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梅,戴桂林,聶國偉,宋永宏,李 凱
(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山西 太谷 030815)
大櫻桃是目前北方果樹栽培中效益最高的樹種之一。不僅果實漂亮、營養(yǎng)豐富、素有“櫻桃好吃”的美譽,而且成熟期除草莓外最早,被譽為“春果第一枝”。山西是大櫻桃發(fā)展的新區(qū),近幾年發(fā)展很快,現(xiàn)在栽培面積約2400hm2,產(chǎn)量約0.5萬t。在土肥水正常管理的前提下,整形修剪是大櫻桃豐產(chǎn)栽培中的重要一環(huán),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以實現(xiàn)早果豐產(chǎn)。但許多人對大櫻桃的生長結果習性不甚了解,不懂得采用適宜的樹形和修剪方法,導致開花結果延遲,不能達到早果豐產(chǎn)的目的,且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如果掌握了大櫻桃的生長結果習性,因勢利導,合理整形修剪,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3年見果、5年豐產(chǎn)的目的。筆者在山西省萬榮縣一戶農(nóng)家果園,采用我們總結的修剪方法,4年生喬砧‘紅瑪瑙’產(chǎn)量達到320 kg/666.7 m2,5年生達到450kg/666.7m2。在晉中市榆次區(qū)農(nóng)業(yè)示范園,4年生喬砧‘紅瑪瑙’產(chǎn)量達到250 kg/666.7 m2,5年生360kg/666.7m2?,F(xiàn)將大櫻桃相關的特性與整形修剪的關系整理如下,供果農(nóng)參考。
大櫻桃幼樹不論喬砧,還是矮砧,前3年的生長都是很旺盛的,外圍枝條一般可長到1 m左右,如果土壤肥水條件好,甚至可長到1.5m以上。以后隨著樹齡的增長,枝條的生長長度趨于越來越短。矮砧的枝條生長變緩幅度大于喬砧的。
大櫻桃頂端優(yōu)勢的表現(xiàn)是枝條先端的芽能抽生少數(shù)幾個強壯的枝條,而其下部則只能抽生極短的沒有明顯腋芽的葉從枝。這類葉叢枝在自然狀態(tài)下次年基本不萌發(fā),因而易形成光腿枝。
大櫻桃樹在自然狀態(tài)下,枝條趨向于向上生長,與樹干的夾角小,抱合生長明顯,樹冠易郁閉。
大櫻桃的成枝力弱,且抽生的枝條集中于頂梢附近,枝距很小,枝條的生長勢較均勻,形成了所謂的“雞爪枝”。萌芽率雖高,但形成的短枝質量很差,僅有幾片葉,只有頂芽較明顯,腋芽幾乎看不見。這類短枝不易形成花芽。
大櫻桃當年形成的芽,不能像桃、杏那樣在自然狀況下萌發(fā)2次枝或3次枝,這叫芽的晚熟性。這種特性導致當年生新梢多長成單條獨伸的“鞭干枝”。
大櫻桃幼樹因為營養(yǎng)生長過旺,不易形成短枝和較壯的葉叢枝(這類枝是主要的結果枝),因此,花芽較難形成。
雖然大櫻桃幼樹的各類枝都可以結果,但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是結果的主要枝類,結果量占到總結果量的80%以上。
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一般只有頂芽是葉芽,下部有五六個腋芽是花芽,每年腋芽開花結果時,頂芽繼續(xù)抽生生長,再形成短果枝或花束狀果枝。一般短果枝或花束狀果枝可連續(xù)結果五六年。如果樹體健壯,可連續(xù)結果七八年。
大櫻桃的每個花芽都包含二三朵花,正常情況下,多數(shù)大櫻桃品種的坐果率是比較高的,一般在20%~40%。因此,大櫻桃不易形成有花少果或有花無果的情況。只要形成足夠的花芽,豐產(chǎn)是能保證的。
