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俠
【摘要】初中教育階段,我們只有把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與化學實驗教學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素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科學實驗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137-02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必須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礎。初中化學概念多,內容雜,再加上初中學生受年齡、心理素質的影響,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就。因此,要搞好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是搞好初中化學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巨大動力。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并得以發(fā)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化學教學中應努力挖掘化學教材,尤其是化學知識中現(xiàn)有的和潛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強的、易引起警覺的激發(fā)情緒的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學習情緒,為他們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如果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化學教學工作將會由難轉向易,學生就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不斷地獲得新知識,而且不感覺這門課抽象難懂、枯燥乏味。要激發(fā)學生興趣,關鍵要上好緒言課,經(jīng)驗告訴我們,第一堂化學課尤為重要。因此,把第一堂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
二、做好化學實驗是搞好化學教學的基礎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實驗有的效果不好,不盡人意,因此對部分實驗做了適當?shù)难a充和改進,實踐證明,這樣可以增強實驗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對一些實驗可以在原實驗的基礎上補充,以增強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對于重要的知識,雖然教材未安排實驗,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設必須的實驗是必要的。
新課程理念指出,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此時,家庭小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完成教材安排的家庭實驗外,有時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家庭實驗,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化學知識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貼近生活,探究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化學實驗新模式也是化學實驗改革的重要設想之一。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和一些常用物品為原料設計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化學,從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家庭小實驗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獨立創(chuàng)新;張揚自我、顯示個性,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在生活中進行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xiàn)。由于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還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利用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實驗教學永遠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主陣地。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章節(jié)和各個欄目中,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時時不忘探究,探究性學習不是以獲取知識為終極目標,更不是以授受為主要手段,而應是注重用已知知識去發(fā)現(xiàn)、獲取和洞察新知識、新技能的一種主動性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式。但在教學中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能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也不是所有的實驗、所有的內容都要探究,更不能為探究而探究。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挑選和設計這些課程內容,為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創(chuàng)造條件。
1.創(chuàng)造實驗機會,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習慣
新的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是發(fā)現(xiàn)者、推動者、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當然更是反思者。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參與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都是由教師先演示,學生觀察現(xiàn)象,歸納得出物質的性質。這樣學生是被動消極的知識接收者,沒有積極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也沒有探究的目標和方向,很多學生都不太注意教師的操作,只是等待成功的實驗現(xiàn)象,沒有完全融入實驗過程中,實驗一旦失敗,他們就會大為掃興,很難從中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就開始試著改變實驗教學方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將一些簡單實驗交給學生來做,這種做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有時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大膽地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在實驗前,學生自己確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和藥品,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實驗后,對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整個實驗就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充分體會出探究的樂趣,學得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了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2.及時創(chuàng)設探究問題的情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探究總是圍繞問題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提出一些與學生已有知識相抵觸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形成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新知與原有認知水平的不和諧、不平衡的狀態(tài),達到一個新的和諧、平衡的境界。值得強調的是,整個學習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去摸索、去探路、去反思、去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講練結合是搞好化學教學的核心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老師滿堂灌,或者學生各行其事,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就初中化學課而言,我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必須把講和練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講是指老師要按照教材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傳授知識。練是學生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一種鞏固,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科學探究五大部分。就拿物質構成的奧秘和物質的化學變化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多種元素,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區(qū)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wǎng)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來的實驗證明,只有合理安排知識體系,通過講練結合,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例如在總復習時,老師常把氧氣和二氧化碳兩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于氣體的制備實驗之中。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對上述兩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驗滿檢驗等進行比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化學知識來自實踐又作用于實踐,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初中教育階段,我們只有把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與化學實驗教學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素質,讓學生由被動、機械的操作變?yōu)橹鲃印⑻骄康膶嶒?,活躍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潛能,從而使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