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摘 要】
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真正地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更多的素材,引領他們走入一個不同的作文學習的世界。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初中 作文 指導 生活化
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去運用的素材。但是通過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fā)現(xiàn)初中生在寫作文時,對生活中的素材的把握、了解并不是很深刻。導致描述的內容不是脫離生活就是過于老套。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運用的素材,學生們卻沒有將其有效的運用。這時,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就應該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反思,傳授學生正確地運用生活中素材的方法,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一、指導觀察,選取素材
一些學生在寫作文時,很容易脫離生活,或者運用的例子比較老套。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作文中有一部分是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很多學生都描寫的母親,表達母愛的偉大,同時也抒發(fā)了對母愛的贊美之情。可是當我一看學生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生病了母親照顧自己,或者是晚上熬夜母親端過來一杯牛奶等已經被無數(shù)人用過的事例。而且在對話描述的時候,根本不符合生活實際情況,用一些脫離實際的話語根本無法勾起讀者的共鳴,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寫的作文“沒血沒肉”,給人呈現(xiàn)的只是一具空殼。
初中生經歷的少,生活范圍狹窄,這就導致了學生缺乏一些對生活更高的感悟,缺乏了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他們的思維就不會活躍,情感也不會豐富,自然而然寫出的作文也不會打動人心。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外,更應該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獲取素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慧眼,讓學生對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用不同的思維進行思考,從中獲得感悟,隨手記錄。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留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自己家里家具、設置的變化,小區(qū)環(huán)境的變化等,從這些細微的變化中積累素材,獲得感悟。這樣,學生才能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他們的作文才會更加具有靈魂,寫出來的東西才更能打動人。
二、開展活動,豐富素材
學生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范圍注定了學生缺乏有效獲取素材的渠道,學生們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教室就是回家,他們很少接觸其他的事物,這也是學生無法豐富大腦中素材的因素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將學生們帶向更加廣闊學習地點。比如可以開展相關的活動,將學生帶出教室,走向社會,走入自然,指導學生對生活悉心觀察,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感悟。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的作文中,要求學生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這時,如果讓學生空想,是比較難寫出合格的作文的。我為了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就將學生帶到了公園中,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讓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然后將其描寫出來。
作文來源于生活,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八年級上學期,為了指導學生寫好參觀游覽的文章,我將學生帶到了當?shù)氐穆糜尉包c、博物館等,讓學生在游覽的過程中,對需要用到的素材進行記錄,為接下來的寫作豐富素材。
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歌詠比賽、辯論賽等,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和其他人的討論交流,獲取更多的信息、素材,從他人的觀點中取出精華部分,完善自己的觀念,將他人精彩的對話、語句作為自己寫作的素材,提高自己寫作的能力。開展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豐富素材,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具體開展什么樣的活動,還需要老師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設計。通過活動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生活,為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打下基礎。
三、組織閱讀、充實素材
除了要將學生帶入生活中,讓他們感悟生活,從生活實際中積累素材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平時多進行閱讀,多和其他同學交流,以此來充實素材。由于學生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坐在四角的教室,教師又不可能一直將學生帶到教室外開展課外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到書籍的海洋遨游,幫助他們在走入生活中,再回歸到書籍,讓他們從書籍中獲取感悟,然后再去聯(lián)系生活。這樣,不斷的循環(huán),學生的感悟能力,積累素材的能力都會大大提高。
在學習《繁星》后,我就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讀一下冰心其他的作品,讓他們在這些名家名作中積累素材,思索人生,感悟生活。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機會,我每周都會組織學生去學習的讀書館去閱讀書籍,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記錄,以便積累作文素材和交流閱讀成果。同時,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閱讀機會,我還鼓勵學生捐獻自己的書籍,在班上開設一個“讀書角”,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書的芬芳,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通過有組織的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更多的素材,同時他們在思考問題,感悟生活時的思維高度也變得更高。在一個月后的作文習作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寫出來的作文也不像以前那樣讓人感覺“沒血沒肉”,讀起來也不會讓人感覺味如嚼蠟了,描繪的更加精彩,在細節(jié)處理上也更加完善??傊?,學生們的作文水平都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升。
總之,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真正地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更多的素材,引領他們走入一個不同的作文學習的世界。以上是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的三種指導學生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給廣大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馬秀萍.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理論闡述【J】.文學教育(上), 2010(12)
【2】王娜.新課改理念下的生活化作文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9(Z4)
【3】馬智君.生活化作文的理論與實踐【J】.中學語文教學,2008(04)
【4】趙連紅.國外作文教學的策略和啟示【J】.語文教學通訊,2007(12)
【5】左元武.運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加強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反饋【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