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地中海中央一個小島上—— 西班牙梅諾卡島(Menorca),在那里成長,享受海洋的饋贈,學習海洋的智慧,直到我上大學離開。在學校里學習藝術和設計的過程中,我第一次接觸到攝影,從暗房洗片到數(shù)碼技術,學習關于攝影的一切,整整4年。
畢業(yè)后在幾家公司做過動畫設計,后來成為自由職業(yè)者,由于我的動畫設計是純數(shù)碼制作,可以遠程完成,這讓我得以有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讓我可以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生活,遠離城市,靠近海洋。
在一邊繼續(xù)動畫設計的同時,我一邊開始尋求以影像表現(xiàn)我對海洋的熱愛。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水下項目都是免費的—— 出自熱情而非迫于工作。時至今日,仍是這樣。
照片故事
拍攝這張照片的地方叫做Cenote Siete Bocas,位于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Quintana Roo)的叢林之中。整個地區(qū)布滿地下河和洞穴系統(tǒng),為了拍這張照片,我們利用了60米深的豎井。
這張照片來自一次自由潛課程:完全暗黑的水下,一束陽光穿過濃密的樹林和巖石,刺破純黑的水底幕布。想象自己在這深水之中,僅憑肺里憋的一口氣,奮力地潛入來生。拍這樣的照片,在明暗對比過度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失去對空間比例的把控。因為我們并非在開闊的海里,而是在淡水湖中,因此身體并不會像在海里那樣懸浮。當然,還有其他需要遵循的規(guī)則。
創(chuàng)意組Top5
攝影師:Lorenz Holder
運動員:Cedric Romanens
地點:拉克斯,瑞士
相機:DJI Phantom 3
ISO:100
光圈:2.8
快門速度:1/125
攝影師Lorenz Holder
我在慕尼黑長大,那里離巴伐利亞山脈很近,而正是這些山脈在我一生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些年,我算是個半專業(yè)的單板滑雪運動員,直到2003年把自己傷得很重而不得不在那個雪季停止滑雪,在那段時間里,我發(fā)現(xiàn)了攝影帶給我的快樂。目前是Nitro Snowboards公司的職業(yè)攝影師。
我為照片所具備的敘事感所深深著迷,它可以描述出一幅完整的場景,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透露你剛度過的一個星期,就在這么一張被捕捉的影像里。這種迷人之處正是我開始攝影生涯的最大動力。
地點是成就一幅偉大的極限運動作品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我的照片里,我喜歡給觀眾展現(xiàn)運動員所處的環(huán)境之美,而不僅僅是運動員動作的炫酷。其實我是個風光攝影和建筑攝影的大粉絲,因此我盡力將這二者的風格與極限運動相結合。
照片故事
我一直想用無人機來拍攝極限運動,為此我尋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地點。那是一個位于瑞士阿爾卑斯山間的游泳平臺,湖水碧綠澄澈,湖底巖石和形狀清晰可見。
從慕尼黑自駕來到拉克斯(Laax)—— 瑞士著名滑雪勝地,在這里我和滑板運動員Cedric Romanens見了面,并告訴他我的想法。他看上去挺驚訝,這個拍攝場地明顯出乎他的意料。要拍好這張照片,時機就是一切,因為能夠使這張照片實現(xiàn)完美對稱感的,就是Cedric和他的影子,必須落在對的起跳點、對的角度,影子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幸運的是那附近有一個小賣部能夠租到小船劃向湖中央。把Cedric送到游泳平臺很容易,但要抓住完美的時機就不那么簡單了,由于無人機的快門會有些許延遲,而滑板又是非??焖俚模臄z起來真不是那么簡單。此外,無人機的電池供電量有限,不允許有太多次重來。經(jīng)過幾分鐘的摸索之后,我基本上掌握了按下快門的時機,而且幸運的是拍攝對象是這位滑板高手Cedric Romanens,配合起來也輕松,這讓我省了不少心。
有的照片是這樣的:當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并不一下子了解它的內容,但當你看懂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我拍攝時的心意。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特寫組Top5
攝影師:Alexandre Voyer
運動員:Marianne Aventurier
