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朱貴斌
[摘 要]合作學習是課程標準極力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把握好和諧度、參與度、思維度三個方面,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和諧度 參與度 思維度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5-081
合作學習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為目的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合作學習在各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中應該關注的度把握不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常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服務。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效呢?
一、把握“和諧度”,奠定合作基礎
合作學習以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交流為基礎,它是一種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只有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才會更加輕松自如,得心應手,從而為提升學生合作質(zhì)量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了“厘米和米”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任務是測量教室里黑板的長與寬、門的寬與高、窗戶的長與寬、教室的長與寬各是多少。由于學生之間初次進行這方面的合作,在實際操作時,學生之間互相抱怨的情況較多,如你說我尺子擺得高了,我說你尺子拉得緊了等。這都是學生之間和諧度不夠造成的,針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應及時指出,哪個小組成員在合作時最和諧,那么這個小組在合作學習方面的效果一定最好。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馬上意識到了和諧合作的重要性,并為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效果奠定了基礎。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以“厘米和米”的教學為例,指出了當合作關系不融洽時給學生的合作學習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和諧因素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優(yōu)化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二、把握“參與度”,拓寬合作廣度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無疑是一潭死水,毫無活力與生機可言。對于合作學習來說,只有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紛紛獻計獻策,才能集思廣益,達到優(yōu)化學生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拓寬合作廣度,真正為提升學生合作學習效果服務。
如,在教學“簡單的數(shù)據(jù)匯總”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數(shù)據(jù)匯總的基本方法,教師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學生負責統(tǒng)計本組成員的身高狀況,有學生負責統(tǒng)計本組成員的體重情況,有學生負責統(tǒng)計出生年月,有學生負責數(shù)據(jù)匯總等。這樣一來,人人有事可干,分工明確,有效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前,由小組長進行了明確的任務分工,使每個學生都在任務的驅(qū)動下積極展開合作學習,有效拓寬了合作學習的廣度。
三、把握“思維度”,提升合作質(zhì)量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利用集體智慧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把握好學生的“思維度”,挖掘合作學習的深度,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質(zhì)量。
如,在教學“可能性”時,為了使學生對物體存在的條件有一定的認識,教師主要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具體來說,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猜球與摸球的順序,在這個過程中,有學生負責統(tǒng)計,有學生負責摸球。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摸球游戲中,在可能性大小的猜想與驗證方面,教師不僅要注重讓學生在玩中摸,在摸中玩,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學生進行摸球游戲之前,小組長首先把紙盒里準備好的白球與黃球的數(shù)量告訴學生,讓學生先根據(jù)這些數(shù)量提出自己對摸球可能性大小的猜想,然后再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去驗證。經(jīng)過思維的洗禮,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不僅關注了學生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與形式,而且還能夠從深層次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集動手、動腦為一體,學生的合作學習質(zhì)量自然得到提升。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要把合作學習的“度”放在重要位置,真正起到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質(zhì)量的目的。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