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
摘要: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首次提出是由聶珍釗教授2004年在《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中提出的。在這本書中,聶珍釗教授將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進行了對比并總結了其異同點。這使得一場關于文學的討論在全國熱烈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文學愛好者投身到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中來。所以,本文將以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為重點進行闡述,將二者進行比較和分析。
關鍵詞:文學;倫理;道德;倫理學批評;道德批評
一、倫理與道德概念論述
(一)什么是倫理
美國《韋氏大辭典》對于倫理的定義是“一門探討倫理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以及討論道德責任義務的學科?!眰惱硪辉~在中國最早見于《樂紀》,“樂者,通倫理者也?!彼^的倫理,就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是指一系列指導道德現(xiàn)象的哲學思考。它不僅包含著對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之間關系處理中的行為規(guī)范,而且也深刻地蘊涵著依照一定原則來規(guī)范行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是指人際之間符合某種道德標準的行為準則行為的觀念。
比如,前幾年的日本雪印公司在大阪的一家鮮乳制造廠因生產機件部分污染導致牛奶不干凈,造成人們飲用之后中毒。雪印公司收回市面上的牛奶成品之后卻又重新處理再上市銷售這種行為就是違反了倫理的行為。
(二)什么是道德
著名作家葉千華在《心靈夜語》中說到:“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后天養(yǎng)成的合乎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的意識形態(tài)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guī)椭覀儯⒃谏钪凶杂X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是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是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是道德的體現(xiàn),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所謂道德,就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所要遵循的準則與規(guī)范。比如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就是我們在社會中所要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
二、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論述
(一)文學倫理學批評
聶珍釗講授說過,文學倫理學批評作為一種方法論有其特定的涵義,是指文學意義上的批評方法而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批評方法。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的對象是文學,即使研究人類社會也是出于研究文學的目的。再者,文學倫理學批評是對文學進行倫理和道德的客觀考察并給以歷史的辯證的闡釋。第三,文學倫理學批評主要是作為一種方法運用于文學研究中,它重在對文學的闡釋。
譬如俄底浦斯王殺父娶母這一悲劇,我們不必用現(xiàn)在的倫理觀念去指責這一亂倫犯罪,而應該歷史地看待這場因當時的社會轉型而引起的倫理關系的混亂,用現(xiàn)在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是不能正確理解俄底浦斯的犯罪行為的。
(二)文學道德批評
古往今來,道德批評本身不僅是作為標準,而且是作為一種方法存在于文學批評之中的,它是對作品進行價值判斷的一種方式。文學作品因為反映社會生活,而社會生活必然地包含著它的道德內容。所以,即使是作家有意地避免對其筆下的人物和事件作出明確的道德判定他的作品中也必然地包含著自然狀態(tài)的道德批評。比如小說中的牙婆薛氏、陳大郎、三巧兒,他們雖然在小說中是反面人物,但是不等于說他們就沒有道德觀念。
三、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的比較分析
(一)二者批評的出發(fā)點不同
文學的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的研究對象雖然都是文學作品中的道德現(xiàn)象,但文學倫理學批評是從文學作品的藝術虛構的立場為出發(fā)點對文學作品進行批評的;而文學道德批評是從現(xiàn)實與主觀的立場為出發(fā)點進行評價的。
客觀來說,以還原歷史當中的倫理關系為出發(fā)點的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要比以現(xiàn)實主觀為主的道德批評方法更加的科學客觀。
(二)二者的側重點不同
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是對文學作品中的道德現(xiàn)象的行為與結果間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而道德批評方法是只是針對道德現(xiàn)象的結果對與錯進行分析。從這一方面來看,我覺得文學倫理學批評更加全面,不只是注重事情的結果,更加看重對過程的分析。
(三)二者的方法論不同
從方法論的角度說,文學倫理學批評是在借鑒、吸收倫理學方法基礎上融合文學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種用于研究文學的批評方法。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與倫理學的方法有關,但是二者也不能完全等同。從根本上說,文學倫理學批評是文學研究與倫理學研究相互結合的方法,因此在本質上它仍然是文學研究方法。而道德批評是以道德規(guī)范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科學,它以善惡的價值判斷為表達方式,把處于人類社會和人的關系中的人和事作為研究對象,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倫理關系和道德現(xiàn)象進行研究,并作出價值判斷。
四、總結
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展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重視對文學的繼承與發(fā)展。根據聶珍釗教授對文學批評方法的論述,我覺得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應用空間非常大,它與文學道德批評存在著一定的共同之處,但也還是有本質上的區(qū)別。我們應該把這兩種批評方法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將文學的底蘊更好地繼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張艷紅,李娜.淺議英語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12).
[2]查爾斯·泰勒,韓震等譯.自我的根源:現(xiàn)代認同的形成[M].譯林出版社,2001.
[3]安托萬·德·戈德馬爾,譚立德譯:《米蘭·昆德拉訪談錄》,李鳳亮、李艷編:《對話的靈光》[M].中國友誼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