地點:亞速爾群島,葡萄牙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
鏡頭:16/35mm f2.8
ISO:640
光圈:7.1
快門速度:1/200
攝影師Alexandre Voyer
我今年37歲,住在法國巴黎。但我出生地是在太平洋岸邊的一個地方,現(xiàn)在的我是一名自由潛教練,工作場所基本上在泳池里,但我盡量將業(yè)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消耗在環(huán)游世界上,四處尋找海洋中的創(chuàng)意。
所有這些潛水作品均是憑著一口氣在水下完成—— 我不用氧氣瓶,也不用人造光源。我?guī)缀趺刻於荚跒楸3至己玫臓顟B(tài)而訓練,以備隨時遇上那些美麗的海洋生物。攝影、練習自由潛水、研究動物行為,已與我的生活相伴相隨。
我們看多了人類對自然產(chǎn)生破壞性影響的影像,但是在我的照片里,我試圖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可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照片故事
我和哥們兒Alex Roubaud、我女朋友Marianne Aventurier受到一位偉大的水下攝影師Fred Buyle的邀請,來到亞速爾群島之一的法亞爾島(Faial Island)。這個位于大西洋之中的小島嶼,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與海洋野生動物互動的地方之一。
在我們離開法亞爾島的海岸之后就在開放海域偶遇了兩頭大青鯊,當時我們正處于大西洋的汪洋海水中間,四下無人,海水幽靜黑暗,干凈澄澈,我們的腳蹼之下大概是2000米的深海。那一刻,無與倫比。從這張照片里,你可以看到我女朋友Marianne Aventurier和一只好奇的大青鯊四目相對的畫面。用的相機是Canon 5D mark II以及16/35mm f2.8的鏡頭,用防水罩套著?,F(xiàn)在,看著這張照片,試著放松,吸一口氣,翱翔。
圖像增強組Top5
攝影師:Klaus Thymann
運動員:Guillaume Nery
地點:圖盧姆,墨西哥
相機:Hasselblad H4D-60
鏡頭:HCD28
ISO:400
光圈:4.0
快門速度:1
攝影師KlausThymann
作為一名經(jīng)常與影像媒體打交道的藝術工作者,我常會接到一些要同時擔當攝影師和導演的挑戰(zhàn)項目。我的工作還常常受到一些概念和思想的影響,比如:測繪地圖、敘述手法、探險以及科學?;谝酝慕?jīng)驗和對環(huán)境保護的一腔熱情,我設立了Project Pressure,一個總部在英國的慈善項目,記錄地球上正在消退的冰川。它結合了科學、藝術以及教育三個領域,來描述全球氣候變化的后果。
我的一件杰作叫做“混血兒”(Hybrids),經(jīng)過4年才打造出來的,這期間我測繪出一系列這個星球上可能出現(xiàn)的雜交文化,就像圣莫里茨的雪地馬球、洛杉磯的同性戀牛仔、智利的水下脫衣舞表演、東京的地下花園一樣。
我足夠幸運能得到英格蘭藝術委員會、丹麥藝術委員會、Getty Images、哈蘇相機(Hasselblad)、丹麥女王等機構和品牌的經(jīng)費支持。1996年,我成為斯堪的納維亞柯達金獎(Scandinavian Kodak Gold Award)最年輕的得主,2013年,我獲得了索尼世界攝影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時尚大獎。此外,我在牛津大學、攝影家畫廊(Photographers Gallery)以及中央圣馬丁學院藝術與設計系舉辦過講座。我曾被BBC、Wired、《紐約時報》《國家地理》《Vice》雜志等國際媒體報道過。
照片故事
這張照片是在一個自然天坑深井的水下拍攝的,它位于El Pit水下洞穴里面,El Pit是屬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Yucatan Peninsula)水下洞穴系統(tǒng)Sistema Dos Ojos的一部分。
水中模特是Guillaume Nery,一名自由潛水冠軍。在我端著相機進入距離洞口50米遠的深處時,他將潛至30米深。在做這件事前我們已經(jīng)查閱過許多資料、訂制需要的裝備,比如合適的閃光燈裝置,以達到想要的效果,這使得照片里看上去像有陽光射入洞穴里面一樣,其實陽光幾乎照不進來,這里面終年漆黑一片。
我們用了4天才完成這次拍攝,總共下潛了24次。這是一張合成的圖像,但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真實的,沒有別的附加元素或作假成分。其實,這組照片起初是為尊尼獲加藍方威士忌(Johnnie Walker Blue Label)拍攝的概念圖,通過捕捉一次探險的某個瞬間,表達“難以企及的深度與特質”,以此體現(xiàn)酒的品質。
生活方式組Top5
