仍然以“馬喬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作為成套動作編排的不二選擇。
2.2.4 直角轉(zhuǎn)體、挺身轉(zhuǎn)體、FLOPS及FLOP組合動作選用情況
第Ⅳ組別的動作共計34個,是鞍馬難度表中動作最豐富的一個組別。統(tǒng)計表明,6次世界大賽中,運動員使用該組別動作數(shù)量最多,48名運動員共使用了12個第Ⅳ組別的動作。在第Ⅳ組別動作使用的總數(shù)占I~IV組別總量的39.26%,由此可見,該組別動作是提升鞍馬成套動作核心競爭力的關(guān)鍵組別。從具體動作的使用情況看,在倫敦和里約奧運周期的鞍馬決賽中,使用吳國年(E)、馬頭俄式轉(zhuǎn)體1 080°、E組FLOP、2個斯托克里B接2個單環(huán)全旋居多,占該組別使用率的67.65%,次數(shù)分別為37次、31次、26次和21次,共115次;其次為環(huán)中俄式轉(zhuǎn)體1 080°、2個斯托克里B接俄式轉(zhuǎn)270°或360°、E組FLOPS以及D組FLOPS等動作。其中,E組或D組FLOPS、吳國年、(環(huán)中或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2個斯托克里接2個單環(huán)全旋(E)將成為滿足該組別要求的優(yōu)勢動作。由此推測,里約奧運周期該組動作主要以吳國年、馬頭俄式轉(zhuǎn)體、2個斯托克里B接2個單環(huán)全旋、E組FLOP為主要選擇。另外,為了追求動作編排的差異化和個性化,運動員可適當提高貝倫基、童非、莫吉爾尼等動作的使用頻率。
2.2.5 下法類動作選用情況
鞍馬的下法主要有3種:1)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接俯騰越下;2)全旋或托馬斯全旋起倒立(轉(zhuǎn)體或不轉(zhuǎn)體,移位或不移位)下;3)反斯托克里或斯托克里A起倒立(轉(zhuǎn)體或不轉(zhuǎn)體,移位或不移位)下。自2006版體操規(guī)則使用以來,成人體操比賽下法動作需達到D組或D組以上難度,才能獲得0.5的組別加分。從倫敦奧運周期的4次比賽來看(表3),第Ⅴ組別動作中的馬頭反出成倒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或720°出現(xiàn)頻率較高,分別為13次和11次,在這一階段,“馬頭反出起倒立轉(zhuǎn)體”類難度動作深受運動員的青睞。其次,反斯托克里起倒立移位3/3的D和E組動作在第4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使用頻率較高。里約奧運周期的2次大賽,16套動作的下法選擇多采用了反斯倒立3/3或轉(zhuǎn)體270°、反斯倒立3/3轉(zhuǎn)360°/450°兩類,分別達到了8次和6次,占下法總數(shù)的87.5%。與上一個奧運周期相比,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取向。此外,隨著運動技術(shù)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為了提高項目的觀賞性和吸引力,在2013版規(guī)則啟用后,鼓勵運動員在編排中采用“托馬斯類”難度動作,這種引導必將使“托馬斯類”動作成為今后世界大賽成套動作編排下法選擇的一個方向。因此,教練員應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nèi),根據(jù)運動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下法,在此基礎上,追求下法的穩(wěn)定,仍是運動員獲勝的一個關(guān)鍵。
2.3 單個難度動作發(fā)展趨勢
2.3.1 A、B、C組難度動作使用情況
由于鞍馬項目取消了連接加分,所以,編排上在保持各類型動作特色基礎上,主要還是以D、E、F、G組高難動作為主要選擇。A、B、C組的單個難度動作也不容忽視,其可以很好的豐富成套動作的編排內(nèi)容,并且也是高難動作之間必不可少的調(diào)整動作。6次世界大賽中總共運用A、B、C組的動作個數(shù)達69個,占5個組別總量的14.35%(表2、表3),此外,A、B、C組還可與D、E組的高難動作相互組合構(gòu)成不同難度組的FLOP,如使用3~4個斯托克里B(A)接全旋組合成FLOPS組合,以及2個斯托克里B接2個單環(huán)全旋(B)、2個斯托克里B接俄式轉(zhuǎn)體所組成的D、E組高難度動作。因此,A、B、C組難度動作在鞍馬動作的編排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動作。但編排過多的A、B、C組難度動作,也會直接導致扣分點增多,同時對難度價值貢獻不大,又消耗運動員的體能,得不償失。因此,A、B、C組動作的選擇,應把握好度。
表 3 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前8名運動員下法動作選用情況一覽表
Table 3 Selection Method of Final Top 8 Athletes Action in Six World Major Competitions
V組下法合計反斯倒立3/3或轉(zhuǎn)體270°反斯倒立3/3轉(zhuǎn)360°/450°馬頭R1080°馬頭反出倒立3/3轉(zhuǎn)360°馬頭反出倒立3/3轉(zhuǎn)720°反斯倒立下難度分DEDDEC第41屆世錦賽3310018第42屆世錦賽0006208第43屆世錦賽0003508第30屆奧運會0004408第44屆世錦賽5210008第45屆世錦賽3410008合計11931311148%22.9218.756.2527.0822.922.08100
2.3.2 D組及以上難度動作使用趨勢
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評分規(guī)則規(guī)定,鞍馬成套動作必須滿足5大組別,即第I類“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第Ⅱ類“全旋”和“托馬斯”及“打滾”和“倒立”類動作、第Ⅲ類“正撐和側(cè)撐移位”類動作、第Ⅳ類“直角轉(zhuǎn)體”、“挺身轉(zhuǎn)體”動作、第V類“下法”類動作才能獲得每一組別0.5分的加分,共2.5分。自鞍馬項目取消連接加分后,D組及以上難度動作已成為運動員成套動作的主體構(gòu)成。兩個奧運周期D組以上動作的使用總數(shù)為412個,其中D組268個、E組132個、F組6個、G組6個(表2、表3)。同時,在第I~V類中的比重也各不相同,分別為73.44%、62.65%、82.76%、100%和97.92%。由此可見,6次世界大賽鞍馬單個難度動作的總數(shù)量集中于D組以上難度動作,并在此基礎上,向著更高難度方向發(fā)展。
