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平
摘 要:本文通過閱讀清代人王永彬所著《圍爐夜話》,對于書中所論述的做人的道理有所感觸,《圍爐夜話》講究做人的根本是修身,而修身要從“慎微、慎獨、慎行”三方面進行,這些道理對當前我們的為人處事仍有積極的指導(dǎo)意義。
關(guān)鍵詞:《圍爐夜話》;做人;讀后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2-0-01
清代人王永彬所著《圍爐夜話》共二百二十一則,圍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闡述“安身立業(yè)”的命題,詮釋“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yè)”為本的思想。該書不像《論語》、《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那樣嚴謹、呆板,重于說教 ,“夜話”貼緊自然,在敘述瑣碎生活中道出為人處事的道理,讀來倍感親切,隨和之感油然而生。
“博學(xué)篤志,切問近思”是收放心的工夫。開篇明義,作者把學(xué)問的重要性放在首要位置。誠然,作為一名欲成就大業(yè)的人,不僅要廣博地吸收知識、篤定志向,還要謙虛好學(xué),否則就無以見天地遼闊、無法專精;遇到困惑若不虛心請教,也就無法通達?!皩W(xué)而不思則罔”,獨立細心思考,才能使學(xué)問進步。有收放心的工夫,做人也就有了較為扎實的根基。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神閑氣靜,智深勇沉”,是干大事的本領(lǐng)。信心的強弱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如果沒有信心、毅力、斗志等修養(yǎng),想干一番事業(yè)是不可想象的。換句話說,凡想干大事的人,必須要有深廣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氣,優(yōu)柔寡斷、畏手畏腳、前怕狼后怕虎,難成大事;如果缺乏沉毅的勇氣,就沒有擔當精神,遇事當為而不敢為,或為而不足為。具備“神閑氣靜,智深勇沉”的素質(zhì),才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意氣風發(fā)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稱得上具有干大事的本領(lǐng),否則,能力上不足以堪當大任,即便有機會,也可能稍縱即逝,貽誤良機,讓幸運之神擦肩而過。所以說修養(yǎng)關(guān)乎事業(yè)的成功。
以上句子是《圍爐夜話》通篇的總綱,直截了當?shù)仃U明了“立志、平天下”、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具備較深的學(xué)問和較高的修養(yǎng)。換言之,理想、信心、知識、學(xué)問、意志、毅力和修養(yǎng)等是成功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
為人要襟懷坦蕩,存浩然正氣。“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yǎng)功夫。”指出為人要有浩然正氣,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的襟懷。而浩然正氣是人們長時期積累和培養(yǎng)出來的,不可一蹴而就,靠一時的造作,更不能拔苗助長。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耙恍抛质橇⑸碇?,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睆娬{(diào)的是做人要講“信”,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人格;沒有了人格,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八 睆娬{(diào)的是與他人交往的品德,具備“恕”的品德,才能推己及人,不會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于己于人皆為有益,需終生奉行。為人處事不能總站在自己的立場,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寬容處世,客觀地處理事情,既不傷害別人,也不有失公允。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靶撵o則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遠,云飛而不礙空?!敝v的是學(xué)習和做人的方法。心靜如水,則格物致志。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是這句話的精髓所在,保持心靈的安靜、沉靜、冷靜,盡力爭取,隨遇而安,則能“神閑氣靜,智深勇沉”。
此書受《顏氏家訓(xùn)》、《朱子家訓(xùn)》等一些家訓(xùn)式作品的影響較為明顯。以儒家修身、齊家的主張為宗旨,就像“一位世故的長者”,在講述做人道理、處事經(jīng)驗和人生哲理,授人以德行與智慧。通讀全篇,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做人,修身是根本?!洞髮W(xué)》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由此可見,修身是立身處世、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根本前提,而培養(yǎng)“謹慎”的品德是最為關(guān)鍵之所在。謹慎不僅是立身處世的重要前提與基礎(chǔ),而且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正所謂“謹慎之人,方能成大功”。要慎微,要善做小事、善守小節(jié)。工作中,經(jīng)常需要面對的,往往是許多繁雜、細小的事務(wù),這些事情做成了、做好了,不見得什么轟轟烈烈的成績,但一旦出現(xiàn)疏忽,可能因小失大。生活中,要從小節(jié)嚴起,如果不能做到慎微,今天吃一點、喝一點,明天拿一點、占一點,日積月累,就會越陷越深。于細微處見精神,也于細微處見品德。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從小事小節(jié)上抓起,防微杜漸,筑基固本,漸養(yǎng)正氣。
做事,誠信為善。誠和信實質(zhì)上是相通的品德,誠是真實無妄,信是言行相符?!靶抛质橇⑸碇?,所以人不可無也”“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重視誠信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優(yōu)秀傳承,守信用、講仁義也是中國人公認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弘揚誠信,關(guān)鍵是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慎獨,往往體現(xiàn)在最隱蔽、最細微的地方,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在公開場合,在大的問題上,由于法制、輿論、群眾的監(jiān)督,人們往往不得不檢點約束自己的言行;但在在私下或獨處無人監(jiān)督時,就容易放縱自己,原形畢露,暴露出自己真實的思想面目。古人講:君子慎其獨,就是要求我們自律。
物質(zhì),勤儉寡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柏毧蔁o奈,惟求儉;拙亦無妨,只要勤”。作者強調(diào)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對奢侈作者深惡痛絕,認為“奢侈足以敗家”。戒奢揚儉,還要“寡欲”,集中表現(xiàn)是安貧樂道,宣揚如果一個人有過多欲望,會招來禍患。因此要慎行,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其內(nèi)在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每個人都需要時刻繃緊廉潔自律的弦,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堅決抵制不正之風。
讀書一定要站在作者所處的時空去思考。閱讀《圍爐夜話》同樣如此。既要看清作者的時代局限性,結(jié)合當代社會現(xiàn)實去思考,又要以批判的眼光,敏銳地看到其對現(xiàn)代人生的指導(dǎo)和借鑒意義。掩卷沉思,《圍爐夜話》在引導(dǎo)人們正確對待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事方面仍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