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儀
那些不懂養(yǎng)生為何物的老人,或許都有自己的一套養(yǎng)性之道,比如鄰居家的賢公公。
靜養(yǎng)心
當了一輩子讀書人的賢公公,到老了,眼睛也花了,只好靠聽戲來消遣。每天清早耍完太極吃完早餐,就打開電視,然后坐到搖椅上,面朝陽臺上的綠色,椅子一搖一搖,賢公公就開始閉上眼睛,細細聽戲。手指還在把手上隨著樂聲輕輕扣動。
每回聽戲都要叫孫女守在茶爐邊,仔仔細細地泡茶。這孫女是家中最暴躁無耐心的一個,卻在賢公公的“強迫”下,愣是磨出了品戲品茶的好心思。賢公公不說教,卻自有御人之道。
常養(yǎng)禮
賢公公渾身帶著一絲他們那個年代的遺氣,就是既包容又獨斷、既隨和又要講禮。他不喜講人是非,但不阻止妻女講,唯獨教訓孫輩們不可論人長短;吃飯也總是要等到做飯人都坐下來了才起筷,與孫輩同臺時,總教育他們長者不起筷孩子就不能起筷。
敬養(yǎng)德
賢公公這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當了個校長,而是他對女性的尊重。他尊重賢婆婆,連那些嘮叨也一并尊重了,順順從從地聽著,然后和和氣氣地回應。他還不允許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母親,這決不僅是言語間不尊重,還有對其付出的尊重。
讓讓是賢公公的孫子,讀書的時候常常突然帶同學回家吃飯,有天吃完了飯,賢公公把讓讓拉到一邊,他也不說讓讓給媽媽添麻煩了,而是說,“以后帶朋友回來呢應該先跟媽媽說一聲,萬一那天媽媽沒有做那么多飯,你的同學來到了,該多失禮人家啊?!?/p>
壽命有限 情志永傳
賢公公不懂養(yǎng)生,他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健健康康地活著,不給家人添麻煩;他只注重養(yǎng)性,打太極都是為了養(yǎng)性。還不只關注自己的性情是否尚佳,更關注子孫后代?!梆B(yǎng)生是為了什么?長壽嗎?我們總說的禍害遺千年就是遭人恨的,所以還不如養(yǎng)養(yǎng)情志,給后代講德禮之義。給他們多一些能夠受益一生的道理,比活著看他們胡來還是要好的?!辟t公公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