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蟲害是造成辣椒減產和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隨著辣椒產業(yè)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辣椒田長期重復種植,濫用農藥,防治措施不當,導致蟲害日益嚴重、耐藥性增強、防治困難,進而造成辣椒產量和品質下降。為了有效防治辣椒蟲害,提高辣椒產量和質量,本文總結了幾種辣椒常見蟲害的田間識別與防治方法,從害蟲的形態(tài)特征、為害特性、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幾方面介紹了桃蚜、茶黃螨、煙青蟲的識別與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 辣椒種植; 常見蟲害;識別與防治
一、桃蚜
桃蚜又名煙蚜,屬同翅目蚜科,為多食性害蟲,是辣椒田最為常見的害蟲之一。桃蚜的生活史比較復雜,有多個蟲態(tài),最常見的是:有翅胎生雌蚜和無翅胎生雌蚜2種。有翅胎生雌蚜。體長約2 mm,有翅,頭部和胸部黑色,腹部淡綠色,背面有淡黑色斑紋。無翅胎生雌蚜。體長約2 mm,無翅,全身綠色,有時為黃色或櫻紅色。成蟲和若蟲成群集中在葉片和嫩莖上吸食植物體的汁液,嚴重的可造成葉片卷縮變形,植株生長不良,同時大量的分泌物污染植株,誘發(fā)煤污病。此外,桃蚜還傳播黃瓜花葉病毒、煙草蝕紋病毒、馬鈴薯Y病毒等重要病毒,可造成嚴重危害。桃蚜發(fā)育的最低溫度為4.3℃,最適溫度為24℃,高于28℃不利于其發(fā)育和繁殖。在適宜的溫、濕條件下,在露地辣椒的整個生長季節(jié)都有發(fā)生,且繁殖速度很快,蟲口數(shù)量迅速增加,但高溫高濕不利于其發(fā)生,因此,春未夏初的蟲株率和蟲口數(shù)最多,是為害高峰期。微風有利桃蚜遷飛,暴風雨對其則有強烈的沖刷作用,可減少蚜口數(shù)量。一般高燥地塊比低洼地塊發(fā)生重;施用N肥多、葉片柔嫩的發(fā)生重。桃蚜的天敵主要有瓢蟲,天敵多時蟲口數(shù)量減少。①栽培防治。根據(jù)蚜蟲發(fā)生情況,合理確定定植時期,避開蚜蟲遷飛傳毒高峰期。辣椒種植田塊盡量遠離十字花科作物,減少蚜源。提倡辣椒與玉米等高桿作物間作,以減少蚜蟲傳播。②物理防治。利用負趨向性,即利用銀膜驅蚜,或用黃粘板誘殺有翅蚜蟲,降低蟲口密度。保護蚜蟲天敵,對蚜蟲的發(fā)生有一定抑制作用。③藥劑防治。使用農藥前應充分考慮作物的安全性,確定用藥時間,一般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特別是對天敵安全的農藥,以保護天敵??捎?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用10%吡蟲啉(比丹、一遍凈)150~300g/hm2,對水750~1 050 kg/hm2噴霧,防治效果較好,不傷天敵。也可選用40%的樂果乳油,或80%的敵敵畏等。注意不要長期單用同一種藥劑,以防蚜蟲產生抗藥性。
二、茶黃螨
茶黃螨又叫茶壁虱、茶嫩葉螨等。其食性很雜,寄主植物有70余種,其中包括辣椒、茄子、番茄、煙草、馬鈴薯等茄科作物。茶黃螨個體較小,用肉眼能在受害的葉片上看見許多白色或淡黃色移動或靜止的小點。雌成螨體長0.21~0.25mm,橢圓形,較寬,腹部未端平截,初為乳白色,漸變?yōu)榈S色至橘黃色,半透明。雄成螨體長0. 18~0. 22mm,近六角形,未端圓錐形,初為乳白色,漸變?yōu)榈S色至橘黃色,半透明。幼螨體長約0. 11 mm,乳白色至淡綠色。若螨長橢圓形,半透明,外罩幼螨表皮,靜止不動。卵長0. 1mm,橢圓形,無色透明。成螨、若螨都刺吸植株幼嫩部分使之變色變形。辣椒受害后,嫩葉皺縮、縱卷,葉背有鐵銹色油質光澤,幼芽、幼蕾枯死脫落,僅留下光禿的梢尖,果實、果柄變銹褐色,失去光澤,果實生長停滯,僵化變硬。嚴重受害的植株矮小叢生,落葉、落花、落果,嚴重減產。茶黃螨趨嫩性強,成螨、若螨多在植株的幼嫩部位棲息取食。成螨活潑,雄成螨活動能力更強,有攜帶雌若螨向植株幼嫩部位遷移的習性。茶黃螨在田間的遷移主要隨秧苗、人畜、工具、風力傳播。溫度對其發(fā)育速度有顯著影響,在30℃以下隨溫度的升高發(fā)育繁殖加快,到35℃則明顯減慢。相對濕度在40%以上,成螨均可繁殖,但卵和幼螨需相對濕度達80%以上時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另外,葉表面積水可妨礙螨的活動,大雨對螨體有明顯的沖刷作用。培育無螨苗,加強引進辣椒苗的檢疫,防止茶黃螨隨秧苗傳入。清除蟲源。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枝落葉,對茶黃螨的集中越冬寄主噴藥防治。藥劑防治。植株開始出現(xiàn)癥狀時,及時用藥防治。噴藥的重點是植株的上部,尤其是嫩葉背面、嫩莖、花器和幼果。育苗期若有茶黃螨發(fā)生,可在苗床噴藥1~2次防治。移栽后,在發(fā)生初期噴第1次藥,隔7~10 d再噴1次,連噴2~3次。藥劑可選用20%的三氯殺螨醇乳油1 000倍液,或20%的克螨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73%的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防治。