宜選擇有中心干且主枝較多的樹形,如紡錘形(包括自由紡錘形、細長紡錘形、超紡錘形等)、主干形、小冠疏層形等。因為這些樹形具有中心干,主枝的生長不易超過中心干的生長,符合大櫻桃干性強的特性,主從分明,骨架牢固。其次,這些樹形去枝量少,修剪輕,成形快,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大櫻桃生長量大的特性。第三,在整形過程中能充分利用主枝頂芽營養(yǎng)生長旺盛、抽條長、快速成形的特性,增加主枝上的生長點,分散局部生長點的生長勢,為營養(yǎng)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提供物質基礎。第四,這些樹形除小冠疏層形外,主枝均為單軸延伸,使大櫻桃生長勢迅速由強變弱,加快整個樹體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不會像其他樹形那樣,由于短截刺激造成枝條旺長,延緩開花結果。第五,進入盛果期后,當主枝出現(xiàn)擁擠時,可通過逐步疏除擁擠主枝的方法,變多主枝為少主枝,實現(xiàn)樹形轉化,而產(chǎn)量和質量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
拉枝就是將主枝拉到水平狀態(tài),改變主枝直立生長的態(tài)勢,使其不能抱合生長,不僅枝勢得到緩和,而且光照也得到改善,有利于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
刻芽是克服大櫻桃萌枝力弱、頂端優(yōu)勢過強、枝條中后部易光禿、不易形成花芽等缺陷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大櫻桃中心干除剪口附近外往往易光禿,缺少可用的主枝,通過刻芽可刺激發(fā)枝供選擇主枝用。主枝的中后部往往光腿或只萌發(fā)很細弱枝條,可通過在主枝兩側多處刻芽,促發(fā)中短枝和葉叢枝,使其轉化為結果枝。在主枝的背上芽后刻還可抑制背上萌發(fā)徒長枝。
摘心就是將新梢的頂端摘去一部分,這是大櫻桃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實踐證明,對于生長比較中庸的新梢,當長到10cm左右時摘心,大部分枝條可轉化為結果枝。扭梢是對已生長較長的新梢采取的抑制措施,就是將新梢從基部扭轉,新梢的生長得到抑制,可轉化為結果枝。即使當年轉化不成結果枝,但為下年轉化為結果枝奠定了基礎。
所謂掰芽就是將頂芽附近的幾個芽掰去,避免頂端出現(xiàn)“雞爪枝”,保證頂芽的生長優(yōu)勢。
在大櫻桃栽培中,有些樹形和修剪方法筆者認為是不適宜的,在此提出與栽培者商榷。
過去常在蘋果上應用,現(xiàn)在有些櫻桃新區(qū)也用。這種樹形是不太適合大櫻桃的,因為,其骨架較大,級次較多。為了培養(yǎng)牢固的骨架,主枝要重剪,還要培養(yǎng)側枝、副側枝,就需要進行多次短截和疏枝,修剪較重,使總體生長變緩、局部生長變旺,不利于短枝的早期形成,難以達到早果豐產(chǎn)的目標。
國外也叫KGB形。這種樹形在整形過程中要不斷重短截,形成勢均力敵的多主干,這些主干直立,頂端優(yōu)勢很強,極易造成上強下弱和郁閉,短枝、葉叢枝形成困難,不利于早期結果。當然,對有些特殊的品種或在某些特殊的地方應用,則另當別論。
按照一邊倒樹形的整形要求,株距0.7~1.0m,并橫向留枝。為了保證枝條不交接,枝條的長度不能超過1.0m或0.7m,勢必要對枝條進行短截。而此范圍內,短截必然促發(fā)長枝,短枝難以形成,為了形成短枝,必須多次使用多效唑加以控制,而多效唑的過度使用又會造成果實變小、品質變劣等不良后果。
在大櫻桃修剪上最大的誤區(qū)就是像桃樹一樣的多次短截,這正是櫻桃修剪的大忌。短截導致局部生長點旺長,刺激營養(yǎng)生長,延遲開花結果。
少拉枝或不拉枝就不容易克服大櫻桃主枝角度小、樹姿不開張的缺陷,就打不開光路,促發(fā)中短枝、早果的目的就難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