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題型和題量兩方面對中美兩國初級漢語教材“把”字句練習設置進行了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兩國教材有共有題型和獨有題型。共有的題型應該非常廣泛,而有些題型則應用范圍比較窄,考察語言的知識點也比較少。從題量上來說,練習總量和每課練習平均量都很充足。最后,提出針對美國學習者的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建議。練習設計分為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語法解釋后設置機械性練習,而課后設置運用性練習。
【關鍵詞】“把”字句;練習設置;美國學習者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楊惠元(1995)指出教材的重點是編寫練習,課堂教學的落腳點是練習。因此,設計練習應當遵循的原則是:“練習為學生服務,練習為教師服務,練習為課堂服務以及練習為技能訓練服務”。
目前針對“把”字句的練習設計主要集中在“把”字句練習設計的語境上。金立鑫(1997)指出“把”字句的使用受句法、語義、篇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練習的語境中經常出現(xiàn)可以用“把”也可以用其他句式的情況。劉頌浩、汪燕(2003)則專門對練習設計的語境問題進行了考察,明確指出“把”字句練習設計的語境都是非自然語境。
本文擬通過對中美兩國常用的 8 套初級漢語教材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兩國所使用的初級漢語教材中“把”字句練習設計方面都存在一些差異。我們認為這些差異是教學時間、語言環(huán)境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所造成的。這些差異必定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考察各種教材的優(yōu)缺點,給中美兩國教師和教材編寫者提出進一步改造完善教材和教學設計的建議。
本文所考察教材如下:中國教材:《漢語教程》(修訂本)第二冊(下)、《博雅漢語》(初級 起步篇)(I、II)、《新實用漢語課本》(《New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2—3)、《發(fā)展?jié)h語·初級綜合(II)》(第2版);美國教材:《中文聽說讀寫》(《Integrated Chinese》(Level 1 Part2)、《通俗漢語》(《Colloquial Chinese 2》—The next step in language learning)、《中文天地》(《Chinese Link》)( Elementary Chinese)、《中文入門》 (《Chinese Primer》)。兩國教材的共同點是:第一,適用對象是零基礎漢語初學者。第二,教材使用對象主要為大學生,屬于學歷教育。第三,4 本中國教材的發(fā)行量均超過 5 萬冊,美國教材則是調查了30 所大學一年級綜合漢語教材使用情況,采用高校百分比最高的4本教材。
一、兩國教材的練習設計“數(shù)量”對比
表1 中美兩國教材“把”字句練習設計“數(shù)量”對比
圖1 “把”字句各題型使用頻率排序
兩國教材關于“把”字句的練習題量的統(tǒng)計結果如下:“句型轉換”練習最多,“造句”“填空”的練習也不少;而“多項選擇”“判斷正誤”和“把詞語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的練習設計得很少。中國教材的練習題量比美國教材多很多。中國教材中“句型替換”“填空”“造句”練習比較多,著重句法層面的練習;而美國教材中“翻譯”“限制性語段表達”和“看圖寫作”比中國教材多,突出美國教材比較注重考察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和漢英互譯。
二、兩國教材的練習設計“項目”對比
表2 ?中美兩國教材“把”字句練習設計“項目”對比
通過分析上表,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教材的優(yōu)點是練習設計題型較為多樣化且題量較大;而美國教材的優(yōu)點是用英語對題目要求進行說明,并有大量的漢英對應翻譯練習。但是,同時二者又存在著各自的不足之處,如中國教材的練習集中在“替換”“組織成句”“句型變換”三種題型上,而美國的教材中關于句法語義方面的練習很少。
從練習題型上來看,中國教材的題型比美國教材豐富得多,特別是《新實用》采用了13種,《教程》也應用了9種。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教材《天地》的練習題類型也有7種。
兩國教材的練習題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比較固定,當然,兩國教材也都有自己獨有的題型。
我們試圖分析兩國教材的共有題型和獨有題型,從而找出共有題型的特點和分析為什么會有獨有題型。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國教材中有較多的共有題型。比如:都有填空、替換、句型變換、組織成句、完成對話、翻譯、造句、聽力、朗讀、回答問題、限制性語段表達。
