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
高考作文反對“假”“大”“空”,而以小見大之法則是打擊“假”“大”“空”的一種有效途徑?!耙涣I忱镆娛澜纾氚昊ㄉ险f人情”,巧妙運用以小見大之法,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以小見大—— 大題小做
大題小做就是將有關文章立意較“大”、較“寬”、較“虛”的話題具體為一個小事件,集中在一個小視野,進而為這些話題找一個“小”突破口來揭示其“大”內涵。具體可從三個方面切入:
(1)角度上以小見大。即從一個大話題中找出一個為他人所輕的“小”角度來作為切入點,進而來表現(xiàn)“大”話題的內涵。如下例:
大千世界,人們總是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他們也答出了自己的心靈。蘋果為什么落地?有人捧著蘋果樂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等我來吃”,而牛頓卻回答出了萬有引力;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陽繞著地球轉,而哥白尼卻回答太陽中心說;盲人可以看見什么?有人疑惑地搖了搖頭,而海倫·凱勒卻答出了流傳于世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無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對這些問題的品味、探討,使我們人類的生活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優(yōu)秀習作《生命的意義》片段
“生命的意義”可謂一大話題,但這段文字,作者卻從“蘋果為什么會落地”“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盲人可以看見什么”三個生活“小”角度揭示了生命意義之“大”話題的內涵。
(2)題材上以小見大。即從寫作題材紛繁復雜的結構組成中,精選出被一般人所忽視、看似平凡微末的材料作為寫作對象,通過對這些“小”對象的描述,近而來展示整個寫作對象之“大”境界。如下例:
夏日的陽光耀眼卻又灼人皮膚,我坐在涼席上,看著一旁玩耍的弟弟,心中很不是滋味:別人家的小孩在這么大時,早就會走了,可他……
我越想心中越覺得苦悶,不停地用扇子扇風,耳畔的發(fā)絲輕輕揚起,右腳不停地抖動。沒一會兒,我把扇子一扔,抬腿向弟弟走去。
“寶寶,來,走起?!蔽曳銎鸬艿?,心里只想著讓他盡快學會走路。室內的空氣很沉悶,壓得我有些許的透不過氣。
我一松手,弟弟搖搖晃晃地開始走路。剛一開始,弟弟右腳向前邁去,又吃力地將左腳向前邁進,那表情好像擔著百斤重的重擔,如此勞累??粗艿茏呗返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步三搖”,又不禁翻了個大大的白眼。一個不注意,弟弟左腿忽然向左側彎去,側著身子倒在了地上。我有些惱怒:怎么這么笨!
弟弟興許是摔著了,大哭起來。我心中的火氣更甚,正準備發(fā)火,媽媽走了過去,一把扶起弟弟,用責備的語氣對我說:“不是讓你看好弟弟嗎?”
我嘆了口氣,說:“他學不好走路怪誰,誰叫他那么笨!”
母親一邊安慰弟弟一邊頗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說:“我可不記得你一生下來便會走路,當初你還不是一樣,經常摔倒?!比缓笥謱χ艿苷f:“乖,不哭,來,走路給媽媽看,有沒有走得更遠呢?”
我心中一怔,走得更遠嗎?外面刮起了輕風,室內沉悶的空氣被驅趕了些。
好一會兒,弟弟在母親的指導下,邁步向前走,仍是如此搖晃,這不是沒有多大差別嗎?我如此想著,挑了挑眉。
讓我驚訝的是,母親口中不停地念著:“一步,兩步……十一步?!痹捯魟偮?,弟弟重心不穩(wěn),倒在了地上,媽媽扶起弟弟,笑著說:“太棒了!比上次多走了兩步!寶寶最厲害了?!蔽毅躲兜赝α?!然后大步向前走去,蹲下,對弟弟說:“真棒呢!”弟弟望著我,燦爛地笑著。
是啊,沒有一步登天的事!即使起點再低,若每天都能走得更遠,都能有些許進步,又何嘗不是好事?我心中如此想著。
夏日蟬鳴,似也在說著:是的,是的。
——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Ⅰ優(yōu)秀作文《走得更遠》片段
教育可謂一大話題,但考生卻選材于弟弟學走路這一具體小事,通過“我”和媽媽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的對比;弟弟和別人家的孩子起點狀態(tài)的對比;在媽媽的影響下,“我”前后態(tài)度和方式的對比等,揭示了只有賞識、鼓勵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之教育大內涵。
(3)聯(lián)想上以小見大。即從聯(lián)想中取其與此聯(lián)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聯(lián)想的空間,從而實現(xiàn)話題以小見大的轉變。如下例:
這是一張雙程景點票:“周莊”“千燈”。周莊與千燈相隔不遠。
遠遠便看見大紅的“周莊歡迎你”張牙舞爪地雄踞著一爿天地,死死咬著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懷忐忑,步入周莊。這是一場肉與肉的摩擦、絕殺,裹挾著汗味、水汽與濃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業(yè)化的市鎮(zhèn)氣息扼住我的喉,令人噤了聲。
周莊“智慧”,周莊人更為“智慧”。在這里,即使是一棵樹也可成為拍照牟利者的招財工具;即使是轉角處一塊巴掌大的空地,周莊人也不遺余力,將它開發(fā)成西式咖啡館;宣傳手腕更是……
游船駛過一座橋,我怔了怔——是陳逸飛畫中的雙橋!只是,我看得到:橋上的游人壓得它不堪重負,我聽得到:那茍延殘喘中有低低的嗚咽……
歲月斑駁,侵蝕著石橋。雙橋橫亙著,像一塊開合的“傷疤”——那是,整個周莊的傷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勁的手直逼眼前:“小費?!?/p>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個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莊:“我還會來的?!蔽覅s是:“周莊……我不再來了。”
這樣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燈與周莊相隔不遠,千燈與周莊相差甚遠。
