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奎 常英杰
(原州區(qū)第十一小學 寧夏固原 756000)
基于小組合作的分層互助教學策略探究*
呂耀奎 常英杰
(原州區(qū)第十一小學 寧夏固原 756000)
基于小組合作的分層互助教學能有效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兩者的優(yōu)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組建合理的分層互助小組為前提、“獨學——合學互助——匯報展示”為基本模型、教師適時介入指導為保障、多元評價為“指揮棒”,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小組合作 分層互助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已被大多數(shù)老師所接受,是當前小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學習,但許多學生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地參與討論和合作,沒有發(fā)揮學生間幫扶的優(yōu)勢;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不高。因此,基于小組合作的分層互助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1]
根據(jù)“組內異質 、組組同質”的原則,按照班級學生的知識 、能力、性格、性別、心理素質等差異把學生分 A、B、C三個層次,編成了1、2、3、4、5、6個學號,組成“六人學習小組”,盡可能地使各組學生性格內向與外向均衡、性別均衡,達到合理的互補。具體如圖:
1號坐在本組中間一邊,6號在1號旁邊靠近黑板,形成一個幫扶對學;2號坐在1號對面,形成一個思維碰撞對學;5號在2號旁邊靠近黑板,形成一個幫扶對學;4號靠近1號并與3號坐同桌,形成互動對學。[2]
對每個組員設置管理角色,明確小組管理職責。由A 類學生(1、2號)擔任小組正副組長,組長是一個組的靈魂人物,最好是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和品德兼顧的學生,如果二者無法集于一身時,選定組織能力更強,品德更優(yōu)良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的職責是要組織本組的成員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監(jiān)督和幫助成員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幫扶5、6號同學),圍繞老師出示的導學案,組織組內討論,達成小組共識 ,定人分配匯報展示任務,準備發(fā)言展示。B類(3、4號)學生擔任小組記錄員,記錄員的職責是要將小組內各成員的意見在“小組匯報”小黑板上記錄下來,形成小組討論的書面意見,反饋本小組的學習情況。C類學生擔任小組監(jiān)督員。
獨學是分層互助教學的基礎,是開展合作的必要條件,要提前讓學生預習,課堂上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當學生學不會時,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相互幫助。學完后,要組織展示,通過全班補充,訂正,達到學會的目的。
學生分層互助遵循獨學出現(xiàn)困難時進行組內對學,對學解決不了時進行組內群學;組內交流無法解決時,做好記錄由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1)層次化組內對學
根據(jù)小組內層次水平形成①⑥、②⑤、③④為組內兩人幫扶對學;①兼顧④⑥;②兼顧③⑤為組內幫扶;①②為組內思維碰撞對學,當出現(xiàn)有難度的探究性問題時,①②號可成優(yōu)優(yōu)組合,相互探討交流,提升思維層次。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1、2號能在組內最先完成任務,進行思維碰撞交流。當6號或5號任務完成或者遇到困難時,1號幫助6號,2號幫助5號檢查或者講解,3、4相互交流,如有問題請教1、2號幫助。
(2)層次化組內交流
為保證小組成員能夠充分交流,教師制定規(guī)則,并要求組內成員遵守。交流順序為⑤⑥號優(yōu)先交流, ③④號質疑補充, ①②號進行再補充,并將本組成果歸納梳理,安排展講任務。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必須人人發(fā)言,組長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組織差生優(yōu)先發(fā)言,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提升、總結。
教師適當?shù)囊龑痉叮o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能夠促使小組合作中分層互助順利進行。[3]
學生小組合作分層互助學習是否有效,教師的參與指導很重要。組內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參與到每個小組中,傾聽學生的聲音,對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于此同時,教師還針對學生合作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對偏離主題或者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幫助點撥,使小組幫扶活動順利進行。
學生自學過程中,能夠根據(jù)已有知識及經驗基礎獲得知識上的收獲,但大多數(shù)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層面,為通過教學使學生對知識“知其所以然”就需要教師的知識指導。
傳統(tǒng)一刀切的評價方式,無法對每個學生形成就個體自身縱向評價的公平,因而傳統(tǒng)評價無法持續(xù)地對大部分學生形成有效地促進作用,因此學生分層互助教學模式中,采取分層評價的方式,貫徹教學始終,不斷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結合我?!?+n+3”的評價模式,嘗試通過個人評價、同層評價、小組評價三個方面,形成多元評價方式。
個人評價中每回答一次問題+1分,對同伴的回答進行正確補充+2分,針對教學內容提出有價值問題+3分。每個自學任務有難度星級,另外設有附加星級,鼓勵學生在完成本層次的任務基礎上,主動積極地完成上一層次的任務者,附加一顆星。
同層評價時每個小組的同號選手是競爭對手。如提出的問題,我讓6號來作答,分值是2分,如不完整其他組的6號進行補充或質疑,如果挑戰(zhàn)成功就記2分。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最多三顆星,一個小組展講時出現(xiàn)不完整的情況,得一到兩顆星。其它正確補充的小組得另外一顆星。
小組評分榜每周總結一次,累計加分最高的小組得到特權,可以優(yōu)先選擇下周本組的座位,第二名次之,以此類推。
總之,在基于小組合作的分層互助教學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敢說、敢想、會質疑、能補充,與同伴的相處更加主動、包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海軍.開展分層教學 提升教學質量[J].中國教師,2014(9).
[3]王映.分層教學學生評價方法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04,(4):29-30.
呂耀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第十一小學校長,高級教師,自治區(qū)級骨干教師。
常英杰,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第十一小學教師,原州區(qū)級骨干教師。
*本文系2017年度寧夏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低段數(shù)學自主合作學習策略研究》(項目編號NXSFYB176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