高難動作是運動員競技實力的一種展現(xiàn),具體來講,6次世界大賽中高難動作多集中在“正反李寧”、“正反交叉轉(zhuǎn)體180°起倒立”、任意“馬喬爾打滾”、“托馬斯起倒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或720°”、“環(huán)中(馬頭)俄式轉(zhuǎn)體1 080°”、FOLPS組合或FLOP組合、2個“斯托克里B接2個單環(huán)全旋或單環(huán)俄式轉(zhuǎn)體270°、360°或720°”、“吳國年”、“貝倫基”等D、E組動作中,也有部分運動員采用“轉(zhuǎn)體720°”以上的F組難度動作。里約奧運周期,在滿足D組難度動作的前提下,發(fā)展E、F、G組更高的難度,無疑是對運動員體能、技戰(zhàn)術(shù)和心智方面的更大的考驗,同時,也將激發(fā)高水平運動員挖掘個人優(yōu)勢和潛力,使成套動作的編排更顯豐富多彩,整體上呈現(xiàn)出技術(shù)水平更高、難度更大的特征和發(fā)展趨勢。
2.4 成套動作完成質(zhì)量發(fā)展趨勢
2.4.1 成套動作難度價值情況分析
據(jù)統(tǒng)計可知(表4),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D分均值分別為4.04、3.93、4.13、4.06、4.29和4.26,難度動作的編排總體上呈現(xiàn)“增難”的態(tài)勢。第42屆世錦賽第7名、比利時的特魯尼斯在完成下法時有明顯停頓,導致下法不予承認,最后直接影響了該屆平均難度分值,如果其發(fā)揮穩(wěn)定,將使倫敦奧運周期中4次世界大賽的32套動作的D分均值達到4.06以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倫敦奧運周期鞍馬項目成套動作難度動作結(jié)構(gòu)已基本定型且趨于成熟。到了里約奧運周期,在新周期規(guī)則的導向下,運動員成套動作D分均值增幅加大,難度動作的增加對于鞍馬成套動作的編排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鼓勵運用托馬斯類的高難動作,將成為鞍馬項目成套動作發(fā)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從第44屆世錦賽來看,意大利的布西里納的成套動作中有6個“托馬斯”類動作,占10個難度動作的60%。因此,里約奧運周期鞍馬動作的難度價值將會在倫敦奧運周期的基礎上穩(wěn)步提高,成套動作的編排也將呈現(xiàn)多元化和增難的發(fā)展態(tài)勢。
2.4.2 成套動作完成質(zhì)量情況分析
表5統(tǒng)計顯示,6次世界大賽成套動作E分平均分分別為8.741、8.745、8.195、8.751、8.610、8.735,第43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成套動作E分平均比其他5次大賽約低0.4~0.5分。從完成情況來看,排除規(guī)則調(diào)整和裁判扣分尺度因素,第43屆世錦賽成套動作完成質(zhì)量存在較大瑕疵,這也可能與運動員備戰(zhàn)倫敦奧運會調(diào)整和適應成套動作有關(guān)。從競技運動主導因素分類來看,競技體操是技能類表現(xiàn)難美性運動項目,比賽的勝負取決于動作難度與動作質(zhì)量的完美結(jié)合。運動員選用高難度動作的同時,必須承擔動作可能失誤造成的高風險,這在表5統(tǒng)計中也有所體現(xiàn),2次D分平均分較高的世界大賽(第43、44屆世錦賽),恰恰也是E分平均分最低。無獨有偶,6次世界大賽的冠軍得主,其D分均不是當屆最高。因此,D分既能使運動員的起評分得到提升,同時也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穩(wěn)定性、身體姿態(tài)、技術(shù)規(guī)格和動作韻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高低只是精彩的序幕,完成質(zhì)量的完美才是獲勝的關(guān)鍵所在。
表 4 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難度價值構(gòu)成情況一覽表
Table 4 Difficulty Value Composition of Final Top 8 Athletes’Complete Set Movement in Six World Major Competitions
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XSD第41屆世錦賽————————難度分4.104.204.103.903.904.103.804.204.040.15第42屆世錦賽4E5D1B4E6D4E5D1B2E7D1B4E3D3B5E2D3B2E6D1B※4E3D3B難度分4.204.404.204.003.803.903.603.803.990.37第43屆世錦賽4E5D1B3E6D1A1F3E6D4E4D1B1A2E8D3E6D1B4E4D2B3E6D1B難度分4.204.004.503.904.204.104.004.104.130.18第30屆奧運會4E6D1F3E6D4E4D1C1B2F1E5D2B3E6D1A3E5D1B1A3E5D1B1A3E5D1B1A難度分4.404.504.104.104.003.803.803.804.060.27第44屆世錦賽4E6D2G2E5D1C3E7D3E6D1B1G2F1E5D1B2E6D1C1B2E8D3E6D1B難度分4.404.704.304.104.603.904.204.104.290.27第45屆世錦賽5E5D1G2E5D1C1B1G1E8D3E6D1C2E6D1C1B3E7D4E4D2B1G3E6D難度分4.504.204.404.203.904.304.004.604.260.24
注:“※”為下法不予承認。
表 5 6次世界大賽鞍馬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得分情況一覽表
