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慧
由于新媒體的出現,學校一旦發(fā)生校園傷害事故,很快就會在校內外引起軒然大波,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就會滿天飛,給學校造成極大的傷害。媒體對事件的報導會影響公眾事件關注程度和看法。不適當的報導,常讓問題擴大造成難以補救的傷害,學校能否妥善應對媒體,甚至成為決定整個事件處理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學校而言,關鍵在于如何將危機事件通過自己的努力轉“?!睘椤皺C”。
一、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學校首先要成立校園傷害事故領導小組,下設危機處理小組和善后處理小組,危機處理小組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事件成因、責任方、媒體情況有大致的了解,進行初步的危機評估,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從客觀角度分析危機的主要責任方。如果學校負有處理應對不當的責任或者主要責任人為學校教職工,學校就應該以低姿態(tài)入手,誠懇理性地去解決問題,重在改正的舉措;如果學校負有輕微責任或不負責任,則應將問題的重點放在澄清事態(tài)方面。例如在某起重大事故的新聞報道中,學校領導對記者大談自己在學校安全方面的成績和榮譽,結果媒體報道后引起大眾的反感。
二、確認事態(tài),表明態(tài)度
根據事態(tài)情況,適時選擇信息公布途徑方式。如果事態(tài)并不嚴重或影響較小,學校可以采取淡化處理的方式,不予報導或者適當延期報導,讓輿論壓力過去,失去新聞點,如校園暴力事件和學生自我傷害,如果學校本身無過錯,就可以盡量防止媒體對相關枝節(jié)新聞的挖掘;如果事態(tài)嚴重,不可能做到淡化處理,學校應及時在可靠、廣泛的信息平臺公布事實情況,占領輿論的高地,使媒體失去前期輿論創(chuàng)作的空間。對于公布的信息量應仔細斟酌,但切不可捏造事實。
三、確定立場,口徑一致
學校發(fā)言人不可倉促接受媒體記者的采訪,事先要對有關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準備的內容包括事件的全部過程和細節(jié)、記者可能關注的問題及其應對方法、記者出現尚未有準確答案問題時的處置方案等等。學校領導和有關人員接受電話采訪要特別慎重,因這種方式難以確認對方身份和意圖,且有可能被錄音,談錯了改不了,語氣也容易產生誤解,效果很難控制。所以,一般情況下盡量不接受電話采訪。如確實需要接受電話采訪,必須制定接受電話采訪的工作程序和規(guī)范,確定好接電話的人及其職責。負責接電話的人不能隨意回答問題,一定要遵循口徑一致的原則,并且事先請示。
四、及時處理,效果可見
事件的處理應該有媒體可見的具體的表示,給予媒體和大眾以學校正在積極有序的對發(fā)生的事件進行有效處理的印象,如及時的安全教育、心理輔導、整改措施、相關責任人的處理、問題的補救等。如果在校園傷害事故中發(fā)生了人員傷亡,學校要及時通過媒體向事件遇難者表示悲痛和衰悼,對受害者表達同情和關心;要通過媒體顯示學校對師生生命財產的關心和尊重,并承諾對受害者按有關規(guī)定給予物質補助和精神補償,盡快追究責任,及時公布處理結果。
五、尊重學生,維護學生
對于學生,如果問題嚴重應及時澄清事態(tài),對于問題的處理應從主流價值出發(fā),不應作出過激的行為,而應認識到學校的功能,以早日平息事態(tài),對學生影響最小為根本,同時也可盡量避免媒體的進一步挖掘。同時,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如果事件涉及到未成年學生的隱私,學校要對其加以保護,不得泄露。
六、善待媒體,善用媒體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是非常迅速,試圖捂住人民群眾的口舌,在當今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學校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加強與媒體溝通和合作,對于媒體的合理要求盡量配合,考慮其時效性等因素配合公布信息,切不可將其惹怒防止報復性輿論。對于媒體的采訪要求可以拖延,但不要拒絕。不要等到網絡輿論等社會集中質疑之時,才予以報道引導,那時為時已晚,會給學校造成極大的傷害。當社會對校園傷害事故公布有較大的質疑時,學校要及時引入第三方如警方、司法機關、專家學者等迅速介入調查,及時公布真相。學校要借助媒體的力量盡快澄清事實,消除社會影響,避免消極不良輿情擾亂人心、激化矛盾,遏制謠言傳播,促進事件的處置,達到媒體為我所用,積極凝聚社會正能量的作用。
責任編輯〓黃日暖