除了上述中美兩國教材中共有的題型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它們也有各自的獨有題型,這些題型體現(xiàn)了教材的不同特點,值得借鑒。
中國教材:完成對話、回答問題、搭配、判斷正誤、多項選擇、把詞放到合適的位置。
美國教材:看圖寫作。
三、兩國教材練習題練習形式的定型
我們結合前文對“把”字句練習題練習形式的分析,來探討教材中“把”字句練習題的具體設計問題。我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練習形式主觀型與客觀型
題目的主觀型和客觀型是由答案是否唯一來決定的,答案唯一即是客觀題,如答案為多種則應是主觀題??陀^型練習形式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答案限定在選項中。第二,練習題本身的性質來限定。主觀型練習形式的答案形式和意義都不受限制,例如自由語段表達、翻譯、造句等。我們分別考察了兩國8套教材的“把”字句練習題主客觀練習形式所占的比例,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2 ?練習題主觀題與客觀題比例(柱狀圖、百分比)
由上圖可知,8套中美教材的練習題中,客觀題所占的比例較大,主觀題相對較少??陀^題均是針對練習語法結構的,而主觀題是考察學習者對于“把”字句的輸出的。這也說明這8套教材比較偏重語法結構,句法層面的練習。
(二)練習形式有語境和無語境
此處所涉及的語境主要是指上下文語境。總的來說,有語境的語言形式主要分為兩種形式:有兩三個句子的小對話和一段連續(xù)的話或完整的語篇。練習形式如果沒有超出單句這個層面,那么這樣的形式就不能算是有語境的練習形式。以下我們對兩國8套教材“把”字句練習題是否涉及語境做了考察分析,結果如下:
圖3 ?有語境和無語境練習題所占比例(柱狀圖、百分比)
從上圖可知,8套教材中的“把”字句練習題的練習形式涉及語境的設置較少,特別是《發(fā)展》和《入門》幾乎沒有涉及,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美國教材《中文》和《天地》練習中涉及語境設計的較多,不僅包含兩三句的小對話,而且達到成段表達的練習題數(shù)量也很多,值得借鑒。
(三)練習形式有情景和無情景
這里的情景指的是非語言語境。涉及情景的方式主要有:用文字、圖片或影像形式,或提供事物實景。以下我們對兩國8套教材“把”字句練習題是否涉及了情景做出了考察,結果如下:
圖4 ?有情景和無情景練習題所占比例(柱狀圖、百分比)
由上圖可知,教材“把”字句的練習題中,無情景的練習題數(shù)量占到絕大多數(shù),有情景的練習題數(shù)量非常少。美國的教材比中國的教材在這方面做得要好一些,特別是《中文》《天地》和《通俗》,有情景的練習題占到了多數(shù)。據(jù)我們考察,中國的4套教材關于有情景的“把”字句練習題所設計的情景要么比較簡單,要么就是提供的情景真實性不高。而在這一點上,美國的教材不僅提供了詳細的情景說明,更是搭配了很多的圖片進行補充。
四、兩國教材練習題練習設計的特點
總的來說,中國教材的練習不但量多,而且題型多樣。但絕大多數(shù)的練習題都涉及句法,忽視了語用。針對“把”字句的不同句式,《新實用》采取了不同類型的練習題,而其他的教材變化較少。在練習題的分布和復現(xiàn)上,《新實用》對于“把”字句的練習分布松散,涉及的課數(shù)較多,非常重視語法點的復現(xiàn),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把”字句的各種用法。從練習題的內容上來說,中國的教材比較具有系統(tǒng)性,包括機械性練習、句法結構的練習、語義特征的練習同時也有一些篇章表達的練習。但有一些語境的設計過于簡單或缺乏真實性。練習方式體現(xiàn)了一定的層次性,從“替換”“填空”到“造句”“改病句”再到最后的根據(jù)情景進行會話,都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先輸入后輸出和先理解后表達的原則。
美國教材中練習題的關于機械性的練習較少,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習慣。練習中設置的情景都是真實自然的,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語法點的應用。翻譯題也是美國教材的獨有題型,翻譯可以將學習者的母語作為學習資源加以充分利用,此外,學習者在做翻譯題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對比自己的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短斓亍返念}型最多,題量也最大,這本教材的練習很具有實用性,特別是練習題型中專門安排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交際練習(Communicative Exercises),練習中提供特定一些情景,要求學習者根據(jù)情景和提示基于內容進行交際任務的運用訓練。由于這些情景都是社會生活的實例,都是學習者很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習者在學習時可以倍感真切。提供情景的同時搭配了圖片,這樣既有利于學習者的理解,也增強了趣味性。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美國教材關于“把”字句的練習題量較少,題型也比較單一,多為交際練習和任務型練習,這跟美國學生注重語法的功能性,不關注語法知識的系統(tǒng)性有關。
