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聲樂不僅僅是一門歌唱藝術,同時還是一門表演藝術,因此在日常的聲樂演唱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肢體語言的教學價值。本文結合聲樂演唱教學的特點與筆者自身經(jīng)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措施,其中包括利用肢體語言來強化學生的發(fā)聲技巧、利用肢體語言來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以及利用肢體語言來強化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等等,讓歌唱者能夠通過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來提高聲樂演唱水平。
[關鍵詞]肢體語言;聲樂演唱;演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9-0064-02
在聲樂藝術中,演唱與表演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重要元素,在實際的聲樂演唱教學課程中,教育者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且全面地分析歌曲內(nèi)涵,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蘊藏的思想情感;其次,教育者要教給學生正確運用演唱技巧的方法,將歌曲的主要情緒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最后,要讓學生利用肢體動作來塑造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賦予舞臺以更多的表現(xiàn)魅力。
一、聲樂演唱教學的特點
(一)專業(yè)性
聲樂演唱課程本身具備很多鮮明的特點,眾所周知的是,雖然學習聲樂課程需要具備一定的天賦,但是如果想要在此領域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要付出較多的精力投身到專業(yè)學習中。即使是對于那些天生嗓音條件很好的、有良好音樂感受力的學生,仍然需要接受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專業(yè)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掌握聲樂演唱的技能與技巧,從而完整、準確地去表現(xiàn)聲樂作品。
(二)實踐性
聲樂演唱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聲樂演唱課程的實踐包括課堂的練習演唱實踐和舞臺藝術實踐。在聲樂課的教學中,當學生了解到基本的聲樂理論知識以后,就需要進行發(fā)聲技能技巧的實踐訓練了。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是聲樂演唱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通過所掌握的聲樂技能技巧和發(fā)聲方法去演唱聲樂作品則是最終目的。也就是說,聲樂演唱課程最后的教學效果、學習效果都要通過學生在舞臺上的實踐演唱來呈現(xiàn)??梢哉f,整個聲樂演唱課的教學過程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斷循環(huán)反復的實踐中完成的。
(3)體驗性
聲樂作品演唱教學是以情感為基礎的。在作品演唱課的教學過程中先有情感的體驗,再有情感的表達。要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除了要有優(yōu)美的嗓音、一定的技能技巧之外,還要有好的音樂感受力和情感表現(xiàn),我們通常所說的“聲情并茂”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不斷的練習、演唱聲樂作品的過程中,自身也會不斷得到熏陶,從而領悟到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意義,精神上也得到升華。
二、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作用
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依靠呼吸器官、發(fā)聲器官以及共鳴器官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完成發(fā)聲。因此如果想要得到穩(wěn)定且優(yōu)美的聲音,就必須要使以上器官均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在過去的聲樂演唱教學課堂中,教師所采用的均為滿堂灌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幫助學生調節(jié)發(fā)聲狀態(tài)時,總是一味地強調要“放松”“打開喉嚨”以及“氣息下沉”等等,但對于學生來說,由于他們一直處于十分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教師的不斷督促下,他們的聲音會變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僵,不具備靈活性。事實上,肢體語言所指的并非是高難度的舞蹈動作,也并不是專業(yè)性較強的節(jié)拍律動,它所代表的只是一些非常簡單且隨意的身體姿態(tài)或動作,通過合理化應用肢體語言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發(fā)聲器官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而且還能夠消除掉學生的緊張心理,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由聲樂演唱所帶來的愉悅感受。
三、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利用肢體語言來強化學生的發(fā)聲技巧
歌唱者的身體本身就是一件發(fā)聲的“樂器”,因此我們首先要將樂器塑造好。在做發(fā)聲練習時,身體要直立并保持平衡,頭部要擺端正,不要伸脖、聳肩;在練習高音時,要始終保持肩部的放松、下沉,讓聲音順暢地從通道里流淌出來。下巴要微收,自然放松,以避免造成喉部的緊張,使唱出的聲音暗淡無光。用氣的時候,要保持胸部適當挺立,雙肩自然下垂,肋骨打開,切忌彎腰駝背,呼吸要自由舒暢。具體地說,如在訓練學生聲音的高位置時,可以提示其保持微笑的面部狀態(tài),小肌上抬,心情高興愉悅,這樣有助于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又如在訓練氣息及聲音的靈活性時,可以讓學生用手做劃圈的肢體動作??偠灾?,什么樣的身體姿態(tài)就會造成什么樣的聲音,因此,歌唱的姿勢、肢體語言對于發(fā)聲練習是十分重要的,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有利于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發(fā)音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利用肢體語言來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對于缺少舞臺表演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同專業(yè)知識與演唱技巧學習一樣重要的即為消除緊張心理。