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人民共和國的開員元勛。在遵義會議上,他積極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批判“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為確立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起了積極作用,在遵義會議前后,他身體力行,身先士卒,既頒布了嚴厲的軍紀,維護老百姓的利益,又深入群眾,發(fā)動群眾,忠實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了許多群眾工作,得到了廣大貧苦群眾的擁護。
一、慈祥護雛的“伙夫頭”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踏上漫漫的長征之路,朱德穿著一套褪了色的灰軍裝,腳踏草鞋,行進在隊伍中。出發(fā)前,組織上給少數(shù)中央領導人配備了擔架、馬匹和文件挑子,朱德雖然已年近半百,但為著節(jié)省出幾名強壯戰(zhàn)士去充實作戰(zhàn)部隊,他不用擔架、文件挑子,只要了兩匹馬,一匹配供騎乘,一匹馱行李、文件。在行軍中,他那匹馬實際上常隨康克清留在隊伍后頭用來收容傷員,和朱德一起行軍的總司令部作戰(zhàn)科參謀回憶說,行軍途中,朱德同志經(jīng)常不騎馬,腰插一支小手槍,同司令部的同志一道徒步行軍。在行軍途中,常??梢钥吹剿媸勘笜?、挑挑子??吹侥膫€戰(zhàn)士走不動了,他便上前打個招呼,扛起槍就走。很多的紅軍戰(zhàn)士感覺到他就是一個慈祥護雛的父親。
二、平民總司令在遵義向群眾宣傳紅軍的主張
1935年1月7日,紅軍智取遵義。1月9日,由工人、農(nóng)民學生居民群眾組成的歡迎隊伍,高呼“擁護共產(chǎn)黨!”“打倒王家烈、侯之擔!”等口號,揮舞著寫有“歡迎朱毛”的三角旗、隆重而熱烈開往南門外的豐樂橋接官廳。1月12日下午3點鐘左右,朱德、毛澤東等在省立第三中學參加了萬人大會,朱德、毛澤東發(fā)表了執(zhí)情洋溢的講話,朱德首先闡明紅軍是工人農(nóng)民自己的隊伍,有嚴格的紀律,自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宣傳紅軍的主張,愿意聯(lián)合國內各黨派、軍隊和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指出紅軍是工農(nóng)的子弟兵,是保護群眾利益的堅強后盾,有著崇高的理想和鐵的紀律,與國民黨軍閥部隊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他號召勞苦大眾參加紅軍,打敗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會上還宣布成立遵義縣革命委員會。會后,朱德參加了紅軍籃球隊和遵義三中籃球隊的友誼比賽。
黨的政策對青少年學生影響很大,不少青年學生就是在黨和紅軍的影響下參加紅軍,或后來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位出身小康之家的初中學生,在回顧他的革命歷程時寫道,由于參加了群眾大會,聽到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講話,看到了許多宣傳品,給他以啟迪,使他“思想更明確了,要救國,要抗日,要解人民于倒懸”,“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肩負這個歷史使命”,從此,追求進步,后來成為遵義縣奔赴延安的32名青年中的一個。
三、嚴明軍紀的“紅軍之父”
朱德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士兵真摯的愛,被人們稱為“紅軍之父”,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老百姓真摯的情,他出生于四川儀隴一個貧苦的佃農(nóng)家庭,從小就對窮苦百姓有一種天然的同情。通道轉兵后,中央紅軍進入黔東南苗族、侗族地區(qū),朱德早年在云南的軍閥中當過兵,熟知云貴川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風俗習慣,朱德指示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以紅軍中革軍委政治部的名義,發(fā)布了不打苗民土豪,不殺苗民的耕牛等條令。在進入遵義城前,林彪、聶榮臻向朱德抄報了入城的一系列規(guī)定,朱德嚴令在戰(zhàn)場和打土豪中一切繳獲要歸公,不準私自打埋伏,發(fā)洋財,誰若違犯,不論職務高低,都要堅決追查,嚴肅處理。在遵義會議后的四渡赤水中,他協(xié)助毛澤東、周恩來指揮中央紅軍對部隊的紀律更加嚴格,注重對老百姓的秋毫無犯上。
四、向阿訇道歉的“紅軍長官”
1935年4月28日,中央紅軍進駐云南省尋甸縣柯渡鎮(zhèn),一個小戰(zhàn)士不了解回民同胞的風俗習慣,拿著一根豬肉火腿到一戶回民家里煮食,激起回民同胞的反感,朱德得知這一情況后,親自到這戶回民家里道歉,并到清真寺向金阿訇道歉,使他們深受感動,通過相互交流,清真寺金阿訇見紅軍最高長官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朱德向金阿訇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和抗日救亡的政策,并安排紅軍宣傳員用紫土在清真寺的墻上寫下了“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nóng)群眾的利益”。在金阿訇的宣傳鼓動下,當時尋甸縣柯渡小小的一個鎮(zhèn)子就有13名回民青壯年參加紅軍,其中有12名犧牲在長征途中,只有班長畢發(fā)斗一人幸存下來,直到1996年去世。紅軍走后,金阿訇冒著生命危險,一直保護這幅標語,直到現(xiàn)在,金阿訇去世前,囑咐后人保護和定期擦拭著這條標語,至今這幅標語還清淅保存在清真寺的墻壁上。
五、心系藏民的“活菩薩”
四渡赤水跳出了敵人的重圍,紅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勝利會師,后來,朱德隨部隊到了甘孜地區(qū),面臨著物資匱乏的嚴重困難。甘孜、爐霍一帶地廣人稀,藏族貧苦群眾身受層層剝削壓迫,早已一貧如洗。四方面軍幾萬人的口糧更無著落,基本靠野菜充饑,時值隆冬,部隊的棉衣毫無著落,有的仍然穿著破爛的棕皮背心,有的就把未經(jīng)硝制的牛羊皮割下來穿在身上,部隊減員嚴重,一個軍里傷病員多達上千人。部隊到達爐霍時,藏民們受當?shù)赝了竞蛧顸h當局宣傳的煽動,都躲到深山里去了,朱德通過實地察看以后,把各部隊負責人召集起來,宣布幾項規(guī)定:①尊重當?shù)仫L俗習慣;②愛護藏民的一草一木;③在藏民沒有回家之前,不準進他們的家;④看管并喂養(yǎng)好藏胞的牛羊。要求大家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嚴格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用實際行動教育藏族同胞。他又找來隨紅軍行動了一段時間的通司談話,請他們帶幾個人上山尋找藏民,做宣傳解釋工作,動員大家回來。
六、五世格達活佛的知心人
紅軍在藏族地區(qū)執(zhí)行了正確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他們同雄踞康北西部的德格土司簽訂了互不侵犯協(xié)定,規(guī)定了一系列保護寺廟,尊重喇叭愛護藏民紀律,贏得了白利寺五世格達活佛的好感,白利寺五世格達活佛被紅軍的政策和嚴格的紀律所感動,親自出面召。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正如毛澤東所比喻的:“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那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朱德在遵義會議前后扮演了宣傳隊和播種機的角色,做了許多有益的群眾工作,播下了革命火種,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為長征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會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