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紅
現(xiàn)實中周記存在著幾個大問題。一是沒有內容,流于形式:學校——家里兩點一線,枯燥單調的生活的孩子們每到要寫周記都頭痛不已,不知道該寫什么。孩子們都把寫周記當成是一種負擔,就算寫了,也流于形式,大都是“流水賬”。二是缺乏指導,缺少興趣:當周記成為一種慣例,學生把它當做一種累贅,缺乏寫周記的興趣,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一旦規(guī)定周記主題,孩子們就會直接模仿,甚至抄襲作文。加之,周記,老師不能像每單元的習作般精批細改,因此,周記已成為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那如何能讓周記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在這學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
一、快樂游戲,增加題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也可以感受無比的寫作快樂。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只有從兒童心底流出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p>
鑒于孩子們生活的枯燥單調,筆者決定在每周五利用一節(jié)語文課來進行各種形式的游戲,如:我做你猜、作文接龍、蒙著眼睛畫畫、交換禮物、傳話游戲等。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這些游戲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特別是“我做你猜”游戲,表演者要根據(jù)抽到的紙條上的內容進行夸張性的表演,讓下面的同學來猜,猜中了的同學有獎勵。孩子們一聽,都樂開了花,都踴躍參加。孩子們夸張而又逼真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再如,“作文接龍” 游戲,正如其名,游戲是這樣的,老師準備好作文開頭,要求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寫作,后面的孩子必須根據(jù)前一個孩子所寫的作文內容進行接龍,小組內輪流合作完成。游戲結束后,由老師將每小組的作品讀出來。孩子們聽著自己的“杰作”,更是哭笑不得……這樣,孩子們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就不愁無題材可寫了。
二、快樂閱讀,豐富積累
莊子在《逍遙游》里有這樣一句話:“水之積不厚,則其負大舟無力;風之積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边@句話點名了積累的重要性。
那怎樣才能積累呢?又如何讓周記和日常積累掛鉤呢?不可置否,就是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是學習寫作中最要緊的,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薄發(fā)。在開學初,筆者制定了“快樂閱讀”的計劃和具體措施,在班上號召孩子們快樂閱讀,并且實施“閱讀考級”和“分享閱讀”。其次,每周專設一節(jié)“閱讀分享課”,由學生自由分享心得,分享好書,分享快樂的閱讀經(jīng)歷。每周、每月的閱讀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簡單考級,讓學生充滿了熱情和活力,他們積極參與,快樂閱讀。
三、快樂指導,主題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只有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他們才能產(chǎn)生作文的靈感,感受作文的樂趣,真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游戲,快樂的閱讀,讓學生多了寫作的素材和內容。然而,只講興趣而無方法指導,無異于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因此,筆者在每次游戲結束后總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一起總結寫作的方法等。如:在進行游戲“蒙著眼睛畫畫”前,筆者先講解游戲規(guī)則,指定一名學生上黑板蒙著眼睛畫畫后,再由班上的孩子各自在準備好的白紙上畫畫。游戲結束后,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杰作”后都笑得合不攏嘴。于是,筆者趁熱打鐵,問道:“這個游戲很有趣,如果把它寫下來,那多好?。】墒?,怎樣寫為好呢?大家想一想。”這時,孩子們都各抒己見。在孩子們的集思廣益下,周記的大致提綱就出來了:如:先寫老師講的規(guī)則,再寫第一位同學是怎樣蒙著眼睛畫畫的,重點寫自己是怎樣畫的過程,最后寫寫自己的感受。
但筆者并不滿足于對孩子們游戲過程的指導,我繼續(xù)引導孩子挖掘游戲背后的深層涵義。如:“蒙著眼睛畫畫”游戲,孩子們都深深體會到了盲人的痛苦,懂得了以后要善待和幫助殘疾人。再如:“作文接龍”,孩子們都能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寫作文是要圍繞中心寫,不能離題。
四、肯定成果,反哺作文
從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來看,學生有獲得尊重的需要。
不少學生用心于周記的寫作,每有成品,都特別期待能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如果語文老師能用贊賞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文中一丁點兒的亮光,哪怕是如螢火蟲般,孩子的內心也會波瀾起伏。因此,在進行周記評改時,筆者從不吝嗇鼓勵性的語句,“作文中的這個詞用得多好啊”“你的周記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多生動形象啊”“你能從游戲中得到啟示,你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學生讀了很高興,真切地感受到了寫周記的快樂。這一微小的舉動,對學生來說影響是何其大啊!
為了保持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學生,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來,筆者將班上學生的優(yōu)秀周記打印了出來,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中。如:《一支筆上的友情》《有趣的“我做你猜”》《我最愛的許愿瓶》等。這個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期末考試的作文質量來看,此舉效果顯著。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