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春趙群董淑玲吳麗霞趙艷麗
37 737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
馮麗春1趙群1董淑玲1吳麗霞1趙艷麗1
目的 對滄州市中心醫(yī)院近幾年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進行總結分析,為今后更好的開展該項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應用DPOAE對2012~2014年在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出生的新生兒(不包括高危兒)進行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者42天進行復篩,復篩未通過者3月齡進行聽力診斷。結果 2012~2014年在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共出生新生兒39 933例,完成聽力初篩37 737例(94.5%,37 737/39 933),初篩未通過3 926例(10.4%,3 926/37 737),復篩2 363例(60.2%,2 363/3 926),復篩未通過368例(15.6%,368/2 363),轉診進行聽力診斷者126例(34.2%,126/368),確診先天性聽力損失71例(1.88‰,71/37 737),其中單側30例,輕度聽力損失17例,中度聽力損失8例,極重度聽力損失5例;雙側41例,輕度和中度聽力損失25例,重度以上聽力損失16例。結論 滄州市中心醫(yī)院2012~2014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檢出率為1.88‰,復篩率和轉診率均較低。
新生兒聽力篩查; 聽力損失
耳聾是常見致殘病因之一,我國每年新生聾兒近3萬人。新生兒聽力篩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聽障兒童,實現(xiàn)早期干預,從而做到聾而不啞,提高人口質量?,F(xiàn)將滄州市中心醫(yī)院2012~2014年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1 聽力篩查對象 2012~2014年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出生新生兒(不包括高危兒)39 933例,其中女17 992例,男21 941例;剖腹產(chǎn)22 418例,順產(chǎn)17 515例。
1.2 聽力篩查方法 采用DPOAE進行聽力初篩,篩查前用耳鏡檢查外耳道,清除殘余的耵聹、胎脂,保持受試者安靜狀態(tài),環(huán)境噪音控制在45 dB以下,初篩在新生兒出生3天時進行,初篩未通過者,于出生42天進行復篩(采用DPOAE),復篩未通過者于出生后3個月進行聽力診斷(聽性腦干反應、聽性穩(wěn)態(tài)反應、聲導抗測試),以ABR反應閾評估聽力損失程度[1]:正常<35 d B n HL;輕度聽力損失36~50 dB n HL;中度聽力損失51~80 d B n HL;重度聽力損失81~100 dB n HL;極重度聽力損失>100 dB n HL。聽力檢查前均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聽力篩查結果 39 933例新生兒中完成聽力初篩37 737例(94.5%,37 737/39 933),初篩未通過3 926例(10.4%,3 926/37 737),復篩2 363例(60.2%,2 363/3 926),復篩未通過368例(15.6%,368/2 363),轉診進行聽力診斷者126例(34.2%,126/368),確診聽力損失患兒71例(表1)。
2.2 聽力診斷結果 71例先天性聽力損失患兒中,單耳30例:輕度聽力損失17例,中度聽力損失8例,極重度聽力損失5例,其中傳導性聽力損失26例,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4例;雙耳41例:輕度和中度25例,重度以上16例,其中傳導性聽力損失10例,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31例。
表1 2012~2014年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例,%)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fā)現(xiàn)新生兒聽力障礙、開展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的有效措施,是減少聽力障礙對語言發(fā)育和其他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的影響、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的有力保障。2009年《新生兒及嬰幼兒早期聽力檢測及干預指南(草案)》[2]中要求新生兒聽力篩查開始實施兩年后,初篩率達到95%以上,初篩通過率達90%,復篩率達到80%。滄州市中心醫(yī)院2012~2014年聽力篩查初篩率為94.5%,初篩通過率為89.6%,復篩率為60.2%,可見初篩率和初篩通過率已經(jīng)基本達到指南要求,但是復篩率和轉診率還很低。
本組初篩率較高,可見對聽力篩查的宣教已使新生兒家長認識到聽力篩查的重要性;在聽力篩查的過程中注意保持安靜環(huán)境和清潔外耳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假陽性率,增加了初篩通過率,減輕了新生兒家長的心理壓力,降低了醫(yī)療成本;但仍有部分新生兒初篩未通過的原因可能是中耳內胎脂羊水沒有完全吸收導致。生后42天對初篩未通過的新生兒進行復篩,復篩未通過率為15.6%,可見部分復篩未通過的原因可能為存在聽力障礙,也可能因為中耳有炎癥或是嗆奶導致中耳積液;復篩未通過者3個月轉診進行綜合聽力診斷,本組新生兒確診先天性聽力損失71例,占1.88‰(71/37 737),低于其他文獻報道,可能由于復篩率和轉診率較低,致部分聽力損失患兒未檢出所致。
從以往其他省市的數(shù)據(jù)來看,各地方新生兒聽力篩查開展水平參差不齊,淄博市[3]新生兒初篩率為90.94%,復篩率為56.17%,轉診率為40.85%;柳州市[4]初篩率為97.63%,復篩率為80.57%;郴州市[5]初篩率為86.82%,復篩率為81.87%;嘉興市[1]初篩率為98.05%,復篩率為85.94%,轉診率為83.16%。相比這些省市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處于較落后狀態(tài),復篩率和轉診率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滄州地區(qū)經(jīng)濟欠發(fā)達,尤其是農(nóng)村地區(qū)交通、經(jīng)濟條件等原因致初篩未通過患兒難以返回醫(yī)院復查。已有研究[6]證明院內兩步篩查不僅可以提高初篩通過率,還能有效降低假陽性率,該方法適合在欠發(fā)達地區(qū)進行。提示或許可以轉變篩查策略,嘗試院內兩步篩查法進行篩查,即初篩未通過且住院時間超過72小時者出院前進行第二次篩查,可能有利于提高復篩率。
滄州市尚未建立聽力診斷中心,導致大量需進行聽力診斷的病例被轉診到外地,造成病例失訪,轉診率低。故應盡快建立滄州市聽力診斷中心,為患兒轉診帶來方便;建立聽力篩查網(wǎng)絡對聽力篩查工作的開展也非常重要,珠海[7]率先應用聽力篩查網(wǎng)絡,成功地對聽力篩查結果和臨床資料進行有效管理;今后可借鑒其他地區(qū)成功經(jīng)驗,在政府的扶持下更好地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
1 劉惠娟,李晶,陳宇,等.2008~2011年嘉興市182 610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195.
2 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喉頭頸外科學分會聽力學組.新生兒及嬰幼兒早期聽力檢測及干預指南(草案)[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雜志,2009,44:883.
3 鄭友鳳,韓軍寧.淄博市2010-2011年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383.
4 林楠,唐向榮,周雪艷,等.柳州市21 478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5,23:75.
5 鄧忠,羅銘華,董運鵬,等.郴州市121 352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306.
6 張燕梅,黃麗輝,亓貝爾,等.基層地區(qū)新生兒醫(yī)院內兩步聽力篩查模式探討[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217.
7 劉清明,陳宇,陳深茂.珠海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資料管理和隨訪系統(tǒng)臨床應用評估[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7:585.
(2015-10-22收稿)
(本文編輯 李翠娥)
10.3969/j.issn.1006-7299.2016.04.018
時間:2016-6-29 16:11
R764.04
A
1006-7299(2016)04-0395-02
1 河北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滄州 061000)
網(wǎng)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60629.161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