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肖春霞 喬秀娟 劉小麗 蘇秋紅 田秀玲
(中國醫(yī)科大學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上肢外科,北京 101300)
?
自制對比卡的制作與在斷指再植圍手術期血液循環(huán)觀察中的應用
李建軍 肖春霞 喬秀娟 劉小麗 蘇秋紅 田秀玲
(中國醫(yī)科大學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上肢外科,北京 101300)
斷指再植; 血液循環(huán); 指腹張力; 護理
Finger replantation; Blood circulation; Tension; Nursing
斷指再植是手外科最為常見的修復手術之一,是指將外傷后完全或不完全斷離的指體,在光學放大鏡的助視下,應用血管吻合、肌腱、肌肉和神經(jīng)修復技術,重新接回原位,恢復血液循環(huán),使之成活,并且最大程度恢復肢體功能的顯微外科手術[1]。再植術后肢體成活表現(xiàn)為指腹顏色紅潤,早期顏色可因再灌注引起的氧離子自由基升高、失神經(jīng)及血管擴張等原因而比健側紅潤,皮溫亦可比健側稍高,同時毛細血管回流良好,指腹飽滿。如果切開指腹側方,將在1~2 s內流出鮮紅色血液[2]。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手術適應證不斷拓寬,術后臨床表現(xiàn)變化莫測。觀察斷指再植血液循環(huán)情況是手術后的護理重點,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吻合口血液凝固性升高致血栓形成,或各種刺激致血管痙攣而發(fā)生血管危象[3]。再植斷指的血液循環(huán)觀察準確度和方法要求顯微外科護士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觀察技能。再植指末梢血液循環(huán)觀察要素包括:再植肢體皮膚顏色、皮膚溫度、組織張力、毛細血管充盈時間、針刺與小切口放血試驗等。其中,皮膚溫度可以用皮溫儀測量,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可用指腹或棉簽均衡按壓測試,都一目了然;而皮膚顏色、組織張力的判斷卻明顯存在不同判斷者間主觀感覺上的差別,缺乏統(tǒng)一的客觀標準。
為此,我科通過多年臨床實踐,采集一定數(shù)量病例圖像樣本,經(jīng)過嚴格甄選典型圖像,制成用于觀察斷指再植圍手術期血液循環(huán)的皮膚顏色、指腹張力的比對卡。該比對卡圖像直觀鮮明,制作成本低廉,實用價值高,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醫(yī)療護理工作中,獲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搜集、篩選,確定典型斷指皮膚顏色及張力圖像 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行斷指再植手術210指(198人),其中離斷3指(2人) ,離斷2指(8人),1指(188人)。護士長、責任組長及高級責任護士對全部患者在手術168 h內、室外天氣晴朗自然光線充足、用NIKON COOLPIX L120相機、不使用閃光燈、排除患者因民族地區(qū)及個體不同皮膚色素的影響等條件下,對不同皮膚顏色、指腹張力的再植斷指進行拍照,共拍照片500張。由護士長、責任組長及高級責任護士對照片進行嚴格對比分析,初步篩選具代表性的再植斷指,確定7種斷指皮膚顏色為紅潤、淡紅、略蒼白、蒼白、紫、暗紫、黑色的圖像各5幅。6種不同程度組織張力即:張力同健指(適中)、張力略高(+)、張力高(++)、張力略低(-)、張力低(--)、無張力(---)的圖片各5幅。醫(yī)療組和護理組從初篩圖片中進行再篩選,最終確定再植斷指的典型顏色及張力圖像,應用計算機畫圖程序截圖并保存。
1.2 設計制作 將7種代表不同皮膚顏色的圖像和6種代表不同指腹張力的圖像統(tǒng)一制成2.5 cm×3 cm的小圖片。7種皮膚顏色的圖片排成一行,在其下方分別配上各自對應皮膚顏色的文字說明及提示結果,作為對比卡的一面(A面)。 6種指腹張力的圖片排成一行,在其下方分別配上各自對應指腹張力的文字說明及提示結果,作為對比卡的另一面(B面)。對比卡用彩色噴墨打印機和銅板紙批量打印,用硬塑料膜塑封后,成為科室醫(yī)生護士記錄斷指再植圍手術期血液循環(huán)觀察單的統(tǒng)一標準。見圖1和圖2。
圖1 7種皮膚顏色對比卡
