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清
重慶市巫山縣巫山中學
?
班級中間型非正式群體教育案例研究
——內斂型非正式群體的教育引導
張 清
重慶市巫山縣巫山中學
稍加留意,班級中都會有許多這樣的“乖娃娃”存在,他們話不多,行為中規(guī)中矩,從來不犯錯;從來不主動與老師交流,從來不大聲講話;他們很少與同學交流,下課也很少走下座位活動;他們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從來不問老師問題;偶爾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還會臉紅,甚至語無倫次;他們成績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太差,以至于老師們常常忽略了他們的存在。他們就是班級中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
范永君,典型的農村留守學生。父母均在外打工,只剩她和一個讀初中的妹妹在家。放假的時候,她不僅要照顧自己,還得照顧比自己小的妹妹??梢哉f,她過早的挑起了家的擔子,過早的獨立。該生身體瘦弱、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平時的學習中,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給人的整體映像就是“淡定”。
陳燕,身體瘦弱,稚嫩的臉上過早的布滿了生活的艱辛。父母在家務農,收入微薄,還供養(yǎng)三個孩子(該生是家中老大,家里還有一個讀初中的妹妹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弟弟),可謂十分艱辛。高二伊始,該生父親曾試圖讓其退學,后經多方努力她才得以留下繼續(xù)完成學業(yè)。父母的艱辛讓她過早的懂得了生活的艱辛,也過早的背負了生活的重負。
與其他非正式群體不一樣,這五人不是完全在一個寢室,情況也略微有所不同。之所以將她們作為一個案例樣本進行研究,是基于她們平時的表現(xiàn)及性格特征而考量。
1.特點及原因分析。通過教育實踐和觀察,凡是性格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均有這樣的特點:
(1)恬靜少語,默默無聞。這類學生在班級中多為沉默寡言者,他們既不大喜,也不大悲,鮮于接觸者,很難明白其內心所思所想。
(2)外表平靜,內心洶涌。這類學生不是沒有喜怒哀樂,只是掩飾了喜怒哀樂。由于自己特殊的成長經歷,他們明白,很多事情、很多話語說了與不說一個樣,于是,他們索性關閉了與外界溝通交流的門。無論面對什么事情,他們都會選擇一個人默默承受。
(3)循規(guī)蹈矩,安分守己。無論課堂與課外,無論有無老師,他們的學習生活總是按部就班,從無大的變化。
(4)心事重重,成績平平。性格內斂的學生群體,雖然他們從不與別人訴說自己的煩惱,但煩惱亦在,所以他們整天心事重重,郁郁寡歡;雖然他們學習總是很“認真”,但注意力難以集中,所以他們的成績總是差強人意。
2.問題分析。性格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大量存在于現(xiàn)今的教學單位中,是教學中的常見學生群體,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學生群體,處理不當,很可能帶來嚴重的問題。
(1)長期的封閉易使人走向個人中心主義,使當事學生喪失部分語言能力,喪失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從而給學生今后融入社會帶來極大的困難,并最終會影響學生的終生幸福。
(2)這類群體的學生若不加以引導,極易走向自閉之路,使學生染上自卑心理,不利于其將來的長遠發(fā)展和身心健康。
(3)這類群體中的個別學生如果長期得不到集體的關心,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和宣泄,極有可能導致心理變態(tài),從而對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馬加爵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3.對策分析。針對性格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的個性特征極其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家校聯(lián)系工作,知曉學生的家校表現(xiàn),了解學生的詳細性格特征,找準問題的癥結,明確家校分工,共同呵護學生的健康成長。針對上述群體中的陳燕,在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后。一方面與家長闡明了完成學業(yè)對學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和家長一道共同想辦法,解決學生上學的燃眉之急,使其能夠較快的走出“退學”風波。同時,針對由此帶給學生的心理困惑,通過不斷與其談心并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引導她逐漸走出困惑,并承諾在以后的學習中盡可能的對她進行幫扶。
(2)動員與群體成員個體走得較近的學生多與之交流,讓性格內斂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打消其心理顧慮,幫助其逐漸敞開心扉。
(3)與主要任課教師交流,促使班級教師對群體成員多施以關懷,讓性格內斂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心,從而嘗到與老師交流溝通的“甜頭”,增加其自信心。
(4)運用集體活動,讓群體成員積極參與其中,并展示其所長,并適時鼓勵。
我國現(xiàn)存有近600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這些地區(qū),人均純收入低,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極端惡劣。農村富余勞動力大多在外務工,留下大量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由于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雖然給予了孩子一定的愛,但長此以往,孩子的許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感情得不到有效宣泄。時間久了,他們就會關閉心靈之門,走向封閉的個人世界。進入學校,這樣的孩子便形成了數(shù)量龐大的性格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這類群體的學生既不像積極性非正式群體的學生一樣成績優(yōu)異,也不像消極性非正式群體的學生善于表現(xiàn)自我,因而通常會被老師忽略,同學遺忘。
學校教育中,這些性格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的學生是最需要老師關懷的,也是最應該得到老師的愛和重視的學生。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有相當多的性格內斂型中間性非正式群體的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和關懷。作為教師,我們在平時“繁忙”的工作之余,應予以這類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懷,不能讓聽話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壓抑的內心世界中,而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雖然,完全做到的條件尚不成熟,但我們可以努力著去做,努力用愛心和行動為這類學生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