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67-01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高考中對于學生閱讀考察力度的加大,要求的提高,加強對初中生閱讀技能和技巧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队⒄Z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中畢業(yè)生應“能讀懂供7—9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jù)閱讀目的,運用適當?shù)拈喿x策略;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那么如何讓課外閱讀取得令人理想的效果呢?我認為展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孩子們學到了東西后會很想表現(xiàn)自己,而當他在同學們面前表現(xiàn)自己后她會很有成就感,從而更愿意去讀書。而對于基礎差的同學或者是比較懶散的同學也會有一種激勵的作用。因為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肯定的欲望,都想要得到同學們贊許的目光,所以適當展示一下很有必要。課外閱讀檢測的方式也應該是輕松的。
一、詞匯小游戲
火眼精金,BINGO等游戲,來幫助孩子們回憶積累詞匯。游戲是鞏固詞匯的一種方式,我們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課堂上不經意地帶出一些課外閱讀中的詞匯,聽懂的同學會很有收獲,老師可以稍作點撥以幫助那些還不怎么熟悉這些詞匯的同學,以此激勵他們去好好閱讀。
二、美句共讀
每個孩子都選一句文章中的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再帶著感情讀一下,和同學們一起感受一下。比如津津有味系列的《小紅帽》中學生整理到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liitle girl whose name was Little Red Riding Hood.讓整理的學生帶著大家一起讀一讀,想一想,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生也會很有成就感。
三、場景再現(xiàn)
每個小組,人數(shù)可以自己組合,選擇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場景,用最符合的語氣讀出來,讓大家一起感受下故事中的氛圍。
四、話劇展示
最后便是由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每月一出,完全由孩子們自己策劃,鼓勵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每個人都有機會?;A實在差的同學可以先讓他們從后勤干起,負責道具或播放PPT等任務,慢慢轉到前臺,負責一兩句臺詞,讓每個孩子都有存在感。最后再幫他們拍成視頻,適當剪輯,傳到網上,供家長和孩子們觀看下載,孩子們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更愿意認真地去讀更多的書。
五、思維碰撞
這便是學生感想部分的升華。寫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思維的方式。學生上交后教師適當修改,提出整改意見,然后自己再稍作修改和補充,這樣經過完善后的感想,再讓孩子們自告奮勇地到前面去講,讓聽的孩子們去點評你覺得寫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你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這會引發(fā)孩子們自己的思考,引起思維的碰撞。孩子們的觀點,老師的點評都會使得整個閱讀的精神層面更上一個臺階。老師可以適當推薦一些相似主題的英文電影和英文歌供學生去觀看和學習。比如當看了《小紅帽》和《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后,很多同學的讀后感中提到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輕信他人。這種學會保護自己的觀點我們必須加以肯定,但是童話里也有很多正面的人物,比如獵人,小矮人,士兵,王子等,所以我認為我們老師要引導孩子們看到一些積極的東西,看到周圍還是好人多,看到世界的美好,學會互幫互助。我們可以根據(jù)故事推薦些英美的歌曲或影片。比如這里可以一起分享“What a wonderful world”著名的爵士樂,一來讓孩子們開闊下眼界,了解下爵士樂的曲風,二來可以稍微介紹下它的背景:耳熟能詳?shù)摹癢hat a Wonderful World”是著名爵士樂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最富盛名的金曲之一,錄制于1967年,在1968年的元旦發(fā)行。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年代,反越戰(zhàn)、反種族歧視的運動在美國本土進行得如火如荼。而“What a Wonderful World”正是表達了在轟轟烈烈的時代大背景中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讓孩子們知道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學會積極地面對生活,世界上處處有美好,只是少了發(fā)現(xiàn)美好的眼睛。藝術是無界限的。我們課外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不僅局限于學習,更在無形中了解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大氣的性格。
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老子曰:“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用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話說,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孩子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fā)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蔽蚁M夷茉谡n外閱讀中與孩子們一起進步,做一個無為教育者。
(作者單位:海門市海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