圖2 6種指腹張力對比卡
1.3 應用
1.3.1 術前 患者手指離斷傷急診入院即評估末梢血運循環(huán),包括皮溫、皮色、指腹張力、毛細血管反應。其中皮色及指腹張力參照自制對比卡。斷指予正確保存,傷后斷指皮膚顏色為蒼白,指腹無張力。
1.3.2 術后 評估末梢血液循環(huán),第1天,1次/30 min;第2天,1次/60 min;第3天,1次/120 min。以后逐步過渡到每班次常規(guī)觀察與對比。密切觀察再植指體的末梢血運,包括皮溫、皮色、指腹張力、毛細血管反流。皮色及指腹張力參照自制對比卡觀察:再植指體血運良好表現(xiàn)為皮膚紅潤,指甲粉紅,指腹張力略高(+),6~7 d后指腹張力逐漸變?yōu)檫m中。
2.1 早期判斷血管危象 應用對比卡有利于醫(yī)護人員及時對早期血管危象做出判斷,對靜脈危象或動脈危象發(fā)生原因做出正確分析,提高手術成功率。血管危象一般發(fā)生在術后24~72 h,60%的血管危象發(fā)生在24~48 h[4]。如外敷料過緊應及時解開敷料,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或血痂壓迫,針對性解除壓迫或拆幾針縫線。出現(xiàn)疼痛時給予早期干預及合理使用擴血管痙攣藥物。排除上述因素,1~2 h血管危象不解除,多為血管栓塞,需要立即行血管栓塞段剪除自體小靜脈橋接吻合術等。早期實施血管探查術,可以使再植指體血管危象解除,提高斷指再植成活率。
2.2 觀察記錄標準統(tǒng)一 應用對比卡,護理記錄單及斷指再植血液循環(huán)觀察單描述標準一致,醫(yī)療護理文件書寫規(guī)范統(tǒng)一,客觀詳實,減少了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2.3 操作簡單方便 應用對比卡,觀察方法直觀簡便,易于掌握,還能發(fā)揮患者能動性,主動參與治療,提高對健康指導的依從性。
斷指再植的色澤是判斷血液循環(huán)是否正常的重要標志,指腹張力是比較可靠的血液循環(huán)觀察指標。不同的人在顏色的認知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以往指腹張力也是全憑檢查者的主觀感覺來判斷的。因此自制比對卡的應用不僅提供了直觀的視覺參考,還統(tǒng)一了醫(yī)護人員對再植斷指皮膚顏色、指腹張力判斷的客觀標準,使觀察和描述結果更加準確一致。應用對比卡使醫(yī)護人員記錄的醫(yī)療和護理文書不僅為醫(yī)療、護理、教學、科研提供寶貴資料,同時也是結算收費的依據(jù)和處理醫(yī)療糾紛的法律依據(jù)[5]。對初入臨床工作的實習生和年輕護士而言,對比卡起到了帶教和指導作用。斷指再植術后患者住院時間及臥床時間較長,對比卡還可以使患者積極參與斷指再植圍手術期全過程的治療,實行醫(yī)患共同決策,讓患者本人及家屬對疾病最大程度地了解并與醫(yī)護人員同步,減少患者住院期間出現(xiàn)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懼情緒。在診療護理中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有利于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
另外,自制對比卡圖像直觀鮮明,制作成本低廉,實用價值高,對臨床有借鑒和推廣意義。
[1] 金芳.骨科臨床實用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274.
[2] 洪光祥.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790.
[3] Lu W,Wang D,Liu L, et al. Nail fold capillary observation in replanted severed fingers[J].Microsurgery,2008,28(1):13-16.
[4] 張秋紅,陳銳.保護靜脈與擇期拇手指再造關系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2):41-42.
[5]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95.
北京市順義區(qū)科技三項費項目
李建軍(1971-),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5.027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