與“智慧”的周莊一比,千燈就顯得有些駑鈍。商業(yè)的氣息尚未染指這座古鎮(zhèn),明清最長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語。
古戲臺上,一群昆曲票友啟口輕唱:“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來”字潺潺瀉出,聲歇處,“姹”以去聲的破竹之勢將曲調引入高潮。“似”,也是去聲,卻隱去了“姹”的振聾發(fā)聵,一路陡然直下,悲戚處,叫人落淚。像悲嘆昆曲,像哀嘆千燈。
誠然,千燈在周莊面前,顯得那樣矮。但,在千燈,你能感受到水紋處千燈肺葉的呼吸、開合。在千燈,時間就像一只搖櫓的小船,咿咿呀呀,你還未曾留意,它已穿過水域,到那邊去了……
直到延福寺鐘聲響起,我才覺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歷史塵埃含著溫潤的水汽撲面而來?!胺蛭ú粻?,則天下莫能為之爭”,古鎮(zhèn)的智慧,千燈的智慧,于此,悄然散發(fā)。
我,愿逃離,逃離“智慧”的周莊。
——2015年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逃離“智慧”的周莊》片段
智慧這一立意可謂一“超大”話題,當大多數(shù)考生對智慧進行大加贊揚時,這位考生卻“逃離”智慧,細讀全文,原來考生所要逃離的智慧是周莊的“商業(yè)氣”。作者通過對周莊“商業(yè)氣”的描述,揭示了當今社會“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文化被金錢所戕害的社會現(xiàn)實。可謂視角獨特、以小見大,意味深遠!
(二)以小見大—— 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就是將有關文章立意較“小”、較“窄”、較“實”的話題放到廣闊的社會及歷史背景中展開,并深入開拓,進而收到“一葉落而知秋,一芽綠而示春”的藝術效果。具體可從兩個方面切入:
(1)挖掘“小”話題背后的“大”內涵。即考生要學會用獨特的視覺細膩地觀察身邊的“小事”、“實事”,然后做深層次的思考,進而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如下例:
時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們的瞳孔。書頁越發(fā)白了,越發(fā)軟而光滑,我掙扎著不閉上雙眼,卻抵不過外邊的黑暗——我罕見天日。我被長久地夾在一本雜志里,只能透過縫隙看見人們的目光,流連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緊緊地握著冰涼的手機。他們越發(fā)孤獨,蜷縮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發(fā)抖。長久地等待,長久地窺視,我終于看懂了人們的心,他們在年華中遺失了曾經的記憶,迷茫在無知的昏暗中。他們狡辯說他們可以看手機中的文字,卻不懂得我較之他們更多了一份溫度,多了一份記憶。多了風花雪月之外的家國天下,紙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義,醉生夢死之外的血氣方剛。正因為他們缺失了對這個悠久文明的曾經苦難心酸的體察,才有悵惘與迷?!?/p>
——2016年北京卷優(yōu)秀作文《神奇的書簽》片段
作者對一枚“小小”的書簽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遭遇深入思考,揭示出了書簽遭冷落的真正原因——整個時代缺失了對這個悠久文明的曾經苦難心酸的體察,從而完成了對話題由“小”到“大”的升華。
(2)善于將話題由“小點”寫到“大面”。即要求考生有開闊的思維,豐富的聯(lián)想。進而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顆寒星,能想象出夜空的寧靜;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如下例: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凈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伏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著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著手畫出的自然風物,亦傳達著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刺激著美的神經。中國畫中的水淡云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為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guī)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體,張風子如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那揮灑自如之間掩蓋不了中華文化之含蓄內斂,那筆鋒回轉之間亦彰顯著文化之典雅深厚,或深潭微瀾,或雪底蒼松。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張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縹緲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文化之美常浮蕩于我心間。那里有軒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 2016年山東卷優(yōu)秀作文《文化行囊》片段
行囊中的東西可謂很多,有用得上的,有暫時用不上的,有伴隨著我們走向遠方的……在這眾多的東西中,考生僅僅選擇文化這一“小點”展開論述,同時就這一“小點”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聯(lián)想到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之“大面”,給閱卷老師展現(xiàn)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文化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