Table 5 Scores of Final Top 8 Athletes’Complete Action in Six World Major Competitions
第41屆世錦賽第42屆世錦賽第43屆世錦賽第30屆奧運會第44屆世錦賽第45屆世錦賽D分E分總分D分E分總分D分E分總分D分E分總分D分E分總分D分E分總分第1名6.609.60016.2006.709.13315.8336.709.13315.8336.909.16616.0666.908.93315.8337.009.03316.033第2名6.909.17516.0756.908.83315.7336.508.76615.2667.009.06616.0667.208.43315.6336.709.08315.783第3名6.608.80015.4006.608.96615.5667.008.06615.0666.609.00015.6006.808.83315.6336.908.70015.600第4名6.508.72515.2256.508.93315.4336.408.60015.0006.608.80015.4006.609.00015.6006.708.83315.533第5名6.408.75015.1506.309.07515.3756.707.83314.5336.508.64115.1417.108.50015.6006.409.00015.400第6名6.608.37514.9756.408.75515.1556.607.73314.3336.308.46614.7666.409.03315.4336.808.50015.300第7名6.108.65014.7505.608.53314.1336.507.76614.2666.308.43314.7336.708.71615.4166.508.70015.200第8名6.607.85014.4506.307.73314.0336.607.66614.2666.308.43314.7336.607.43315.0337.108.03315.133X6.5388.74115.2796.4138.74515.1586.6258.19514.8206.5638.75115.3136.7888.61015.5236.7638.73515.498
1.自鞍馬比賽取消連接加分后,在規(guī)則導向作用下,成套動作難度價值整體呈現(xiàn)逐屆遞增的趨勢。成套動作編排以D組及以上單個難度動作為主,并向著F、G組等高難動作發(fā)展,規(guī)則規(guī)定的5個組別動作在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中各有側(cè)重,各具特色。里約奧運周期鞍馬項目更注重動作的藝術(shù)性和觀賞性,動作難度逐漸加大,完成質(zhì)量要求更高,成套動作的編排更趨于多樣化發(fā)展趨勢。
2.成套動作結(jié)構(gòu)組成主要呈現(xiàn)如下取向:正、反李寧,正、反交叉轉(zhuǎn)體180°起倒立是第Ⅰ類動作的主流;第Ⅱ類動作以馬喬爾打滾及托馬斯類為首選;第Ⅲ類主要集中在馬喬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等高難動作;第Ⅳ類主要以吳國年、E組FLOP以及2個斯托克里接2個單環(huán)全旋或俄式轉(zhuǎn)體360°或720°為主;而馬頭反出成倒立移位3/3轉(zhuǎn)體360°或720°,以及斯托克里起倒立3/3轉(zhuǎn)體270°或450°將成為第Ⅴ類的首選高難度動作。
3.成套動作單個難度選用趨勢呈現(xiàn)如下特點:6次世界大賽鞍馬單個難度動作的選擇主要集中于D組及以上難度動作,并在此基礎上,向著更高難度方向發(fā)展,但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高低只是精彩的序幕,完成質(zhì)量的完美亦是獲勝的關(guān)鍵所在,應把握好度。A、B、C組的難度動作使用次數(shù)將會逐漸減少,但不會消失,主要是為了豐富各動作類別編排以及高難動作之間的連接過渡,應把握好量。
4.里約奧運周期,在突出各動作類型特色編排的基礎上,增加、調(diào)整不同結(jié)構(gòu)組的D組和E組以上的單個難度動作,結(jié)合單環(huán)上E組FLOP及2個斯托克里B接單環(huán)全旋或接俄式轉(zhuǎn)體,且應用D組以上的“全旋或托馬斯全旋類”難度動作的下法,將成為成套動作編排的主要發(fā)展趨勢。難度動作的增加使運動員在完成質(zhì)量上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追求“難與美”的平衡是目前運動員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1]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2009—2012年[S].2009.
[2]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2013—2016年[S].2013.
[3]李思民.世界男子競技體操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15(2):42-45.
[4]劉衛(wèi).中外優(yōu)秀男子體操運動員全能成績的結(jié)構(gòu)特征[J].天津體育學院報,1999,14(3):74-76.
[5]劉興.第28屆奧運會中、外優(yōu)秀女子蹦床運動員競技實力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3):62-65.
[6]劉曉軍.新奧運周期世界男子自由體操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5):34-37.
[7]王文生.競技性體操運動訓練時間理論的構(gòu)建[J].體育科學,2000,20(3):25-30.
[8]趙元吉.世界優(yōu)秀男子自由體操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模式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5):16-21.
[9]趙元吉.論體操男子技術(shù)(男子部分)的演進過程及其規(guī)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4):78-82.