通過上文中的介紹可知,傳統(tǒng)聲樂課堂中教育者為教學主體,學生大多只能夠拘謹?shù)卣驹阡撉倥赃?,嚴格按照老師的指導來進行發(fā)聲訓練。這種教學模式對于那些性格比較開朗且接受能力較快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高效,但對于那些聲樂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以及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而言簡直就如同噩夢。他們在老師的注視下會覺得非常緊張,滿腦子所想的都是氣息調節(jié)與位置把握,從而進入到一個越緊張越唱不好的怪圈之中,久而久之甚至還會對聲樂演唱產(chǎn)生畏難情緒與恐懼感。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運用肢體動作,那么就可以幫助學生消除掉緊張心理,讓他們逐漸建立起演唱自信。聲樂演唱事實上就是人體多個肌肉群之間的相互配合,通過在演唱的過程當中加入適當?shù)闹w語言,一方面能夠讓我們的聲音狀態(tài)變得更加輕松自然,另一方面還可以消除掉拘謹和手足無措的感覺。例如一些學生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會選擇邊搖頭邊唱、邊擺手邊唱、邊走路邊唱、邊下蹲邊唱等等。經(jīng)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只要學生不是死板不動地站在那里演唱,只要稍微加上一些隨意的肢體動作,他們的緊張情緒就可以被瞬間轉移,從而獲得更加輕松自然且明亮悅耳的聲音,高音部分也會完成得更加輕松。
(三)利用肢體語言來強化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
在聲樂演唱表演過程中,嫻熟的演唱技巧與清亮的嗓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樣重要的是穩(wěn)定的表演狀態(tài)與良好的舞臺風格。因此,如何能夠在聲樂演唱的過程當中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是所有演唱者都必須去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作為聲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到對肢體語言的學習上。
通過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況進行觀察了解后可知,很多學生因為舞臺經(jīng)驗過少,在演唱表演的過程中總是表現(xiàn)得非常緊張,手、腳、頭均不知道該怎樣擺放,臉上的表情也是非常僵硬無感,給人帶來一種非常不適的緊張感,大大影響到了演唱水平的發(fā)揮。雖然大多藝術院校都專門開設有形體課程,但是卻仍然無法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也并沒有達到提高學生舞臺表現(xiàn)能力的教學作用。在筆者看來,肢體語言的教學是不能夠局限于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方案之中的,而是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來予以改善:
[JP2]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眼神交流來傳遞情感,根據(jù)歌曲的演唱內(nèi)容來變化目光,例如在演唱《望月》時,演唱者的眼神當中應當飽含濃濃的思念之情;在演唱《三十里鋪》時,眼神中要傳遞出與愛人之間的不舍之情;在演唱《牧羊姑娘》時,眼神中要表現(xiàn)出對牧羊女的憐惜之情??偠灾凵褚S著歌曲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情感而變化,切記不要在演唱過程中出現(xiàn)目光空洞、雙眼無神的情況。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面部表情的控制方法,根據(jù)演唱歌曲的內(nèi)容與情感變化來及時地調整面部表情,其中包括興奮、痛苦、高興、憤怒、驚喜、壓抑等等,同時還要配合相對應的眼神與動作等,以此來引發(fā)出聽眾的情感共鳴。
再次,要根據(jù)所演唱作品的不同風格來呈現(xiàn)不同的氣質和身體姿態(tài)。如:在演唱軍旅歌曲《一二三四歌》時,就要表現(xiàn)出軍人的瀟灑氣質,動作要干凈利落,聲音要鏗鏘有力;在演唱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時,就要融入一些戲曲的唱腔和肢體動作在里面,這樣才能表現(xiàn)歌曲獨特的風格和韻味。
四、肢體語言應用與聲樂演唱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首先,聲樂表演中的肢體語言應當同作品的風格保持高度一致。由于各個國家與民族的形體表現(xiàn)與藝術風格均有不同,因此聲樂表演者可以借助民族舞蹈的身段動作來展示出民族藝術的獨有風格。
其次,應當確保身體姿勢的穩(wěn)定性,同時還要與面部表情與神態(tài)加以配合。身體姿勢的穩(wěn)定是為了能夠確保演唱過程中的氣息存儲量,而面部表情與神態(tài)的配合則能夠將觀眾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出來,進一步強化聲樂演唱表演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再次,肢體語言的表現(xiàn)應當適度,切記不可過于夸張且浮夸。在聲樂演唱表演當中,過于夸張且豐富的肢體語言不僅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而且還會導致整個表演變得頭重腳輕,讓原本完整的表演變得支離破碎。
第四,肢體語言應當盡可能地展示出人物的特征,演唱者一方面要利用肢體語言來強化人物形象在觀眾腦海中的印象,另一方面還要讓觀眾可以切實地感受到由歌曲所傳遞出來的情感內(nèi)涵。
最后,肢體語言需要調整好同歌曲演唱之間的平衡關系。雖然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中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但是歸根結底來看卻仍然處于附屬地位,并不能夠取代演唱本身。因此教育者在開展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提醒學生調整好肢體語言的應用比例,切記不可出現(xiàn)喧賓奪主的情況。
[參 考 文 獻]
[1]張震.淺談高校聲樂教學中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J].赤峰學院學報,2014(10):226—227.
[2]呂青.探討將肢體語言應用于音樂演唱教學的有效對策[J].北方音樂,2016(36):156—157.
[3]王小娟.淺談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4(10):97.
[4]王子可.高校聲樂演唱教學中語言重要性探析[J].音樂時空,2015(20):179—180.
(責任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