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才
【摘要】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文前的“導讀語”存在很多不妥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導讀語和課后題設問雷同,為課后題提供了答案,揭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影響了學生思維等幾個方面,應該更正或重新設計。
【關鍵詞】人教版中學語文;導讀語;設計;更正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篇目是按照題目、作者、導讀語、正文、課后題、生字生詞等內(nèi)容和順序來安排的。其中“導讀語”安排在作者后面,正文前面,是教材編寫者加上去的,不是原著本來就有的。那么,為什么要加上“導讀語”,“導讀語”又在語文學習中起著什么作用呢?
筆者認為課文正文前面加上“導讀語”是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供思考方向,以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有了導讀語的幫助,就是沒有老師教,學生也能把課文看懂。這樣說來,“導讀語”的設計是為了“變教本為學本”,為學生能更好地自學服務的。
但教材一些課文前面的“導讀語”設計并不是很理想,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接下來筆者就這些“問題導讀語”的不妥之處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導讀語里提出的問題和課后題設計的問題雷同
例如《世說新語兩則》一課的導讀語:“《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魏晉時代早慧兒童的故事,這里選的就是其中著名的兩則。從謝家的聚會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樣的家庭氣氛?”
評議:編者在導讀語中設置了一個問題“從謝家的聚會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樣的家庭氣氛?”目的是引發(fā)讀者思考。但該課課后題也設計了同樣的問題:“《詠雪》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 氛?”,導讀語設計的問題和課后題選的問題雷同,同一個問題不能提問兩次,所以導讀語中的問題應該刪去或更換成別的問題。
二、導讀語為課后思考題提供了答案
例如《紫藤蘿瀑布》一課的導讀語“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吸引我駐足觀看,使我浮想聯(lián)翩,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面對紫藤蘿花的勃勃生機,我想到了什么?”
評議:該導讀語交代了“我”的心情變化軌跡,即“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而該課課后題第二題設計的是“從課文中畫出表現(xiàn)我心情的語句,說說前后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顯然導讀語中“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就是該問題的答案,這種“在導讀語中答,在課后題中問”的設計應該改變。
三、導讀語說出了文章的情感主旨,用編者的感受代替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例如《散文詩兩首》(《金色花》《荷葉·母親》)一課的導讀語:“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下面這兩首散文詩,就是對母親深情的傾訴。無論是金色花,還是荷葉,都被詩人用來歌頌母愛,無論是稚童的天真爛漫,還是青年女子的細膩敏感,都是真情流露,感人至深?!?/p>
評議:該導讀語為讀者提示了兩個重要信息,一個是兩篇文章的文體都是散文詩,另一個是兩篇文章的主旨都是對母愛的歌頌。但細讀課文,發(fā)現(xiàn)兩篇文章不光是寫母愛。如其中一篇《金色花》:小孩子想變成一朵金色花,想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讓媽媽找不到自己,媽媽嗔怪尋找孩子等一系列細節(jié)更多體現(xiàn)的是母子之間的親昵和孩子對母親的俏皮與依戀。同時文章的情感主旨是多元的,不同學生閱讀會有不同的感受,像導讀語中“文章是寫母愛的”這種先入為主的用“編者的感受”代替“讀者的個性體驗”的定論式設計顯然是違背課改要求的。
導讀語概括交代了文章的內(nèi)容、思路、線索,代替學生完成了重點學習任務,例如《丑小鴨》一課導讀語:“作者筆下的這只丑小鴨,處處受排擠,受嘲笑,受打擊。但他沒有絕望,也沒有沉淪,而是始終不屈地奮斗,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高貴的天鵝。這一切緣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夢想?!痹偃纭蹲詈笠徽n》一課導讀語:“這篇課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敘述了法國阿爾薩地區(qū)遭受普軍侵占以后,師生上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形。短暫的最后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阿爾薩人失去國土時悲憤、沉痛的心情?!?/p>
評議:兩則導讀語都從整體上交代了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課文思路是怎樣的。但辨析思路,概括內(nèi)容要點是記敘文閱讀的主要任務,也是測量是否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硬性指標,如果在文章前面把這些內(nèi)容都交代出來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肯定大為不利的。
基于上面一些淺見,筆者希望人教版教材在修訂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更新課文導讀語設計,最好關注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導讀語和上課教師導入語的關系
教材中課文分為講讀課文和自學課文。講讀課文教師上課時都會設計一些導入語。如果講讀課文的導讀語和教師導入語一樣只是起到激發(fā)閱讀興趣的作用,可以不做安排,更有利于教師的發(fā)揮和學生的思考。
2.導讀語和課后題的關系
導讀語在前,課后題在后,分別是課文學習內(nèi)容的兩端,但不是呼應關系。導讀語里提的問題,課后題不應再提,同時導讀語不應該是課后題的答案。
3.導讀語的“導”與學生的“學”的關系
導讀語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當然是“導”?!皩А钡哪康氖鞘裁矗斎皇菫榱恕皩W”。如果出現(xiàn)了因“導”礙學,因“導”害學的情況就不如不“導”。要想讓“導”助“學”,編者就應該明晰不同課文的“學習重點”,讓“導”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以上只是筆者針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文的一些“問題導讀語”提出的個人看法,不妥之處還請大家予以批評指正。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