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龐乾林 王志剛 鄂志國
(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2015年我國審定的水稻品種基本特性分析
林海 龐乾林 王志剛 鄂志國
(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對2015年我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水稻品種進行了簡要分析。結果表明,2015年我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水稻品種共有487個次(有7個品種通過2個及以上省份審定),其中,秈型常規(guī)稻34個、秈型兩系雜交稻105個、秈型三系雜交稻209個、粳型常規(guī)稻101個、粳型雜交稻19個、不育系18個;區(qū)試平均產量秈型常規(guī)稻為466.44 kg/667 m2、比對照增產5.54%,秈型兩系雜交稻為575.40 kg/667 m2、比對照增產5.46%,秈型三系雜交稻為547.87 kg/667 m2、比對照增產5.39%,粳型常規(guī)稻為622.85 kg/667 m2、比對照增產6.71%,粳型雜交稻為661.66 kg/ 667 m2、比對照增產9.40%;品種優(yōu)質達標率粳稻為74.17%、秈稻為34.93%、常規(guī)稻為69.92%、雜交稻為35.09%,其中,秈型常規(guī)稻為45.45%、秈型三系雜交稻為32.32%、秈型兩系雜交稻為36.45%、粳型常規(guī)稻為78.00%、粳型雜交稻為55.00%??梢?,粳稻品種品質要明顯好于秈稻,常規(guī)稻要明顯好于雜交稻。雖然對多個病蟲害綜合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不多,但有些品種對單個病害的抗性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這些品種中有些品種同時品質表現也較好。
水稻;審定品種;產量;品質;病蟲害抗性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約占全球谷類作物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我國是水稻的生產和消費大國,60%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優(yōu)質高產品種是決定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種植效益的技術支撐。品種區(qū)域試驗是品種審定和區(qū)域布局的主要依據,其目的是篩選和鑒定適宜不同生態(tài)區(qū)種植的豐產、穩(wěn)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yōu)良新品種。本文以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數據為基礎,對2015年我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水稻品種進行產量、品質、抗性等主要性狀進行簡要分析,以期了解我國審定水稻品種基本情況,為水稻優(yōu)質高產育種與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參考。
數據主要來源于農業(yè)部和各水稻生產?。ㄊ?、自治區(qū))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公告。主要分析方法:將2015年我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水稻品種(組合)分為秈型常規(guī)稻、秈型兩系雜交稻、秈型三系雜交稻、粳型常規(guī)稻、粳型兩系雜交稻、粳型三系雜交稻,對這些品種在區(qū)試中的產量、品質、抗性表現進行小結和簡要分析(糯稻品種和不育系因其特殊性不列入統(tǒng)計分析),并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1-4]進行比較。品質數據參照農業(yè)部行業(yè)標準NY/T-594-2013,將主要品質指標達3級以上(含3級)標準的品種數占通過審定品種總數的百分率稱為優(yōu)質達標率。由于水稻各病害致病生理小種復雜,對抗病性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筆者不作具體分析,只把在區(qū)試時對稻瘟病、白葉枯病等水稻生產主要病害抗性表現較好的一些品種列出。數據用Excell軟件進行作圖和統(tǒng)計分析。
2.1 2015年我國水稻品種審定基本情況
2015年,我國通過省級及以上審定的水稻品種(組合)共487個次(其中7個品種通過2個及以上省份審定,并含18個不育系)(2014年審定通過469個、2013年422個、2012年392個、2011年382個),通過審定的品種數這5年有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具體品種名稱見表1。在這487個水稻品種中,國家審定通過53個,廣東審定59個,湖南審定52個(含7個不育系),江西審定48個,廣西審定34個,遼寧審定25個、湖北和福建各審定24個(湖北含4個不育系、福建含5個不育系),四川審定22個,云南審定21個,黑龍江審定19個,吉林審定16個,陜西審定13個,浙江和海南各審定11個(海南含2個不育系),江蘇和貴州各審定10個,河南審定8個,重慶審定7個,安徽和上海各審定5個,寧夏和內蒙古各審定3個,山東審定2個,天津和山西各審定1個。
