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陳騫+沈娟
摘 要:在張愛玲《傳奇》里,月亮形態(tài)各異、色彩紛呈,少了傳統(tǒng)月意的浪漫柔和,多了些蒼涼、詭譎。這些“月亮”悄無聲息地見證著人世間糾結的情感,不管是大而白的滿月,還是一鉤白色月牙,黃的也好,紅的也罷,它們都深隱著其獨特豐富的意蘊。月亮在《傳奇》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環(huán)境的渲染及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現(xiàn)在對人物悲劇命運的折射、扭曲心理的象征以及復雜情愛的反思等方面。
關鍵詞:《傳奇》;月亮;悲劇
作者簡介:方波,彝族,滇中文化保護與研究中心成員,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審美教育;陳騫,漢族,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民俗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7-00-03
月亮在中國文學里被賦予了獨特的意味,一輪平常的明月,引人無限的感想,觸動文人對生命哲理的思考。張愛玲在《傳奇》中,運用月亮呈現(xiàn)扭曲人性變態(tài)心理,見證人生不斷上演的悲劇,也從另一面映襯人與人之間或真誠或卑微的愛情。
一、折射悲劇命運
在張愛玲《傳奇》這部小說里,月亮悄無聲息地見證著世間的情感和人物的命運?!督疰i記》以月亮開篇:“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有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盵1]小說以此作為全篇的開端,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解釋了人生的艱辛和悲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歲月輪轉,月亮依舊。
《傳奇》里張愛玲多次安排長安和芝壽這兩個悲劇人物看見月亮。“窗格子里,月亮從云里出來了。墨灰天,幾點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圖畫,下面白云蒸騰,樹頂上透出街燈淡淡的圓光。”[2]這里的月亮是長安退學前于半夜看到的。她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學校生活,在母親一番吵鬧的催化下,將不得不結束。此時,長安淚眼里的月亮模糊殘缺,恍如她面對退學時無奈、茫然的心情。這里的月,同時也暗隱了長安不完滿的人生。凄冷的殘月象征著長安內心里綿綿的傷悲。
芝壽自從嫁與長白,便過著婆婆不像婆婆,丈夫不像丈夫的生活。她被曹七巧的無理逼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在黑夜中,芝壽看到的月亮是滿圓的白太陽?!敖裉焱砩系脑铝帘饶囊惶於己茫吒叩囊惠啙M月,萬里無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盵3] “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月光里,她的腳沒有一點血色——青、綠、紫,冷去的尸身的顏色。她想死。她怕這月亮光,又不敢開燈。”[4]在此,作者運用似真似幻的自然現(xiàn)象,有意從色調上著手,使黑和白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造成視覺上的強烈沖擊?!鞍咨鳛橐环N無色彩,在色彩心理學上既與死亡、絕望、悲哀、匱乏、無光、沉默、焦慮相連,又與純潔相關,張愛玲顯然是在前者的意義上使用白色,從而暴露了現(xiàn)實、家庭、人性的丑陋和荒涼,展示了女性的悲劇性成分?!盵5]芝壽想死,怕這月亮光。因為她一面被婆婆羞辱為蕩婦淫娃、一面又只能獨守著空房。當她獨守空房看到的明月被幻化為白太陽,既含有一種諷刺意味,也將她的痛苦和悲劇無限放大。最終芝壽內心深處的苦悶如那輪滿月一樣很滿很滿,達到了極限,致使她久郁成疾而致死。人生的路程只走了一小段就戛然而止。
《沉香屑——第二爐香》中張愛玲同樣嫻熟運用月亮映射了男主人公的悲劇。洞房花燭本是人生花好月圓的良宵,但是羅杰的新婚夜并不完美。就像那“大半個月亮,不規(guī)則的圓形?!绷汲矫谰俺闪恕耙煌羲?。妻子愫細把正常的夫妻生活視為禽獸行為,新婚之夜逃到學生摩興得拉的宿舍里。“摩興得拉的窗子外面,斜切過山麓的黑影子,山頭后得天是凍結了得湖的冰藍色,大半個月亮,不規(guī)則的圓形,如同冰破處的銀燦燦得一汪水。不久,月亮就不見了,整個的天全凍住了;還是淡淡的藍色,可是已經是早晨?!盵6]愫細對性知識的無知釀成了羅杰人生的悲劇。羅杰開煤氣自殺的夜晚走在回家的路上。這條路是新婚的那個晚上愫細跑開,他在后面追著喊著的那條路。“這又是一個月夜,山外的海上浮著黑色的島嶼,島嶼上的山,山外又是海,海外又是山,海上,山石上,樹葉子上,到處都是嗚嗚咽咽笛子似的清輝;羅杰卻只覺得他走到哪里,暗到哪里?!盵7]這個月夜對于羅杰來說預示著生命的盡頭。
二、象征扭曲心理
通常情況下,月亮在伴有烏云的夜晚,往往會給人以陰險、狡邪、恐怖的感覺?!督疰i記》中張愛玲借助月亮這個特殊的意象,把月亮描寫成一個戲劇化的臉譜,恰如其分地折射出曹七巧扭曲變態(tài)的人格下所擁有的猙獰形象?!案糁A鋈?,影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一點,一點,月亮緩緩地從云里出來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線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8]