[10]左成,肖光來.論世界男子競技體操新規(guī)則實施后的新格局[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4):59-6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Elite Athletes of the Pommel Horse Routine
ZHAO Yuan-ji1,ZHENG Xiang-ping2,ZHANG Lu3,LIU Jin4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48 sets of movement of final top 8 in pommel horse in 41,42,43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30th London Olympic Games,Rio Olympic Cycle and 44th,45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arrangement feature of world elite athletes’ routine.The result shows that 1) world elite pommel horse athletes’ routine arrangement is mainly on group D and and above individual difficulty movement,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group F and G with highly difficult movements,and other 5 groups of difficult moves,action rules in complete set movement arrangement of athletes are different,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2) LI Ning,and cross swivel 180 at play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inverted action,the second kind of action by Magyar and Thomas is the first choice to roll,the type III focuses on Magyar and Cevedo after the forward shift of difficult moves,type IV mainly Wu Guonian,E group FLOP and 2 stokeley pick 2 single ring full rotation or Russian twist 360 degrees or 720 degrees,and a horse anti inverted shift 3/3 swivel 360 degrees or 720 degrees,and stokeley handstand swivel 270 degrees or 450 degrees 3/3 will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high difficulty movement of the fifth group;3) routine assessment Divided by increasing trend,the difficulty of the movement of the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the athletes in the completion of a larger space for improvement,the pursuit of "difficult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balance is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efforts of athletes.
pommelhorse;eliteathlete;completesetsofactions;developmenttrend
1002-9826(2016)03-0098-06
10.16470/j.csst.201603015
2015-09-15;
2016-03-18
成都體育學院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課題(CXTD201303)。
趙元吉(1972-),男,河南通許人,副教授,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操(健美操)教學訓練理論,E-mail:iamabug263@sina.com。
1.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3.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 麗江 674100;4.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4 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2.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3.Lijiang Teachers College,Lijiang 674100,China;4.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China.
G832.8
A
?國學術(shù)期刊
總庫檢索鞍馬項目發(fā)展趨勢及成套動作編排等相關(guān)文獻;登陸中國體操網(wǎng)、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美國體操在線官方網(wǎng)站收集6次世界大賽相關(guān)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