攝影師:Kirsten Quist
運動員:Halley Coxson
地點:埃德蒙頓,加拿大
相機:Nikon D610
鏡頭:14-24mm f/2.8
ISO:800
光圈:5.0
快門速度:1/640
攝影師Kirsten Quist
我10歲那年擁有了人生第一部相機,作為一名熱情十足的初級玩家,印象中我?guī)缀跻娭裁淳团氖裁矗ú还芘牡煤貌缓冒桑E既挥幸惶?,我在某個藝術社區(qū)的網(wǎng)站上發(fā)的一張照片被選入了“每日精選”頁面里。那種被肯定的感覺把我吸引住了。
于是,我開始拍攝真正熱愛的事物—— 冒險、動物、自然,漸漸地,技巧和自信心慢慢增長。馬術表演、牛仔競技以及其他本地活動都是我的拍攝對象。近來,我一直關注的是旅行和自然攝影,在一些刊物上發(fā)表過我的作品,也贏得或入選過幾個國內外攝影比賽。
盡管如此,我還沒成為一名全職攝影師。我愿意付出時間為記錄這個美麗世界而貢獻創(chuàng)意。經(jīng)過最近幾次在印度和北極的攝影旅行,成為專業(yè)攝影師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了。
照片故事
去年冬天最寒冷的一天,我加入了一支成百上千的加拿大人的隊伍,這群還未被嚴寒嚇到的人們,聚在艾伯塔省埃德蒙頓觀賞冰雕展覽,享受冬季戶外冰雪活動。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個盛會時就知道,那兒一定有很棒的出片機會,于是興高采烈地把自己裹成個粽子,打算拍一些冬日里的歡樂畫面。
我大約下午4點到的,那會兒光線正好—— 日落時間在下午4:45左右。穿行于晶瑩閃亮的冰雕城堡之中,我深深為這些精湛的手工藝所折服。在這里我遇到了Halley,一位酷愛白水漂流的皮劃艇運動員,她還是殘疾人運動協(xié)會雪橇冰球隊的隊員。她坐在那里,身形被幽藍和附著灰燼的冰掛勾勒出來,冰與火相互襯托著,我喜歡這幅畫面。于是我立刻問她是否可以拍兩張照片。
Halley當然不會介意,而我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30℃的氣溫。這樣的低溫對我相機的自動對焦和儲存卡都有影響,都不管用。幸運的是,在采用最初級的加熱技術—— 用身體捂熱之后,相機的各項功能都正常了,這才拍下這張珍貴的照片。在嘗試不同的角度和姿勢之后,我決定直截了當?shù)赜?4mm的焦距定格下這幅畫面:一團小小的火堆完全被冰包圍。
生活方式組Top5
攝影師:Claudio Casanova
運動員:Philipp Schicker
地點:Hoch-Ybrig,瑞士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I
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USM
ISO:100
光圈:8.0
快門速度:1/1000
攝影師Claudio Casanova
1985年,我出生在瑞士艾因西德倫(Einsiedeln),依山傍水,緊鄰一個著名的修道院村莊,那里冬季簡直就是雪上運動的天堂。其實雪場就在我家門口,所以年少時期很容易就被熏陶成一名滑雪愛好者,單板滑雪是我那時最大的熱愛。第二熱愛是從我的工作—— 木匠中挖掘出來的,在為我的這些木工作品拍攝照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攝影方面的天賦和樂趣。更棒的是,這兩種激情得以完美結合,在拍出一些不錯的作品后,藝術創(chuàng)新型的構圖成為了我越來越追求的風格。
我所有的自由時間都耗在了山里,帶著我的單板和拍攝裝備,忙活著不同的項目。2009年,我獲得了瑞士青年攝影獎(Swiss Youth Photography Award)的第三名,那是我第一次得到專業(yè)攝影圈的肯定。2010年,我的作品入圍了索尼世界攝影大賽(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所有這些正面的反饋都激勵著我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經(jīng)濟到攝影中。
照片故事
就在那個雪季快要結束的前幾天,Philipp Schicker和我看到了第二天的天氣預報——非常好,將有30厘米厚的雪,我們意識到那將是最后的粉雪之日。
那個雪季我已經(jīng)拍了不少滑雪運動題材的片子了,終于我想要拍攝一些生活方式類的作品。雪季到了尾聲,雪友們紛紛離開,只剩下Philipp這個老炮兒了。這天,一開始霧氣濃重,可見度非常差,我們擔心在天氣好轉之前這些粉雪就會變成爛稀泥,如此一來一切都白費了。然而,幾杯咖啡下肚,霧氣散去,天光透藍,天氣好極了。
是時候行動了。山坡上覆蓋著皚皚白雪,純凈光潔沒有一條劃痕。我們得抓緊時間,因為太陽的溫度很快就會讓粉雪融化。經(jīng)過一段長長的步行,抵達了一個非常理想的拍攝地點,在這里一通狂拍。
