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是一部流傳最廣、意義最深遠且文學價值也最高的章回小說之一。書中,曹雪芹以細膩的筆法描繪了眾多的女性。本文聚焦“金陵十二釵”之一的林黛玉形象進行分析,力圖從黛玉的“美的化身、多重的性格、對愛情的執(zhí)著”三方面挖掘她自身所散發(fā)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美的化身;多重的性格;對愛情的執(zhí)著
曹雪芹歷經(jīng)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中國古典小說巨著《紅樓夢》。在小說中,曹雪芹以細膩的筆法塑造了眾多內(nèi)蘊豐富獨特、深刻感人的文學形象,特別是林黛玉——這個集靈慧、憂愁、癡情、薄命于一身的絳珠仙子,更是讓人為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我試著從幾個角度談談曹雪芹傾注了大量心血描寫的這一文學形象。
一、美的化身
在《紅樓夢》中,作者對林黛玉外在美描寫并未花費太多筆墨。然而就是那著墨不多的描寫卻給人留下了極美的形象。林黛玉是“絳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華,復得甘露滋養(yǎng),遂脫了草木之胎,換得人形”。一個超凡脫俗,得天地精華,甘露滋養(yǎng)的“仙草”,豈能是凡間之人所能比擬的?清秀靈幻的美麗形象便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曹雪芹第一次對黛玉的外貌描寫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美。鳳姐一見就驚嘆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里,這“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范和神韻: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曹雪芹賦予黛玉的是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捧心而蹙”、裊娜風流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絕世的姿容。
黛玉的姿容是迷人的,然而,隨著曹雪芹的引領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擁有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yōu)美的精神世界的黛玉。她“心較比干多一竅”。蒙師賈雨村說,他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彼劫Z府時,尚在孩提,卻牢記母親囑咐:“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彼偸茄劭葱南耄蛋祵徱?其言行舉止,彬彬有禮,舉止有度。
黛玉詩思敏捷,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第一次結詩社時以“詠白海棠”為題,以“門、盆、魂、痕、昏”為韻,限一柱香的時間賦出,做不出者則受處罰。別人苦思冥想,林黛玉卻靜觀秋色,獨撫梧桐,中間又和丫環(huán)戲笑,等到眾人紛紛交卷之時提筆一揮而就:“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p>
二、多重的性格
曹雪芹傾心塑造的林黛玉是個血肉豐滿,性格多樣的人物形象。
黛玉是個十分敏感、小心眼的人。這是她寄人籬下的生活處境和心思縝密造成的。周瑞家的送宮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別人挑剩下的才給她。一次,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沒聽出是她的聲音,拒不開門,并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欲要發(fā)作,又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xiàn)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闭趥拇箿I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越發(fā)動了氣,“越想越覺傷感;便也不顧蒼臺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
其實,黛玉對人也很真誠。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教,并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并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在對待寶釵的態(tài)度上,尤見出其天真篤實。本是情敵,相互猜忌。但在寶釵對她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后,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向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并引咎自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贝撕笏龑氣O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也很謙和。她對“下人”從來沒有耍過威風,沒有說過一句惡言惡語。寶玉說,她對晴雯是極好的;佳蔥說,她去瀟湘館送茶葉,黛玉正給丫頭們分錢,就抓了兩把給了她。每次賽詩,她總是推崇別人寫的好,從不計較高低;與湘云凹晶館聯(lián)句,每當湘云說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說:“我竟要擱筆了!”林黛玉冰心玉壺,晶瑩剔透;純?nèi)绯嘧樱煌檎妗?/p>
三、對愛情的執(zhí)著
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展示的寶黛愛情的最大特點便是堅貞、誠摯。黛玉可謂是為情而生,為情而死,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而執(zhí)著,而她多以“哭”、“使小性兒”、“行動愛惱人”等舉止針對寶玉,其實這些率真,不加任何修飾的隨性行為恰恰是她對愛人示愛的獨特方式。
第十七、十八回,大觀園造成,賈政帶門下清客參觀大觀園時帶上寶玉,命他為大觀園各處景觀擬匾。寶玉所題匾額和對聯(lián)皆顯示出他獨有的才情。賈政也頗贊許。寶玉心情大好,身邊所配之物都被小廝們搶去了。林黛玉以為她送他的荷包也被他送給小廝了。于是,“我給你的那個荷包給了他們了?你明兒再想要我的東西,可不能夠了!”說畢,賭氣回房,將前日寶玉煩他所做的那個香袋兒——才做了一半——賭氣拿過來就鉸。寶玉心知不妥,趕來阻止不及,也要動氣。原來寶玉將黛玉贈的荷包帶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搶走。寶玉將荷包擲回,黛玉愧氣而哭,寶玉連忙勸解,二人和好如初。二十八回,薛寶釵讓賈寶玉陪林黛玉走一走,說黛玉心里不自在,賈寶玉說了句:“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辈苎┣蹧]寫林黛玉當時的心理活動,但我們可以想見,林黛玉肯定又生氣了,因為后來賈寶玉找她,和她說話,她要么不理,要么也回一句:“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币凑f:“也不管二爺?shù)氖隆!焙髞韺氂癖蝗私凶撸€說了一句:“阿彌陀佛,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彼龕壅f便說,愛惱就惱,急了就哭就罵,一向純真,毫無矯飾,從不顧忌。當黛玉得知寶玉和寶釵結婚后,氣絕而亡。她,一個孤女,為了追求純真的愛情,用她獨有的方式向封建禮教發(fā)出了吶喊。“真”和“美”的獨立人格魅力在她身上顯現(xiàn)得那么高尚,那么清純,那么深沉,表里如一,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彰顯了黛玉對愛情的執(zhí)著。
四、結語
在封建禮教固守的大家庭中,林黛玉有個性,有思想,綻放出自己獨特魅力的生命之花,具有不同于以往才子佳人小說的“人”的完整性。一個“真實”的林黛玉,以其感性的生命形式打動著讀者,使得多少人為之落淚,與之產(chǎn)生共鳴,從而成為世界文壇上的不朽傳奇。
【參考文獻】
[1] 俞平伯. 紅樓夢[M]. 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2] 汪道倫. 以兒女常情譜寫兒女真情——論林黛玉性格內(nèi)涵[J]. 紅樓夢學刊, 2005(3):142-157.
[3] 朱偉明.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略論林黛玉的生命意識及其叛逆[J]. 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學報, 1999(3):65-68.
【作者簡介】
劉禹淇(2000—),女,漢族,江蘇贛榆人,東營勝利一中2015級19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