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涵
老人在草地躺著曬太陽的畫面。(添畫兩點整)
老人聽小喇叭放曲子的畫面。(添畫四點整)
老人在小河邊走路的畫面。(添畫六點整)
老人在看書的畫面。(添畫八點整)
老人在床上睡覺的畫面。(添畫十點整)
6.談話:做一個守時的人
師:鬧鐘店的老人每天都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生活很有規(guī)律,那我們的生活有規(guī)律嗎?(早上7點起床,上午8點上幼兒園,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5點放學(xué),晚上9點睡覺)
以前我們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提醒下做這些事情的,現(xiàn)在我們認識了時鐘,會自己看時鐘了,就可以自己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不用爸爸媽媽費心了。另外,我們出門乘火車、坐飛機、看電影也要看時鐘,不要遲到了,做一個守時的人。
三、結(jié)束部分:知道時鐘的多樣性
教師出示各種各樣鐘表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時鐘的多樣性。
師:隨著科學(xué)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shè)計出各種各樣的鐘,掛在墻上的是時鐘,放在床頭的叫鬧鐘,戴在手上的是表……有了這些鐘表,我們就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后發(fā)明更多更美的鐘和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活動目標(biāo):
1.傾聽故事,感受時間與場景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2.嘗試運用泥塑、刮畫、粘貼造型等方法,為老人制作鬧鐘。
活動準(zhǔn)備:
1.鬧鐘店場景圖。
2.輕音樂。
3.創(chuàng)作所需工具。
(1)各色粘土及工具、多色彩色筆、大小不一的圓形、形狀各異的紙蕾絲、紙盤;
(2)多彩刮蠟畫紙、雙頭竹筆、牙簽、回形針、竹筷。
活動過程:
一、出示鬧鐘店場景圖
師:這是什么地方?
師:猜猜這是誰的店?(出示老人圖片)
師:一起來聽聽鬧鐘店老人的故事。
二、欣賞故事
(一)欣賞前半段故事,了解老人的鬧鐘生活
師:你聽到了什么?
師:老人都做了哪些事兒?(打掃灰層、澆花、喝茶、進餐、曬太陽、放音樂、河邊散步、看書、睡覺)
師:老人很用心地打理這個店,可是有一天,他再也沒法照顧這個店了,該怎么辦呢?
(二)欣賞后半段故事,了解老人的好辦法
老人最終把鬧鐘分給了鄰居、朋友,讓大家不再孤單,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三、幼兒制作鬧鐘
1.導(dǎo)入語:老人把鬧鐘都送出去了,他再也沒有鬧鐘。沒有鬧鐘的老人生活多不方便呀,我們做一個鬧鐘送給老人吧。
2.介紹制作材料:我們用下面的材料來制作鬧鐘:各色粘土及工具、多色彩色筆、大小不一的圓形、形狀各異的紙蕾絲、紙盤多彩刮蠟畫紙、雙頭竹筆、牙簽、回形針、竹筷等。
3.確定制作主題:你準(zhǔn)備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鬧鐘,怎么做?
4.確定制作的要求:制作時應(yīng)注意什么?時間多久?
5.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dǎo)。(輕音樂)
四、分享交流
(一)作品展示
(二)說說自己的、或喜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