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吉
摘 要:幼兒園根據(jù)其自身條件與特點,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突出趣味性,強調(diào)參與性,突破傳統(tǒng),注重創(chuàng)新,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和良好探究習慣的形成。唱兒歌、做游戲、搭積木、猜謎語等是實現(xiàn)科學教育活動化的有效途徑,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活動設計、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引導和活動評價。
關鍵詞:幼兒園 教育活動化 唱兒歌學科學 搭積木學科學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原則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化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是指教師為幼兒營造一個可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生動、有趣、適宜的活動中,形成對粗淺的科學知識的感悟并建構起相關的新經(jīng)驗。實施這一教育教學方式,應在突出以幼兒為本、強調(diào)幼兒積極參與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則:
(一)系統(tǒng)性原則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應是一個嚴密的活動系統(tǒng),既要重視預成的科學教育計劃的執(zhí)行,也要注意根據(jù)園內(nèi)教學實際情況,從幼兒實際出發(fā)生成幼兒感興趣的科學教育活動,支持幼兒自發(fā)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活動。保護、培植幼兒可貴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二)開放性原則
首先是科學教育理念的開放性。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的觀念、手段、方法以及活動材料的投放不要拘泥于陳規(guī),而應廣開思路,提供一種讓幼兒思維飛躍、個性張揚的活動氛圍,鼓勵其探索與創(chuàng)新。其次是科學教育環(huán)境設計的開放性。教學活動化的過程應是一個全面開放的過程、一個讓幼兒能自由想象的活動空間、一個靈活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熱愛科學的種子在開放的活動環(huán)境中萌芽。
(三)多樣性原則
首先,科學活動內(nèi)容選擇要多元化。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活動內(nèi)容,從幼兒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出多樣化的活動。其次,科學活動場所應多元化??梢允腔顒邮?、圖書館、科學發(fā)現(xiàn)室、科技操作間,也可以拓展到社區(qū)、大自然之中。再次,幼兒科學活動體驗渠道應多樣化。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語言、身體動作、繪畫、建構材料、剪貼、角色扮 52演、小實驗等方式,進行科學探索成果的交流和評價。
所以,教師應與孩子進行深入的心靈溝通,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呼喚,設計符合孩子心理特質(zhì)的和興趣點的科學活動,讓孩子在興趣的天空中以快樂的方式吮吸科學的營養(yǎng)。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施路徑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強調(diào)突出“四性”,即教師的啟發(fā)性、幼兒的參與性、活動的趣味性、教學的系統(tǒng)性,使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成為一個充滿快樂、充滿活力、生活化的系統(tǒng)活動,讓孩子從中增長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主要實施路徑為:
(一)唱兒歌,學科學兒歌具有瑯瑯上口、節(jié)奏明快、夸張形象、童趣盎然的特點,對幼兒有強烈的吸引力。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我們將科學教育與語言活動有機結合,通過教師自創(chuàng)、引導幼兒共同創(chuàng)編等形式,編制了一些幼兒喜歡的富有科學教育內(nèi)涵的兒歌,滲透在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學唱、傳唱,使科學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太陽和地球》(適用于中班、大班 )太陽像媽媽,地球像丫丫,媽媽拉丫丫,丫丫繞媽媽,跑了一大圈,新年來到啦?!缎椈伞?(適用于中班、大班 )小彈簧,鋼絲繞,變個魔術你瞧瞧;用手壓,它變小,手一松,它變高;打它一下不生氣,搖頭擺尾哈哈笑。
這兩首兒歌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地球繞日公轉”的天文知識和“彈性與彈力”的物理知識,雖然所涉及到的知識對于幼兒來說要上中學才學到,但是以兒歌的形式對他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使他們對相關概念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調(diào)動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那么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施目標就達到了。
(二)做游戲,學科學
教師只顧教。幼兒不參與、不體驗,只能產(chǎn)生“一頭熱、一頭冷”的尷尬場面。游戲是幼兒教育中昀常用的手段,我們應有意識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讓幼兒積極參與、親身體驗,主動地投入到科學活動中去,在“玩中學、學中樂”。例如學習日食與月食的形成,由于它們是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位置的關系變化所致,其知識內(nèi)涵非常抽象,因此,我們設計了游戲“日、地、月,捉迷藏”并配上同名兒歌,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唱游”并從中學習相關知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游戲中,由三位幼兒分別扮演太陽、地球、月亮,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邊念兒歌邊做游戲(太陽不動,地球繞太陽跑,月亮繞地球跑 )。以下是該游戲中的兒歌:《日、地、月,捉迷藏》(適用于大班)地球繞著太陽跑。月亮繞著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月亮來把太陽擋 (月亮在中間,三人成一直線 ),太陽忽然沒處找地球繞著太陽跑,月亮繞著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地球來把太陽擋 (地球在中間,三人成一直線 ),月亮忽然沒處找。跑呀跑,找呀找,找呀找,跑呀跑,太陽、地球和月亮,捉呀捉迷藏。游戲使科學道理不再枯燥,使知識的內(nèi)涵更加形象,使科學活動深受幼兒歡迎。幼兒在其中不但對抽象的科學知識有所感悟,而且陶醉在有趣的游戲過程中。
(三)搭積木
學科學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要為幼兒選擇可見、可聞、可摸、可操作的自然物或科學現(xiàn)象,以使幼兒從中獲取直接經(jīng)驗或生動具體的知識。搭積木是幼兒喜聞樂見的結構游戲活動。積木也可作為科學教育的材料。福祿貝爾 (Friedrich Wilhelm Frobel)認為,積木不僅是有趣的游戲材料,也是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他看來。個體對大小、形狀、色彩等的知覺昀初萌芽在幼兒期,這時候的孩子通過感官感知讓朦朧的物質(zhì)世界變得清晰起來,為此他還設計了特殊的幼兒教玩具——“恩物”。
在科學教育活動化中,我們通過引導幼兒用積木搭橋梁、高樓、城門等,使他們從中了解一些簡單的力學原理;我們還按照中國地圖中各省、市、自治區(qū)的形狀做成相應形狀的積木,讓孩子們在搭積木中熟悉相關知識。同時,幼兒在擺弄積木、嘗試多種玩法的過程中,認識了物體的形狀、色彩,懂得不同的積木材料的異同及其獨特的建構方法,發(fā)展了認知、觀察、分析等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