在通過審定的469個水稻品種(組合)中(18個不育系不列入統(tǒng)計),秈型常規(guī)稻34個,占7.25%;秈型三系雜交稻有209個,占通過審定品種數的44.56%;秈型兩系雜交稻105個,占22.39%;粳型常規(guī)稻101個,占21.54%;粳型雜交稻20個,占4.26%。從表2可見,近5年我國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中,秈型兩系雜交稻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比例仍然不高,這可能與光溫敏核不育系育性不穩(wěn)定,自身配合力較低,難以配出強優(yōu)組合有關;其他類型品種未表現出明顯規(guī)律性。
表2 2010-2014年我國審定的各類型水稻品種數
圖1 近5年通過審定品種的選育單位
從品種選育單位統(tǒng)計數據來看,2015年單由科研、教學或推廣單位育成并通過審定的水稻新品種為173個,占通過審定品種數的35.52%(2014年該比例為37.88%,2013年為39.57%,2012年為41.58%,2011年為44.76%);單由企業(yè)育成的品種數為177個,占通過審定品種數的36.34%(2013年該比例為38.55%,2013年為 32.94%,2012年為 32.65%,2011年為34.29%);由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yè)聯合育成的品種數為134個,占通過審定品種數的27.52%(2014年該比例為22.69%,2013年為26.54%,2012年為25.26%,2011年為18.59%);3個品種由個人育成,占通過審定數的0.62%。綜上所述,2015年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中,企業(yè)參與選育的品種比例達到了63.76%,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2014年為61.44%,2013年為59.48%,2012年為57.91%,2011年為52.88%)相比,這個比例逐年上升(圖1),說明企業(yè)參與水稻品種選育的力度越來越大,與科研教學單位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2.2 審定品種(組合)生育期及產量
2015年通過審定的秈型常規(guī)稻平均全生育期125.9 d,平均株高103.7 cm;區(qū)試平均單產466.44 kg/ 667 m2,比區(qū)試對照增產5.54%,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增幅分別為1.24%、1.01%、0.67%和-2.63%。生產試驗平均單產457.74 kg/667 m2。
2015年通過審定的秈型三系雜交稻平均全生育期為130.4 d,平均株高109.8 cm;區(qū)試平均單產547.87 kg/667 m2,比區(qū)試對照增產5.39%,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增幅分別為3.46%、1.75%、1.51%和0.81%。生產試驗平均單產542.45 kg/667 m2。
2015年通過審定的秈型兩系雜交稻平均全生育期130.4 d,平均株高111.8 cm;區(qū)試平均單產575.40 kg/667 m2,比區(qū)試對照增產5.46%,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增幅分別為9.55%、5.08%、3.30%和3.15%。生產試驗平均單產567.38 kg/667 m2。
2015年通過審定的粳型常規(guī)稻平均全生育期150.0 d,平均株高100.3 cm;區(qū)試平均單產622.85 kg/ 667 m2,比區(qū)試對照增產6.71%,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增幅分別為7.56%、6.33%、6.51%和1.63%。生產試驗平均單產630.64 kg/667 m2。
2014年通過審定的粳型雜交稻平均全生育期150.7 d,平均株高107.5 cm;區(qū)試平均單產661.66 kg/ 667 m2,比對照增產9.40%,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增幅分別為12.22%、0.42%、-5.03%和7.07%。生產試驗平均單產664.56 kg/667 m2。
從圖2可以看出,在2015年通過審定的品種中,粳型雜交稻的產量最高,粳型常規(guī)稻次之,秈型兩系雜交稻、秈型三系雜交稻再次之,秈型常規(guī)稻最低,這與2011-2014年筆者分析的結果類似[1-4];近5年各類型品種區(qū)試產量呈上升趨勢,粳型雜交稻產量波動較大。各類型水稻2015年區(qū)試產量居前10位的品種名稱及單產列于表3。
2.3 審定品種(組合)米質情況
表3 2015年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產量居前10名的品種名稱及產量 (kg/667 m2)
表4 2011-2015年通過審定品種優(yōu)質達標率 (%)
圖2 2011-2015年各類型品種區(qū)試產量
據統(tǒng)計,2015年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優(yōu)質達標率為45.27%;粳稻優(yōu)質達標率為74.17%(2014年為63.31%,2013年為58.78%,2012年為56.03%,2011年為55.81%),秈稻為34.93%(2014年為39.38%,2013年為39.08%,2012年為35.14%,2011年為30.04%);常規(guī)稻優(yōu)質達標率為69.92%(2014年為61.39%,2013年為59.40%,2012年為58.78%,2011年為57.69%),雜交稻為 35.09%(2014年為 38.87%,2013年為38.30%,2012年為32.57%,2011年為30.22%)。其中,秈型三系雜交稻優(yōu)質達標率為32.32%,秈型兩系雜交稻為36.54%,秈型常規(guī)稻為45.45%,粳型雜交稻為55.00%,粳型常規(guī)稻為78.00%(表4)。對2011-2015年通過審定品種的優(yōu)質達標率進行比較后發(fā)現,粳型水稻品種品質提高幅度較大,而秈型水稻品種品質變化不大,其中粳型常規(guī)水稻品質表現最好,粳型雜交水稻次之,秈型常規(guī)水稻再次之,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和秈型三系雜交稻總體表現較差(表4)。