《茉莉香片》中,這樣描寫聶傳慶和言丹朱走在山路上時的月亮,“云開處,冬天的微黃的月亮出來了,白蒼蒼的天與海在丹朱身后張開了云母石屏風?!盵9]“微黃的月亮”是言丹朱眼里“溫性”的聶傳慶,天真的丹朱對著他幻化著美好的事情。但 “微黃”的月亮表面上是溫和的,實際上卻是人的猥瑣、怪癖、病態(tài)的象征。聶傳慶就是如此,對父愛的渴望,使他將自己的缺失歸咎于眼前的這個純真無辜的少女身上,他將憤怒、無奈宣泄于她,將拳腳無休止地落在她的軀體上。
在《心經》里,張愛玲借助另一種形態(tài)的月亮——耳墜,揭示違背倫理的變態(tài)人性。在小寒生日那天,“小寒伸手撥弄凌卿戴的櫻桃紅月鉤式的耳環(huán)子。”[10]此處,張愛玲將耳環(huán)描寫為櫻桃紅、月鉤式,是充滿曖昧和嘲弄意味的。許小寒從小就有戀父情結,恨不能完全占有。而其父也有著戀女傾向,他因此與小寒的朋友——跟小寒長相相似的凌卿同居。作者將“櫻桃紅月鉤式的耳環(huán)子”運用在這里,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紅色不僅有骯臟之意,也蘊含了一種得不到的痛苦。
“張愛玲的小說人物不是心理有病,就是身體有病,有的甚至心理、身體都病了?!盵11]這些形形色色、變幻萬千的月亮在不同的場合映照著畸形的人格。
三、反思人間愛情
夏志清曾說過:“張愛玲的世界里的戀人總喜歡抬頭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蒙眬的、同情的、傷感的,或者仁慈而帶著冷笑的月亮。月亮這個象征,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種意義都可表示。”[12]張愛玲《傳奇》中的月亮除了見證世間情感的悲,人物命運的慘,還會讓讀者感同身受地看到那輪充滿滋味的月亮。《傾城之戀》寫了在香港淪陷這一特殊背景下,成全了范柳原和白流蘇兩人的世故婚姻。一個終于收獲了婚姻、一個暫時獲得了安頓。這一被算計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在這一傳奇愛情里,伴有兩次月亮。第一次:“可是四周太靜了,雖然離了這么遠,她也聽得見柳原的聲音在那里心平氣和地說:‘流蘇,你的窗子里看得見月亮么?流蘇不知道為什么,忽然哽咽起來。淚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13]流蘇淚眼里的月亮是大的、模糊的、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這是她第一次到香港和范柳原相處時看到的。而這個時候,二人僅僅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在玩弄這份感情。范柳原給她的感情是不確定的,沒有安全感的。就像她淚眼里的月亮,因為有刺激感,所以顯得大,但是模糊的,像似他們無望的愛。第二次:“十一月的纖月,僅僅是一鉤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畢竟有點月意,映倒窗子里來,那薄薄的光照亮了鏡子。”[14]這一次,隨著戰(zhàn)爭的到來,經歷了香港的淪陷的流蘇和范柳原,他們的感情有了可以相互融合的可能,兩人同病兩憐,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有了展望未來家庭生活的可能。故而雖只是“十一月的纖月,僅僅是一鉤白色”,但也覺著是美麗的,“像玻璃上的霜花”。雖然只有薄薄的光,但卻能照亮鏡子。嚴冬里的一小彎月牙也叫流蘇看到了愛和希望的光芒。月亮在此仿佛是傳說里的月老,貫穿了白流蘇和范柳原戀情的始終,有意讓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走在了一起。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男主人公佟振保與朋友之妻王嬌蕊共度良宵后,振保給嬌蕊梳頭時,張愛玲做了如此描述:“梳頭發(fā)的時候她在頭發(fā)里面發(fā)現(xiàn)一彎剪下來的指甲,小紅月牙……昨天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沒有,應當是紅色的月牙?!盵15]在這種場景中,作者筆下的“小紅月牙”帶著曖昧的氣息。實物的月亮與剪下來的虛擬的 “小紅月牙”的對比,再次詮釋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映襯了兩人在那一瞬間的濃郁情感。
《紅玫瑰與白玫瑰》開篇那段不得不提的對人性的精辟闡析中,也有月亮:“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摸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沾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盵16]通過紅白兩種色彩的差異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用“床前明月光”比喻圣潔的妻子,用“紅玫瑰”象征火熱的情人。然而人的美丑的判斷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的,尤其以男女兩性關系為前提的美的判斷,會因審美疲勞發(fā)生轉變,伴隨時間的流逝,明月會變成飯粘子,紅玫瑰會變成一摸蚊子血。人性中的喜新厭舊在此得到充分的陳示和剖析。
