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北京100191)
田野調查法作為一種人類學研究方法,在研究之前不進行假設,研究者直接進入研究情境考察、分析并通過所獲取的資料得出結論或提升出理論。因其獲取的資料全面且是一手材料,其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科學的研究中。
進行田野調查前,研究者很大程度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理解選擇研究地點。懷特曾回憶道“科納維爾最符合我想象中貧民區(qū)的樣子”?!对来逭巍分?于建嶸選取衡山縣的原因如下:“(1)衡山縣建縣有1700多年的歷史;(2)典型的農業(yè)縣;(3)是民國時期鄉(xiāng)村建設的實驗縣,對研究縣政吏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4)是革命老區(qū);(5)曾在當地工作,對當地較為熟悉?!?/p>
田野調查中,研究者常常會深入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區(qū),被研究對象也對研究者缺乏基本的了解和信任,研究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進入研究地。
在《街角社會》中,懷特通過地方福利委員會的工作者找到街角的多克,并通過這層關系順利進入研究地。而在《岳村政治》中,于建嶸通過私人關系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并在其協(xié)助下進入研究地。
懷特與于建嶸的調研都主要運用了訪談及觀察法,于也使用了調查問卷法,兩位作者都盡可能多地收集資料,以還原調查地區(qū)的原貌。
在街角社會和岳村政治的調查記事中,作者進行了大量引述,而非作者修改后的間接敘述,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保證了調查的客觀性也有利于讀者理解。同時,由于一些資料是無法直接獲得的或不便于訪問的,作者需要采用觀察法來獲得資料。應該說,在調查的各個階段都貫穿著作者的觀察,例如懷特參與到幫派的各項活動后得出結論“領袖之所以受到尊重,是由于他為人公正……他必須在群體特別感興趣的某個方面有些本事?!贝送?于為驗證自己的階段性調查結果,曾到農民進城打工地進行問卷調查,并培訓了6名文化程度較高者,讓他們回家過春節(jié)時帶回填寫。
在田野調查進行過程中,研究者可以采取當面速記或在事后記錄的方式。在當面記錄時應避免記錄行為對被調查者造成不適,此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記錄技巧并盡可能完全的記錄被調查者的語言、動作甚至情緒的變化,盡量避免遺漏信息。懷特和于在資料的收集及整理上對采用了這兩種方法,且以事后總結為主。
在整理階段,研究者首先應完整地閱讀這些資料,反思和分析自己的判斷;其次,研究者應該對這些資料進行兩階段的編碼,最初是把想法都總結出來,之后進行集中性編碼以細致分析,形成研究的主旨。
要了解研究地問題或特色,就需要與不同群體進行交流。在《街》的調查階段,懷特參與到普通家庭的生活中,也與“小人物”、政治家甚至非法團伙人員有所交流。在《岳》中,訪問對象包括多級干部、農民及組織農民減負的“農民領袖”。
懷特的調查向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問題,如在與科納維爾的非法組織成員討論過行賄警員,被告知“咱們能夠收買一名巡警,但是咱們收買不了一名管區(qū)副隊長或隊長,即使咱們有這筆錢也不行”。在《岳》中,作者與政府官員討論的財政收入狀況及收繳辦法及工作難點;向村委會成員詢問村干部的分工及選舉辦法;向普通村民了解對村委會工作及稅費的看法。
調查地不同人因其社會地位、利益主張或思想觀念等的差異,他們對事物認識及看法不同。這就要求調查時要圍繞被調查者關注的或熟悉的方面,盡量還原事件的原貌。
懷特在調查時發(fā)現街角青年比賽成績與體育實力并無太多關系,“弗蘭克應該是一名優(yōu)秀的保齡球手……已經習慣于低人一等,比賽時無法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睉烟亻L期觀察后得出結論“社會地位與保齡球成績之間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這與人們的認識是不同的,在幫會中運動不僅是一種鍛煉方式,更是一種幫派內部維系等級秩序的方式。這些“潛規(guī)則”都需要從一手資料中獲得。
一般認為,研究對象的配合要依靠對問題清晰認識,但人們并不非常關注研究本身。懷特認識到“我發(fā)現在這個地區(qū)能否接受我,取決于我所發(fā)展的人際關系,而遠不是取決于我可能給予的解釋?!庇谠谶M行考察時,也多次強調進行的是社無政治背景的私人性質的學術研究,以獲取信任。
懷特研究當中,廣泛參與各種團體的活動卻盡量不施加影響。在《岳》中,于曾寫道“周在講話時,只要李略有動作,周就要停下來,看一下李。如果李沒有明確表示,他才往下說?!彼J識到對普通居民進行訪談要盡量避免官員在場所造成的壓力。研究者盡力排除干擾因素,考察被研究者的實際想法。
為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研究者需要拉近與研究對象的距離,這有利于促使被研究者放下戒備,懷特正是以“多克的朋友”的身份才進入街角。
但這不意味著與被研究對象的“趨同”,例如,懷特過度的參與街角團體的經歷令當地人產生不適并影響了研究。于在對“農民領袖”訪談時曾寫道“我怕再生事端,所以就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此外,研究者與被研究對象過于親密的關系很可能影響研究者的判斷。
田野調查是一種面對面的研究方式,研究者很多時候需要對研究對象直接提問,獲取研究資料。但有些問題可能是敏感的或研究對象不愿意直接回答的。例如,于在了解白果鎮(zhèn)的財政問題時,“楊(鎮(zhèn)長)有點不高興地說,這些情況我也不清楚”。研究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更換提問或改變話題方式以繼續(xù)訪問。研究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證訪問的順利實施。
首先,研究地選擇和進入都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個人的主觀判斷或私人關系,雖然田野調查在很多情況下是對某一特例的調查和解釋,但也應該盡量減少個人因素的影響。
其次,田野調查中研究者是不帶假設進入研究的。但實際上,研究者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偏見”,自覺不自覺的注意或忽略某些問題。
最后,對資料的解讀會受到研究者的知識背景和主觀傾向的影響而得出不同的結論。
田野調查法一般應用某特殊地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一般不能推廣到其它地區(qū),例如《街》所研究的意大利的貧民區(qū),其形成和發(fā)展都受美籍意大利人歷史、文化及傳統(tǒng)等特定因素的影響,懷特從這里得出的結論無法完全適用于其它類型貧民區(qū)。
[1][美]威廉·富特·懷特.街角社會[M].黃育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69.
[2]于建嶸.岳村政治——轉型中國期中國社會鄉(xiāng)村政治結構的變[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289.
[3][美]威廉·富特·懷特,黃育馥譯.街角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37-38,42,191,341.
[4]于建嶸.岳村政治——轉型中國期中國社會鄉(xiāng)村政治結構的變[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67,29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