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齡勻
摘要:語言在表情達意的同時,本身蘊含著大量的人文信息。主要以中文和英文作為對比對象,我們發(fā)現(xiàn)中西方委婉語的構詞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語音手段、詞匯手段、修辭手段等。通過對比分析中西的避諱文化,我們還能看到英漢兩種語言所蘊涵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只有遵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語言習慣和社會習俗,適當?shù)厥褂谜Z言,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交際活動,才能更好地了解各國的文化淵源。
關鍵詞:中外避諱表達;構詞方式;文化差異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它產(chǎn)生于人類的共同勞動,語言必然反映一定時代以及一定地域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特征?!耙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避諱是忌諱在語言中的運用,在中西方,避諱語的產(chǎn)生有共同的心理基礎,例如恐懼心理、求雅心理、禮貌心理等,同時避諱文化又折射出各民族不同的倫理觀念、價值取向及文化淵源。
一、中西避諱語的表現(xiàn)方式
(一)語音手段
利用語音手段構成委婉語就是在交際中避免某些字眼和聲音的出現(xiàn), 隱藏某些不該說或不愿說的詞語。
如中國古代避諱方式之一的“改字法”就是為避諱君主及尊者名,改用其它字代替:一是使用近義字,二是使用同音字,其中使用同音字則屬于語音手段,例如荀子,名荀卿。漢代為避諱漢宣帝劉洵名諱,改“荀卿”為“孫卿”。在英語中,使用簡縮,如將Ladies代替Ladies room ,用gents 代替gentleman等都屬于語音手段。
(二)詞匯手段
與語音手段相比,委婉語的詞匯手段顯得豐富多彩。例如使用外來詞:拉丁語的halitus(氣息)構造halitosis(口臭);使用近義詞:英語中有大量的近義詞,用近義詞代替原詞也能形成的效果。比如形容一個男孩真笨,不是用The boy is stupid ,而是說The boy is a bit slow.相應的,漢語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表達。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老趙,你又發(fā)福了。”其實意思是說:“老趙,你又胖了?!奔任竦谋磉_,使對方不會太難堪。
(三)修辭手段
委婉語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借代和暗喻。
1.借代。例如,在英語中說某人非常好酒 (He is fond of wine.)可以說成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用 bottle代替了 wine,同樣,漢語也出現(xiàn)了這樣委婉的表達方式,例如用貪杯來代指愛喝酒。
2.隱喻。暗喻也就是隱喻,暗喻使喻體掩蓋了本體, 也就避開了所忌諱的事物。委婉語經(jīng)常潛伏在暗喻之中, 從而避開所忌諱的事物。例如西方稱發(fā)展中國家,不說“poor country”而是用”developing country”來代替。某人患有“癌癥”,通常不用“cancer”一詞,而是常常用“a long illness”(長期的病)來代替。此外英語中可以用每個單詞的首字母代替疾病名稱,達到隱晦的效果,如,用:AIDS來代替“艾滋病”這樣就是一些可怕的疾病聽上去沒那么可怕。而漢語中也不乏其例, 如:沒有錢用,就說手頭緊。若有一個人生病,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詞語“抱恙”“欠安”等等。
3.迂回。對于有傷大雅,令人不快的話,人們便拐彎抹角, 換成婉轉含蓄的說法。比如 dismiss(解雇 )可以用 give sb the sack代替, in prison(服刑)用 live at the governments expenses(生活由政府負擔)取代。為了避免冒犯對方, 出于禮貌, 漢語也常常采取這種拖泥帶水、 拐彎抹角的說法表現(xiàn)出婉轉的特征。例如:比如沒有工作的年輕人被委婉的稱為“待業(yè)青年”。迂回手段既避免了人們出現(xiàn)尷尬的情況,同時還能夠使表達清楚。
二、避諱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一)中西倫理觀念的差異
漢文化比較注重等級觀念,在中國古代有等級森嚴的宗法制,例如大宗,小宗。大宗為嫡長子,在家族中擁有尊貴的地位,處理主持家族事務,而小宗必須服從尊重大宗。這從漢文化中的避諱藝術可見一斑。正是由于漢字的獨特性,再加上中國人的獨特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國古人無處不在的避諱。漢文化中的等級觀念至今還在延續(xù)。在日常交談中,人們總要談及對方的職業(yè)、身份、地位,以此決定自己的自豪感或自卑感。西方人則喜歡與人平等相處,沒有等級差別的概念,所以兒子可以直呼父親母親名字甚至是祖父祖母的名字。西方文化尊重個人隱私,他們多以天氣開始話題,而不是詢問個人的信息,詢問他們年齡,工資等都被人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二)中西價值觀念的差異
在西方文化中,“老”意味著“衰老無用”“失去競爭力”、“被社會淘汰,”因此,西方人特別忌諱說“old”(老)。在中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老”代表“閱歷”、“智慧”,老人往往得到尊敬。中國人往往在對方的稱謂前面加“老”字表示尊敬,如“老師”、“老板”、“老朋友”,妻子和丈夫也會互稱“老公”、“老婆”表示關系親密,對于資深長者,人們喜歡用“您老”表達其敬意。
(三)中西文化淵源的差異
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主要起源基督教文化,作為西方文化的根基,基督教真正把各種精神西方人生活方式之中,成為西方人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基礎。例如西方人特別避諱數(shù)字13和星期五,據(jù)說是有個叫猶大的第13門徒出賣背叛了耶穌,致使耶穌慘死在十字架上,這一天恰是星期五。
在中國,以仁、禮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在傳統(tǒng)文化中占主導地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禮儀成為儒家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例如上文講的要避諱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另外,漢語中常見的謙卑的委婉語在英語中卻是很少見的。例如,漢語中常用的拙荊、犬子來表示對對方的禮貌與尊敬,而西方人很難理解這種謙虛心理,因此英語中也不存在相對應的委婉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