中美教材中有一些技能練習的編排超出了語法解釋的范圍,我們認為,練習題應該圍繞語法解釋部分出現(xiàn)的例句和課文的內容出現(xiàn),否則會影響學習者對語法點的掌握。
五、“把”字句練習設計的建議
針對美國學習者“把”字句的練習設計,我們建議可以設計出以“把”字句的語用功能為目標,以其核心語義為框架,以重點句型練習為起點的綜合型練習模式,具體練習可以分為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采取以下題型:
(一)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可以分為“替換”和“選詞填空”,可以補充語法解釋部分中例句不充分的情況。
“替換”練習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難度不大,集中練習可以培養(yǎng)出學習者的語感,教材中“替換”的練習量一定要十分充足。
“選詞填空”雖不是特別針對“把”字句的練習,但是在題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句式,通過填入這些句式的各個成分,能加深對這些句式的掌握。
(二)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可以分為“造句”“改錯句”“翻譯題”“用‘把字句完成會話”“選擇填空”“回答問題”“看圖填空、會話、寫作”和“交際練習”。
“造句”類的練習題可以先提供詞語讓學習者自行造句,然后再讓學習者自己造句,這樣的編排符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用‘把字句完成會話”所提供的情景應該讓學習者能夠明白用“把”字句是為了突出在某個動作的影響或作用下,某人或某物發(fā)生位移或狀態(tài)的變化。所提供的情景都是跟學習者平日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通過簡單的會話練習來提高學習者的實際交際能力。
“回答問題”給學習者提供最真實、自然的語境,讓學習者試著用“把”字句來回答。
“看圖填空”根據(jù)提供的情景、圖片和英文翻譯,填寫相應的漢語。使用“英翻中”,這樣的練習更能考察學習者對句型的掌握和語言綜合能力的運用。加上情景和圖片,可以增強學習者的交際功能。
“看圖說話”是培養(yǎng)學習者口語表達能力的練習題。提供關鍵詞和應該使用的句式,同時提供相關的圖片,盡可能明確地展示出語境,再配上相關的文字說明和關鍵詞,這種練習的優(yōu)點是把原本枯燥的練習變成了有趣的看圖說話練習,這樣的練習不僅復習強化了“把”字句式,提高了學習者的漢語語言技能?!翱磮D寫作”練習是“看圖說話”的深化,提供情景和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常識和所學的“把”字句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對學習者進行口語練習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交際練習中提供特定一些情景,要求學習者根據(jù)情景和提示基于內容進行交際任務的運用訓練。由于這些情景都是社會生活的實例,都是學習者很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習者在學習時可以倍感真切。提供情景的同時搭配了圖片,這樣既有利于學習者的理解,也增強了趣味性。進行交際練習的同時,也復習了課文的詞語和語法點。
除了上述的練習題型外,我們認為有必要在教材中設置一些HSK的題型,由于HSK考試代表了學習者的漢語水平,近年來美國大學生越來越重視HSK考試,所以在教材中增加HSK的題型對學習者來說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金立鑫.選擇使用“把”字句的流程[J].漢語學習,1998(4).
[2]劉頌浩,汪燕.“把”字句練習設計中的語境問題[J].漢語學習,2003(4).
[3]楊惠元.論《速成漢語初級教程》的練習設計[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3).
[4]邊成妍.韓中兩國本科基礎漢語教材語法項目編寫比較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8.
[5]官愷璐.《中文聽說讀寫》與《博雅漢語》初級階段練習設置的對比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2.
[6]黃淑良.中美兩部初級對外漢語綜合教材練習的對比與分析[D].廣州:暨南大學,2012.
[7]柳琴.基礎階段漢語綜合課教材練習題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6.
作者簡介:龍吟,重慶郵電大學國際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文化貿易。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