2015年通過審定的品質達國標2級以上的水稻品種有89個,分別為粵標5號、南晶占、廣源占15號、鳳棗絲苗、五山絲苗、綠稻Q7、珍優(yōu)9822、珍優(yōu)160、珍優(yōu)7116、南珍優(yōu)8號、圣優(yōu)558、中研優(yōu)519、安豐優(yōu)華占、振優(yōu)616、軟華優(yōu)1179、天優(yōu)1179、博Ⅱ優(yōu)116、珍優(yōu)680、美優(yōu)622、吉優(yōu)雅占、欣優(yōu)827、中浦優(yōu)華占、天優(yōu)雅占、安優(yōu)華占、隆優(yōu)308、林優(yōu)華9、五優(yōu)7號、五優(yōu)325、錢優(yōu)1890、玖兩優(yōu)黃華占、叁兩優(yōu)1813、和兩優(yōu)312、徽兩優(yōu)114、T兩優(yōu)金占、陽光800、秀水121、裕粳香2號、沈稻529、勇稻1號、富禾稻100、丹粳21、東研稻18、臨稻21號、圣稻22、寧粳6號、楚粳40號、哈粳稻3號、松粳21、龍稻21、龍稻20、龍稻23、廣稻1號、綏粳19、北稻7號、蓮稻2號、龍粳45、富合2號、龍粳46、龍粳48、龍稻22、龍樺2號、遼粳436、撫粳10、北粳2號、勇華粳501、金稻1號、東壯039、鹽粳22、遼粳237、富元粳3號、元發(fā)稻9號、丹星稻1號、遼粳433、丹粳20、慶林778、吉宏9、吉大粳稻518、今谷119、寧粳50號、武運粳31號、滇禾優(yōu)4106、甬優(yōu)1140、甬優(yōu)7850、申優(yōu)24、甬優(yōu)4949、隆6優(yōu)19、甬優(yōu)1540、76兩優(yōu)5號。海亞香糯、嘉農糯528、皖墾糯1號、綠珠4號、綏稻5號、龍粳49、鄂糯優(yōu)91等糯稻品種品質達到國標優(yōu)質糯稻標準。
從表5可以看出,2015年通過審定的秈型常規(guī)稻主要米質指標優(yōu)質達標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膠稠度>糙米率>堊白度、堊白粒率>直鏈淀粉含量>整精米率>;秈型雜交稻依次為糙米率>膠稠度>直鏈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堊白度>堊白粒率;粳型常規(guī)稻依次為糙米率>膠稠度、直鏈淀粉含量>堊白度>整精米率>堊白粒率;粳型雜交稻依次為糙米率、直鏈淀粉含量>膠稠度>整精米率>堊白度、堊白粒率。可見,堊白粒率、堊白度是制約我國雜交水稻品質提高的主要因子,整精米率和直鏈淀粉含量是制約秈稻品質提高的主要因子。
表5 2011-2015年通過審定水稻品種米質主要指標優(yōu)質達標率
2.4 審定品種(組合)抗性表現
2015年審定品種抗病性統(tǒng)計結果表明,對稻瘟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稻曲病和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主要病蟲害綜合抗性較好的品種不多,但有些品種對單個病害或兩個病害的抗性表現較突出,并且在米質方面也有較好的表現。如,對稻瘟病抗性較好的品種有粵標5號(高抗,米質1級)、珍優(yōu)9822(高抗、米質1級)、和兩優(yōu)312((高抗,米質2級)、粵金銀占(高抗,米質3級)、粵金農占(高抗,米質3級)、雙珍絲苗(高抗,米質3級)、黃廣莉占(高抗)、黃軟絲苗(高抗)、谷優(yōu)367(高抗)、和兩優(yōu)633(高抗)、深兩優(yōu)9569(高抗)、金稻優(yōu)618(高抗)、甬優(yōu)1140(抗,米質2級)、甬優(yōu)7850(抗,米質2級)、光明粳3號(抗,米質3級)、龍稻23(穗頸瘟0級,葉瘟0級,米質2級)、綏稻5號(穗頸瘟0~1級,葉瘟1~3級,米質2級)、龍稻20(穗頸瘟0~3級,葉瘟0~2級,米質2級)、綏粳19(穗頸瘟0~3級,葉瘟0~3級,米質2級)、贛香優(yōu)9141(抗)、寧84(抗)、川谷優(yōu)8784(抗)、福稻優(yōu)727(抗)、繁優(yōu)5498(抗);對紋枯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有武運粳31號(抗,米質2級)、綠稻Q7(抗,米質2級)、川香優(yōu)510(抗,米質3級)、寧兩優(yōu)618(抗,米質3級)、寧秈優(yōu)8號(抗,米質3級)、淮稻18號(抗,米質3級)、南粳0212(抗,米質3級)、甬優(yōu)2640(抗,米質3級)、南粳9212(抗,米質3級)、Y兩優(yōu)832(抗)、九稻76(抗,吉林)、天龍優(yōu)1340(抗);對條紋葉枯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有淮稻18號(抗,米質3級)、光明粳3號(抗,米質3級)、甬優(yōu)2640(抗,米質3級)、揚粳282(抗,米質3級);對白葉枯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有新兩優(yōu)998(抗)、光明粳3號(抗)、昆粳6號(抗)、福兩優(yōu)366(抗)、龍?zhí)貎?yōu)927(抗)、滇禾優(yōu)55(抗);對稻曲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有N兩優(yōu)1號(高抗,米質3級)、新兩優(yōu)611(抗,米質3級)、豪兩優(yōu)996(抗,米質3級)、五優(yōu)258(抗,米質3級)。