《沉香屑——第一爐香》里面,月亮照耀下的卑微愛情展示的也十分充分。葛薇龍與喬琪喬第一次相處,作者格外穿插了月亮這一外景;“那時天色已經暗了,月亮才上來。黃黃的,像玉色緞子上,刺繡時彈落了一點香灰,燒煳了一小片?!盵17]有月亮的夜晚,仿佛是催生情意的情調,而且“黃黃的”,帶著點蜜意。這個月夜,讓葛薇龍的心因喬琪喬跳亂了節(jié)奏。最終,這個來自上海原本純真善良的少女,為拴住一個花花公子的心,為滿足虛榮心,在這場錯愛中迷失了自我,而且只能將錯就錯,繼續(xù)沉淪下去:“月亮已經落下去了,她的人已經在月光里浸了透,淹得遍體通明?!盵18]情愛雙方如若不能站在同一高度相互凝視,其結局毋庸多言必是失敗的。而女性往往是那個居于下仰視對方的人,這時她們的遭遇只能通體透明,失去自我。
綜上,張愛玲《傳奇》里的月亮飽含了許多隱秘的內容。有的是關于景物的描寫,有的是關于心理的寫照,有的是寄托感情的象征。同是一個月亮,經過她的精心渲染,無論是從形態(tài)上還是色彩上,都具有更加光鮮的形象,變得千姿萬態(tài):或是“乍明扎暗,忽紅忽黃,亦舊亦新,如磷火閃爍,教人分不清這微光是真是幻,是鬧市還是荒原;[19]或是“使月亮意象烘托出小說蒼涼凄迷的氛圍,承載著豐富復雜的心理內涵,浸透著心酸慘痛的人生況味……”[20]。月亮在她這里“少了前人的溫馨與浪漫,多了一些凄涼和哀情?!盵21]張愛玲對傳統(tǒng)月意的繼承,對西方象征手法的借鑒,還留有進一步的研究探討的巨大空間。
注釋:
[1]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84.
[2]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03.
[3]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06.
[4]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07.
[5]楊小青.試論張愛玲小說的色彩語言[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報,2001,(2):55.
[6]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214.
[7]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227.
[8]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06.
[9]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75.
[10]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208.
[11]張盛寅、溫青.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張愛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 63.
[12]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再讀張愛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358.
[13]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37.
[14]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39.
[15]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42.
[16]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29.
[17]張愛玲.傳奇(上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172.
[18]張愛玲.張愛玲典藏文集——中短篇小說1943年作品 [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149.
[19]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471.
[20]高嶺.張愛玲小說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圍象征功能,載于《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4):16.
[21]李新民.張愛玲筆下的月亮意象.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10):45.
參考文獻:
[1]張盛寅、溫青.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張愛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
[2]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再讀張愛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3]子通、亦清.張愛玲評說六十年[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