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征麗 薛素貞 譚東娥 李平平 余彩霞 劉文豪
(佛山市順德區(qū)龍江醫(yī)院 ,廣東 佛山 528318 )
?
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在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肢功能早期恢復效果研究*
邱征麗 薛素貞 譚東娥 李平平 余彩霞 劉文豪
(佛山市順德區(qū)龍江醫(yī)院 ,廣東 佛山 528318 )
目的 探討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在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肢功能早期恢復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1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80例,試驗組采用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固定,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石膏固定,比較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的差異。結果 試驗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為 97.50%(78/80),對照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為75.00%(60/8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試驗組肘關節(jié)斷蒂術后屈曲伸直、肩關節(jié)外展上舉、腕關節(jié)掌屈背伸ROM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在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部皮瓣;固定帶;移植術;護理
腹部皮瓣移植術是指在腹部切取創(chuàng)面所需皮膚及其皮下組織,并在切取期間保留部分組織,用于覆蓋創(chuàng)面的手術方法。術后使用傳統(tǒng)石膏固定容易出現(xiàn)關節(jié)僵硬、血液循環(huán)異常與組織壓迫等并發(fā)癥[1]。本院采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使用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固定皮瓣供區(qū)及受區(qū)部位的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160例,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具有腹部皮瓣移植術的適應癥[2],能堅持治療,自愿參加本研究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15~55歲。排除標準:具有腹部皮瓣移植術的禁忌癥[3],合并造血系統(tǒng)疾病與精神性疾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80例,試驗組:男66例,女14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36.02±6.11)歲,單指損傷24例,雙指損傷28例,多指損傷28例;對照組:男62例,女18例,年齡16~55歲,平均年齡(37.97±8.08)歲,單指損傷25例,雙指損傷29例,多指損傷26例;經t或χ2檢驗,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與損傷疾病等一般資料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固定方法:試驗組患者采用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固定皮瓣供區(qū)及受區(qū)部位。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石膏固定。②護理方法:全部患者均參照《現(xiàn)代創(chuàng)傷顯微外科護理學》標準對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體位護理 術后患者應維持舒適與穩(wěn)定體位,術后三天內保持平臥位,適當抬高患側肢體,手臂應高于心臟水平10~20 cm,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適當降低重心,增加穩(wěn)定性,避免皮瓣撕脫。
1.2.2 疼痛護理 術后選擇性采用鎮(zhèn)痛泵治療或使用預防性止痛措施,及時有效緩解疼痛,穩(wěn)定情緒,預防因疼痛引起的皮瓣血管危象的出現(xiàn)。
1.2.3 環(huán)境護理 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維持病房安靜、整潔,定期通風,術后注意保暖,調節(jié)至合適的室溫(20~24 ℃),避免室溫過低導致皮瓣血管痙攣,出現(xiàn)皮瓣血管危象;室溫過高導致患者煩躁出汗,增加皮瓣感染的危險。必要時也可采用40~60 W 烤燈維持照射皮瓣區(qū)7~10 d,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寒冷導致血管痙攣。
1.2.4 心理護理 加強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使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
1.2.5 皮瓣護理 每0.5~1 h觀察皮瓣區(qū)血運情況,發(fā)現(xiàn)血管危象,及時給予處理。定期檢查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是否固定牢固。術后3d鼓勵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下床活動,指導早期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皮瓣斷蒂加強康復功能訓練程度。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參照關節(jié)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標準[4-5]評定患側肢體功能恢復程度。
2.1 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的對比結果 試驗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 97.50%(78/80),對照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 75.00%(60/8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0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的比較
2.2 兩組肘關節(jié)斷蒂術后ROM的對比結果 術后1 d,兩組肘關節(jié)斷蒂術后屈曲伸直、肩關節(jié)內收外展、腕關節(jié)掌屈背伸ROM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試驗組上述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4。
表2 兩組肘關節(jié)斷蒂術后ROM的對比結果
表3 兩組肩關節(jié)斷蒂術后ROM的對比結果
表4 斷蒂術后兩組腕關節(jié)ROM的對比結果
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在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體現(xiàn)在:(1)成本低廉,制作簡便:采用傳統(tǒng)石膏固定的成本昂貴,而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制作成本低廉,可清洗回收,消毒后重復應用,且清洗消毒不向病人收取任何費用,減輕患者的醫(yī)療負擔[6]。(2)操作簡便,固定舒適度較高:傳統(tǒng)石膏固定操作復雜,固定后嚴重影響患側肢體的功能康復訓練與預后狀況。采用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的操作較為簡便,1~2min就完成固定[7]。(3)提高舒適度:通過解開固定帶則有助于促進早期康復功能訓練。根據(jù)病人身高的差異調節(jié)固定帶,以改善舒適度。本研究結果參照皮瓣血管危象次數(shù)、皮瓣撕脫率、皮瓣成活率、固定依從性、斷蒂后患側肢體功能恢復程度、住院時間與滿意度等情況評定臨床療效,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有助于顯著改善治療優(yōu)良率。揭示了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在治療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同時,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治療患者肘關節(jié)斷蒂術后屈曲、伸直ROM均明顯高于傳統(tǒng)石膏固定。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有助于促進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肢功能早期恢復,分析其原因為: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的底部托著患側肢體的前臂與肘關節(jié),上帶調好松緊度系于頸后交叉系于胸前,提高對患側肢體的支撐作用,避免慢性牽拉,避免疲勞導致的肌肉酸痛[8-9],從而顯著改善肘關節(jié)屈曲伸直、肩關節(jié)外展上舉與腕關節(jié)掌屈背伸ROM,促進患側肢體的早期功能康復。
因此,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在提高腹部皮瓣移植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榮風菊,劉德新,宋香玲,等.16例手外傷帶蒂腹部皮瓣移植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8):1420.
[2] 高丹.手外傷帶蒂腹部皮瓣移植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中旬刊),2012, 3(2):158.
[3] M. Hajibozorgi, N. Arjmand. Sagittal range of motion of the thoracic spine using inertial tracking device and effect of measurement errors on model predictions[J].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6, 49(6):913-918.
[4] Birgit Svens, Erica Ames, Karen Burford,et al.Relative active motion programs following extensor tendon repair: A pilot study using a prospective cohort and evaluating outcomes following orthotic interventions[J].Journal of Hand Therapy, 2015,28(1):11-19.
[5] 高丹.手外傷帶蒂腹部皮瓣移植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03(4):184.
[6] 葉芳,葉碧紅,李小娟,等.手外傷腹部皮瓣移植術的護理體會[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9,15(10):99-101.
[7] 潘越.腹部皮瓣移植術的術后護理觀察[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9):331.
[8] 邱征麗.簡易腹部皮瓣固定帶的設計[J].護理學報,2009,16(22):77-78.
[9] 張曉杰,劉爽,李巖,等.兩種干預方式對髂腹股溝帶蒂皮瓣移植手術術后患肢固定舒適度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717-1718.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15A030313832 )。
邱征麗(1980—),女 ,潮州饒平人,本科 ,主要從事骨創(chuàng)傷、顯微手外科護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6)12-138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2.023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