三、煙青蟲
煙青蟲是煙夜蛾的幼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廣泛,食性很雜,多混合發(fā)生。老熟幼蟲體長30~40mm,圓筒形。頭部黃褐色,體色變化較大,有淡綠、淡紅、紅褐及黑紫色,常見為綠色。背部縱線色深,氣門多褐色,體表布滿短而鈍的小刺。成蟲體長13~17 mm,翅展25~28 mm,全身灰黃色或黃褐色,前翅有暗褐色波狀橫紋4條。蛹體長15~18mm,黃綠色或黃褐色。腹部5~7節(jié)有7-8排半圓形刻點。腹部未端著生2個小突起,每個突起上有1根尖端略曲的長刺。卵直徑約0.5mm,高約0.4mm,半球形,稍扁,底部平。煙青蟲主要蛀食辣椒果實,也食害花、蕾、芽、葉和嫩莖。煙青蟲全身蛀入果內,果表僅留1個蛀孔,主要取食果肉和胎座,殘留果皮,果內積滿蟲糞和蛻皮。嚴重時可造成減產達30%以上。煙青蟲成蟲白天多在辣椒或雜草叢棲息,晚上和陰天活動,前半夜活動最盛,有趨光性。初孵幼蟲先取食卵殼,然后蛀食花蕾、嫩葉、嫩稍。幼蟲期共6齡,一般3齡后開始蛀果,此后直到化蛹前都在果內取食,幼蟲老熟后從蛀孔爬出,到3~7 cm深的土層中化蛹,越冬蛹入土較深。煙青蟲卵的孵化和幼蟲發(fā)育需要足夠的濕度,相對濕度在70% ~90%時較為有利。暴雨對卵和初孵化的幼蟲有很強的沖刷作用,大雨過后土壤板結,不利于幼蟲入土化蛹和蛹的羽化。
①栽培防治。結合冬耕、冬灌及其它耕作措施,殺傷土層中的越冬蟲蛹或破壞其越冬生境。②誘殺成蟲??捎煤诠鉄暨M行誘殺。③生物防治。防治3齡前幼蟲可用Bt乳油250~300倍液噴霧。大面積辣椒產區(qū),可在成蟲產卵初始期和盛期釋放人工飼養(yǎng)的赤眼蜂進行防治。④藥劑防治??蛇x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在卵孵化盛期至2齡幼蟲期噴施防治。重點噴施植株上部,將幼蟲殺滅在蛀果之前。
四、農業(yè)防治
①栽培防病。在辣椒定植后,開花結果初期,采取每隔4行種植1行玉米的間作方式。因為玉米植株高大,可起到誘蚜的作用,另外在辣椒盛果期正值炎熱夏季,高大的玉米植株還可使辣椒免受烈日的暴曬。②種子消毒。種子用清水浸泡3~4h,放入10%磷酸鈉中浸20~30min,再用清水沖洗,或用0.1%高錳酸鉀浸泡30min,再用水沖洗,或干熱處理,80℃處理24h,70℃處理72h。③加強田間管理。適期早播,不要連作,多施磷鉀肥,勿偏施氮肥。清潔田園,減少菌源,將前茬作物帶出田間,集中處理,挖坑深埋。④減少污染機會。病毒病多由于蚜蟲傳播農事操作傳播,可采用誘殺蚜蟲法防治。⑤網(wǎng)紗覆蓋育苗。如果早春育苗播種后,先在拱架上覆蓋一層40~45篩目的白色紗網(wǎng),再用塑料膜覆蓋增溫可起到很好的防病毒侵染效果。白色紗網(wǎng)一來可以防止蚜蟲接觸幼苗,二來白色本身又可驅避蚜蟲。同時有紗網(wǎng)阻隔,也可減少其他接觸幼苗傳染病毒的可能性。
五、綠色防治
預防方案:苗床:(TY病毒2號)50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1~2次,每次間隔5天。易感病毒品種灌根:(TY病毒2號)50ml+(沃豐素)25ml兌水15kg,緩苗水時灌根。緩苗后噴霧:(TY病毒2號)50ml+(沃豐素)25ml兌水15kg,緩苗后噴施2次,間隔5天??刂品桨福涸诓『Πl(fā)生初期,使用(蔬菜病毒專用)40g兌水15kg進行噴霧3次,每次間隔5天,病情得到控制后,轉為預防。為增強其滲透能力,可添加適量純牛奶等。
六、藥劑防治
①30kg水中加5支醫(yī)用病毒唑、5g1%蕓苔素內酯(先用55~60℃水溶解),混勻后噴施,7~10天1次,連續(xù)2~3次,病毒病治愈率高。②15kg水中加病毒KⅡ號水劑25ml、32%核苷溴鹽酸嗎啉呱2支(20ml)、細胞分裂素15g。③辣椒病毒展葉靈750倍液,加愛多收6 000倍液。
參考文獻
[1] 周青春. 辣椒病毒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1(09)
[2] 薛英健. 大棚栽培辣椒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J].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11(11)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興安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