實習編輯〓王思靜由于新媒體的出現,學校一旦發(fā)生校園傷害事故,很快就會在校內外引起軒然大波,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就會滿天飛,給學校造成極大的傷害。媒體對事件的報導會影響公眾事件關注程度和看法。不適當的報導,常讓問題擴大造成難以補救的傷害,學校能否妥善應對媒體,甚至成為決定整個事件處理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學校而言,關鍵在于如何將危機事件通過自己的努力轉“危”為“機”。
一、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學校首先要成立校園傷害事故領導小組,下設危機處理小組和善后處理小組,危機處理小組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事件成因、責任方、媒體情況有大致的了解,進行初步的危機評估,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從客觀角度分析危機的主要責任方。如果學校負有處理應對不當的責任或者主要責任人為學校教職工,學校就應該以低姿態(tài)入手,誠懇理性地去解決問題,重在改正的舉措;如果學校負有輕微責任或不負責任,則應將問題的重點放在澄清事態(tài)方面。例如在某起重大事故的新聞報道中,學校領導對記者大談自己在學校安全方面的成績和榮譽,結果媒體報道后引起大眾的反感。
二、確認事態(tài),表明態(tài)度
根據事態(tài)情況,適時選擇信息公布途徑方式。如果事態(tài)并不嚴重或影響較小,學??梢圆扇〉幚淼姆绞?,不予報導或者適當延期報導,讓輿論壓力過去,失去新聞點,如校園暴力事件和學生自我傷害,如果學校本身無過錯,就可以盡量防止媒體對相關枝節(jié)新聞的挖掘;如果事態(tài)嚴重,不可能做到淡化處理,學校應及時在可靠、廣泛的信息平臺公布事實情況,占領輿論的高地,使媒體失去前期輿論創(chuàng)作的空間。對于公布的信息量應仔細斟酌,但切不可捏造事實。
三、確定立場,口徑一致
學校發(fā)言人不可倉促接受媒體記者的采訪,事先要對有關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準備的內容包括事件的全部過程和細節(jié)、記者可能關注的問題及其應對方法、記者出現尚未有準確答案問題時的處置方案等等。學校領導和有關人員接受電話采訪要特別慎重,因這種方式難以確認對方身份和意圖,且有可能被錄音,談錯了改不了,語氣也容易產生誤解,效果很難控制。所以,一般情況下盡量不接受電話采訪。如確實需要接受電話采訪,必須制定接受電話采訪的工作程序和規(guī)范,確定好接電話的人及其職責。負責接電話的人不能隨意回答問題,一定要遵循口徑一致的原則,并且事先請示。
四、及時處理,效果可見
事件的處理應該有媒體可見的具體的表示,給予媒體和大眾以學校正在積極有序的對發(fā)生的事件進行有效處理的印象,如及時的安全教育、心理輔導、整改措施、相關責任人的處理、問題的補救等。如果在校園傷害事故中發(fā)生了人員傷亡,學校要及時通過媒體向事件遇難者表示悲痛和衰悼,對受害者表達同情和關心;要通過媒體顯示學校對師生生命財產的關心和尊重,并承諾對受害者按有關規(guī)定給予物質補助和精神補償,盡快追究責任,及時公布處理結果。
五、尊重學生,維護學生
對于學生,如果問題嚴重應及時澄清事態(tài),對于問題的處理應從主流價值出發(fā),不應作出過激的行為,而應認識到學校的功能,以早日平息事態(tài),對學生影響最小為根本,同時也可盡量避免媒體的進一步挖掘。同時,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如果事件涉及到未成年學生的隱私,學校要對其加以保護,不得泄露。
六、善待媒體,善用媒體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是非常迅速,試圖捂住人民群眾的口舌,在當今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學校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加強與媒體溝通和合作,對于媒體的合理要求盡量配合,考慮其時效性等因素配合公布信息,切不可將其惹怒防止報復性輿論。對于媒體的采訪要求可以拖延,但不要拒絕。不要等到網絡輿論等社會集中質疑之時,才予以報道引導,那時為時已晚,會給學校造成極大的傷害。當社會對校園傷害事故公布有較大的質疑時,學校要及時引入第三方如警方、司法機關、專家學者等迅速介入調查,及時公布真相。學校要借助媒體的力量盡快澄清事實,消除社會影響,避免消極不良輿情擾亂人心、激化矛盾,遏制謠言傳播,促進事件的處置,達到媒體為我所用,積極凝聚社會正能量的作用。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