拍完后我們打算回到人類文明,期間我們路過了一輛孤零零的營地車,四周空無一物。第一眼看到它我們還蠻驚訝,想著在這里拍點照片應該挺與眾不同的,于是又在這兒一通狂拍。據(jù)說這輛營地車已經(jīng)杵在這里20年了,它讓我們想起那部經(jīng)典傳奇的影片《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杰作組Top5
攝影師:Victor Sukhorukov
運動員:Semen Lazarev
地點:圣彼得堡,俄羅斯
相機:DJI Phantom 3
ISO:100
光圈:2.8
快門速度:1/1250
攝影師Victor Sukhorukov
我出生于1989年,目前居住在俄國圣彼得堡,從2010年開始走上職業(yè)攝影師的道路。我曾賣掉自己的數(shù)碼相機,換成了一臺膠片相機,這個決定改變了我對待攝影的態(tài)度—— 膠片相機不允許你輕易犯錯誤,你理應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并且有能力抓住它。顯然,后來我又買了數(shù)碼相機,但是膠片相機培養(yǎng)出的習慣——要拍就拍好—— 會永遠跟隨著我。
2013年,我辭掉了在一家大型通訊公司的工作,決定傾我一生專注于攝影事業(yè)。過去4年,我一直在為幾家俄國新聞報社充當專業(yè)的攝影記者。近幾年,戰(zhàn)爭攝影題材抓住了我的心,2013年與2014年,我曾報道了烏克蘭革命運動,好幾次深入烏克蘭頓巴斯(Donbass)的熱點地帶;2014年與2015年,我又報道了敘利亞的武裝沖突。我特別鐘情于城市探險。走在屋頂或地鐵隧道里,總會讓我感覺很特別,不會覺得無聊。
照片故事
一個霧靄沉沉、寒冷如冰的早晨,我們決定去拍攝定點跳傘(BASE jumping),運動員們將從矗立在芬蘭灣(Gulf of Finland)里高達40米的燈塔頂端跳下來。這天的霜凍出奇的厲害,芬蘭灣比以往更早地結冰封凍,厚厚的濃霧神奇地圍繞在我們周邊,始終不肯散去,我們甚至擔心連燈塔在哪里都找不到。然而,擔心有點多余,很快燈塔的尖頂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
4名定點跳傘運動員爬上了燈塔頂部燈屋外面的露天平臺。我拿出了無人機,通過電話與運動員們對話聯(lián)系。我在地面上操作無人機,注意到無人機在方向定位上出現(xiàn)了一點錯誤。但是,不管它了,我決定無論怎么樣都要讓它升空,接著,電池達到了溫度臨界點,不一會兒無人機開始出現(xiàn)震動,因為引擎已經(jīng)被凍住了。然后那幾名運動員開始從燈塔頂端往下跳,沒辦法,我只好在這種突發(fā)模式下盲拍。結果就是,在一大堆照片中只有一張是真正高清品質的,這張照片里Semen Lazarev已經(jīng)打開降落傘,飄在迷霧茫茫的半空中。
場地組Top5
攝影師:Federico Modica
運動員:Mattia Felicetti
地點:塔西拉克(Tasiilaq),
格陵蘭島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I
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
ISO:100
光圈:4.0
快門速度:1/1250
攝影師Federico Modica
1990年,我出生在意大利多勒米蒂山脈之中的小村子Valdi Fiemme,從小熱愛山野間的各種運動,這讓我成長為一個追求極限運動和極端環(huán)境的狂熱者。
我的攝影之路始于2007年,那時的我17歲。在接下來的4年里,我拍攝過足球、排球、高山滑雪以及其他一些小項目。隨著我的拍攝經(jīng)驗的積累、攝影器材裝備的升級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我所接到的項目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戶外攝影、生活方式和商業(yè)拍攝。
2010年,我開始參與一些攝影比賽,并贏得過大獎,我的作品曾獲得過“年度十大數(shù)碼攝影師”中的兩項入圍,還兩次獲得過國際攝影年度大獎的第三名,入圍過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等等。跑者、攀巖者、滑雪者、沖浪者,當然還有藝術家,我都能把他們的動感表達出來,2014年開始,我已經(jīng)開始涉足視頻和電影領域,同樣帶有我自己的風格。
照片故事
對于冒險家和運動攝影師,有一個夢想是他們共同的:在作品集中有那么一張獨特的照片。經(jīng)過多年來對各種戶外運動包括攀巖、攀冰、自由式滑雪的嘗試之后,我決定組織一場夢寐以求的冒險旅行—— 獲得這張照片。
于是,第一張在冰山上走扁帶的照片就這樣誕生了。我和朋友們離開意大利,來到東格陵蘭島上待了20天,劃著一艘小船尋找冰山。終于,我們找到了兩座可以攀爬的冰山,此外,還要在它們之間架設一條扁帶,然后從扁帶上走過去—— 這可是人類史上頭一次。
我用了我身上最好的相機和鏡頭來拍攝:5D Mark III的機身和24~70mm的鏡頭,剩下的就交給位置、地形、光線和運動員去實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