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蘭
摘 要: 情境教學真正還原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符合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形勢,它不僅重視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還重視學生的個性、情感、思想的發(fā)展。若想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將這種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用系統(tǒng)方法教學,用科學手段管理。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情境教學 教學運用
一、情境教學的含義
情境教學從廣義上講,就是指作用于學習主體,是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產生一定情感反應的客觀環(huán)境。從狹義來說,指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作用于學生,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學習氛圍,抓住學生的獵奇心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
有的教師在課堂情境教學中只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于情境教學的理解。一些教師沒有轉變觀念,在情境教學中很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而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太依賴于教師的知識傳授,而沒有形成自我學習意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無法發(fā)揮能力,壓抑了學習個性。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的自我意識及權威性,在有意與無意中都會存在,雖然積極實施情感教學,但不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甚至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而學生只有盲目地跟隨教師的觀念思考,失去了主動思考的機會,阻礙了課堂情境教學效果的強化。
(二)課堂情境教學缺乏良好的環(huán)境。
情境教學有個要點是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由發(fā)揮、輕松愉快地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情境教學的真正日的,這是情境教學能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能力。但是,實際上,在課堂情境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會忽略這一點,沒有真正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感到語文課堂學習枯燥無味,而不能達到良好的情境教學效果。
三、高中語文課堂中情境教學的運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規(guī)定,教師要適當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形成感性認識,加深了學生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高中課本有一篇《黛玉進賈府》的文章,文章篇幅很大,內容很復雜。索性利用投影儀播放《紅樓夢》的相關片段,同學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當時的人物心情,引導學生對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進行揣摩,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通過多媒體轉換為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全身心投入,培養(yǎng)學習樂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給予學生熏陶感染。
語言是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語言的技巧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形象化的語言可以把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語文教師的語言描述要有意境美和感染力,對教材的講解要繪聲繪色,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可以通過激昂豪邁的朗誦描述如畫的江山,讓學生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懷。在學習《歸園田居》時,教師可以通過清新質樸的語言描述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讓學生心向往之,進而感受到陶淵明獨特的人格。
(三)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有些文章具有一定深度,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僅是對表面文字進行推敲和分析,那么對于學生來說不僅乏味、枯燥,而且無法真正理解課文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所以,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能夠使學生真實感悟和體會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教學情境。我認為,角色扮演是能夠達到教育目的的良好途徑。所謂角色扮演,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依據(jù)課文內容中的人物要求扮演相應角色,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我們在學習適合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文本時,就可運用此方式,讓學生置身于真切的文本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表演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作為課堂主導者,我們應在一旁給予學生適當指導和幫助,以讓學生正確把握各個人物角色的語言、性格和動作特點。
(四)激起思考,深入感知文本。
對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單單只靠老師的講解是不夠的,更多的在于學生自己的思考感悟,而老師則需要在適當?shù)那榫爸?,對學生的思考探究加以引導,為他們提供恰當?shù)乃伎冀嵌燃胺諊M瑫r,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在逐漸向素質教育的方向過渡,全面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深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生對世界的認知還并不全面,他們的思想是發(fā)散的,是不受客觀事實禁錮的,他們對于很多問題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往往是教師預料不到的,這種對于新事物的探究與教師們的客觀知識相結合,往往能激起新的火花,深化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適應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調動思考能力,與同學、與老師之間展開激烈的討論,提出質疑,提高思維判斷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五)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
情境教學法需要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作為必要的輔助工具,特別在學習高中語文較為枯燥和單調的知識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輔工具,如多媒體、網絡等教學工具進行情境教學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背景襯托,這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更合理地應用情境教學法。例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經典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引導學生將課本中的語言文字和多媒體的畫面相結合,從而更加準確地領悟林黛玉進賈府時忐忑不安、寄人籬下的多思心境。又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美景,著名的雙人組合鳳凰傳奇有一首同名歌曲《荷塘月色》,教師可以在講授這篇文章時,播放這首歌,配上美景,學生就能體悟朱自清當時怡然自得的心境,根據(jù)他的處境,更好地理解所傳達出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一定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服務于課堂教學這一新課程理念,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探索、理解學習內容,使教學情境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載體。同時,讓高中語文情境教學遠離“新潮”的迷霧,走出“時髦”的陷阱,變得更加樸實、本真,從而走出一條全新、高效的高中語文新課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