通過對這些品種選育單位分析后發(fā)現,對稻瘟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主要由廣東、浙江和黑龍江選育,對紋枯病表現較好的品種則主要由江蘇選育,對條紋葉枯病表現較好的品種則主要由江蘇、浙江和上海選育,對白葉枯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主要由云南選育,對稻曲病抗性表現較好的品種則主要由安徽選育。
2015年我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水稻品種共有487個次,其中,秈型常規(guī)稻34個、秈型兩系雜交稻105個、秈型三系雜交稻209個、粳型常規(guī)稻101個、粳型雜交稻19個、不育系18個;粳型雜交稻的產量最高,粳型常規(guī)稻次之,秈型兩系雜交稻、秈型三系雜交稻再次之,秈型常規(guī)稻最低,各類型品種區(qū)試產量均呈上升趨勢,粳型雜交稻產量波動較大。2011-2015年,通過審定水稻品種品質以粳型水稻提高幅度較大,而秈型水稻變化不大,其中粳型常規(guī)稻品質表現最好,粳型雜交稻次之,秈型常規(guī)稻再次之,秈型兩系雜交稻和秈型三系雜交稻總體表現較差。堊白粒率、堊白度是制約我國雜交水稻品質提高的主要因子,整精米率和直鏈淀粉含量是制約秈稻品質提高的主要因子。粵標5號等品種對稻瘟病抗性較好,這類品種主要是由廣東、浙江和黑龍江省選育;武運粳31號等品種對紋枯病抗性表現較好,這類品種主要由江蘇省選育;光明粳3號等品種對條紋葉枯病抗性表現較好,這類品種主要由上海、江蘇和浙江選育;昆粳6號等品種對白葉枯病抗性表現較好,這類品種主要由云南省選育;N兩優(yōu)1號等品種對稻曲病抗性表現較好,這類品種主要由安徽省選育。
2015年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中企業(yè)參與選育的品種比例達到了63.76%,與2011-2014年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這個比例逐年上升,說明企業(yè)參與水稻品種選育的力度越來越大,與科研教學單位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企業(yè)將成為育種特別是商業(yè)化育種的主要力量。
[1]林海,龐乾林,阮劉青,等.2011年我國審定通過的水稻品種產量和品質性狀分析[J].中國稻米,2012,18(5):8-11
[2]林海,龐乾林,王志剛,等.2012年我國審定通過的水稻品種產量及品質性狀分析[J].中國稻米,2013,19(6):7-10.
[3]林海,龐乾林,王志剛,等.2013年我國審定通過的水稻品種產量及品質性狀分析[J].中國稻米,2014,20(4):33-37.
[4]林海,龐乾林,王志剛,等.2013年我國審定通過的水稻品種產量及品質性狀分析[J].中國稻米,2015,21(6):7-12.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Varieties Registered in China in 2015
LIN Hai,PANG Qianlin,WANG Zhigang,E Zhiguo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0006,China)
487 rice varieties,including 34 conventional indica rice,209 three lines indica hybrid rice,105 two lines indica hybrid rice, 101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19 japonica hybrid rice and 8 sterile lines,were registered by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China in 2015.Average yield of conventional indica rice is 466.44 kg/667 m2,two lines indica hybrid rice is 575.40 kg/667 m2,three lines indica hybrid rice is 547.87 kg/667 m2,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is 622.85 kg/667 m2,japonica hybrid rice is 661.66 kg/667 m2.Quality compliance rate of japonica rice was 74.17%,quality compliance rate of indica rice was 34.93%;quality compliance rate of conventional rice was 69.92%,quality compliance rate of hybrid rice was 35.09%.The quality of japonica ric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dica rice;the quality of conventional ric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hybrid rice.Varieties with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less.
rice;variety;yield;quality;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511.3
A
1006-8082(2016)06-0004-06
2016-10-18
中央級公益性行業(yè)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2014RG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