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培平
我們一直追求完美的課堂,但是,現實中往往會發(fā)現課堂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比如:多媒體沒有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課前預設的問題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課堂目標達成還有欠缺……筆者認為,有時,課堂上的一些缺憾卻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美。
今年4月,筆者受邀開設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聽課者不乏學科專家、名師。接到任務,有著些許忐忑,于是乎認真?zhèn)湔n,屢次磨課,PPT做得盡善盡美,期待到時完美的課堂展現。
由于開設的是一節(jié)高三二輪復習課,課題是《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關系》,在復習過程中肯定不能只是對基礎知識的簡單復習,不然就成了對一輪復習的重復和炒冷飯。在教學設計中,我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過程上的聯系”設計如下:
學生兩人一組完成學案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流程圖”,標注兩個過程之間的關系,并且標出相關物質的運輸路徑,從而讓學生在掌握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過程的基礎上對這兩個過程中H2O和CO2的來源與去向,進而從物質和能量兩個方面來理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之間的關系,為后面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因素做好鋪墊。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完成學案上的圖形填空后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然后請學生加以評價,最后教師總結,得出兩者之間在物質、能量上的聯系。
在期待中迎來了公開課的日子,帶著一絲興奮和滿滿地自信走進課堂。當我走進教室時才發(fā)現,居然沒有實物投影!我懵了!這時離上課只有10分鐘,怎么辦?課不上?不可能!這塊內容刪掉?也不可能!如果沒有實物投影儀小組合作的成果怎么展示?心中有個聲音提醒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誠然,多媒體的使用是能添彩,但離開多媒體我們就沒有辦法上課了嗎?
鈴聲如約而至,課堂也正式開始,當我布置學生用三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完成學案上的流程圖和關系圖后,我立即用粉筆在黑板上繪制葉綠體、線粒體結構模式圖和簡化的光合作用、細胞有氧呼吸流程圖,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用時兩分鐘,等到學生合作完成學案上的圖時,我便請最先完成的小組代表將本組的結果在黑板的圖中重現,接著邀請其他組的學生對展示的同學給出的答案進行點評和完善,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表達著自己的見解,隨著小組發(fā)言的增多,既然后再用PPT將最終的關系圖展現出來,呈現標準答案。順利將該問題解決。
公開課雖然結束了,但這堂課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我們在充斥著多媒體的時代,如何合理應用多媒體資源服務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更高效,更有效?
筆者認為:
1.作為教師應該加強多媒體技術使用技能的提升,以適應多媒體+時代的新常態(tài),筆者結合自身實踐覺得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1)牽涉到微觀現象或不能立即觀察到的現象以及較復雜的生理過程等,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再現,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
如《細胞增殖》中減數分裂分裂的過程,我們通過Flash,分時期展示細胞中染色體(染色質)變化特點和整個分裂過程,使學生有了比較直觀的感受,并且通過對比,能夠熟練地區(qū)別二者之間的不同。再如講解蛋白質的結構時,因為學生沒有學習有機化學并且部分同學的空間想象力不足,給我們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麻煩,如果通過動畫模擬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其合成過程,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了。
(2)牽涉到知識量大、信息量多的內容,就可以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的容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筆者本節(jié)課《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關系》專題復習可以通過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匯報成果。這樣既可以豐富課堂的容量,也達到了鍛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
2.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思維,采用新對策,具備新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是最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態(tài)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fā)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fā)揮效益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高。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很快,新的形勢要求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思維,采用新對策,具備新能力。我們不只是學會應用現代化技術,還要思考如何利用既有條件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當我們具備了較強的教學能力后,遇到本案例中遇到的事件后能靈活、巧妙的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解決,效果甚至比實物投影更佳!
所以,沒有最美的課堂,有時帶有一絲缺憾的課堂經過精心處理反而會更美!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