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永 姚海飛 陳奇 袁永莉
?
黃曲霉素B1對雞骨髓源樹突狀細胞成熟能力的影響
孫志永①姚海飛②陳奇③袁永莉②
(①江蘇省洪澤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223100 ②江蘇省洪澤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③江蘇省清浦區(qū)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黃曲霉素B1是威脅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主要毒素之一,然而對禽免疫細胞-樹突狀細胞的免疫功能調(diào)控尚不明確。本試驗通過B1作用體外誘導培養(yǎng)的雞樹突狀細胞,測定其表型標志CD40和CD86的表達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B1作用樹突狀細胞24h后,顯著上調(diào)了CD40和CD86的表達(P<0.05),卻顯著下調(diào)MHCII的表達(P<0.05)。表明B1促進雞樹突狀細胞不完全的功能成熟。
黃曲霉素 雞樹突狀細胞 表型
禽飼料中的黃曲菌能夠產(chǎn)生大量的黃曲霉素。黃曲霉素B1是其主要形式。在家禽中,B1可以引起家禽胃腸道前段的腺胃和肌胃發(fā)生炎癥、肝毒性、血液毒性等。此外,B1對免疫系統(tǒng)也具有抑制作用,是導致家禽疫苗免疫接種頻頻失敗的重要原因[1]。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激活宿主早期天然免疫和后期獲得性免疫的重要抗原提呈細胞[2]。在家禽中,DCs的免疫功能,特別是功能成熟方面,是保證各種疫苗免疫效力的關鍵。因此本研究旨在闡明黃曲霉素B1對雞DCs成熟功能的影響。
1.1 材料
黃曲霉素B1從A. flavus NRRL 5518菌株純化(美國國家利用研究中心)。完全細胞培養(yǎng)液:細胞培養(yǎng)基(RPMI1640,life)、抗生素(青鏈霉素,南京生興)、10%胎牛血清(Gbico)、重組雞GM-CSF(Abcam)和IL-4(Kingfisher)各50ng/ml??贵w:抗雞FITC-MHCII(Abcam)、鼠抗雞CD40和CD86(AbD serotec)、PE標記羊抗鼠二抗(Mul-tiscience)2周SPF雞購自江南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雞骨髓DCs的培養(yǎng) 依照文獻進行適當改進[3],首先無菌剝離2周SPF雞的股骨和脛骨,將骨髓用RPMI1640培養(yǎng)基沖出,離心收集細胞,應用密度梯度離心法(Histopaque-1119,1.119g/ml, 25℃;Sigma)純化目的細胞。隨后,應用完全培養(yǎng)液重懸細胞并鋪板,放置37℃,5% CO2培養(yǎng)箱。每隔兩天(第2天和第4天)半量換液,第7天收集懸浮細胞并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鑒定。
1.2.2 雞DCs表型測定 黃曲霉素B1(10ng/ml)與DCs作用24h后,收集細胞,分別應用FITC-MHCII直接免疫熒光染色、CD40和CD86間接免疫熒光染色,最后洗滌細胞3次后,轉(zhuǎn)入流式專用管,應用流式細胞儀進行上機檢測。
2.1 雞DCs形態(tài)學鑒定
骨髓前體細胞經(jīng)過7天的細胞因子誘導培養(yǎng),逐漸由體型較小圓形細胞分化為較大的并具有典型樹突樣結(jié)構(gòu)的細胞(圖1),以上為雞DCs的典型形態(tài)學特征。
圖1 雞DCs形態(tài)學特性鑒定(注:DCs樹突(箭頭))
2.2 雞DCs表型變化
由圖2所示,黃曲霉素B1刺激DCs 24 h后,與對照組(Mediun)相比,CD40和CD86的表達顯著上調(diào)(P<0.05),而MHCII的表達顯著下調(diào)(P<0.05),表明黃曲霉素B1促進DCs不完全成熟。
圖2 雞DCs表型標志變化(注:*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
家禽從飼料中攝入的黃曲霉素B1水平一般處于較低濃度,并不致死。但嚴重影響家禽的生產(chǎn)性能和免疫接種效力。當疫苗接種后,DCs作為重要的抗原遞呈細胞,攝取抗原并快速功能成熟和活化,并向附近引流淋巴結(jié)遷移,向淋巴細胞遞呈抗原,最終啟動獲得性免疫應答[2]。因此,DCs功能成熟程度是關鍵。在成功誘導培養(yǎng)具有典型特征雞DCs的基礎上,評價了B1對DCs功能成熟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DCs僅能上調(diào)CD40和CD86,而不能上調(diào)MHCII分子。MHCII是DCs將抗原遞呈給T細胞的第一信號,CD40和CD86是第二接頭信號,根據(jù)免疫學原理,只有雙信號均能有效啟動,DCs才能完成抗原的遞呈[4]。因此本研究結(jié)果最終表明B1受損了DCs的抗原遞呈功能。張鑫雷等[5]發(fā)現(xiàn)B1受損雞DCs對T細胞增殖能力也驗證了以上結(jié)論。
[1] 馮建蕾. 黃曲霉毒素的危害和防治[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05(12).
[2] Chang SY, Ko HJ, Kweon MN. Mucosal dendritic cells shape mucosal immunity.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2014;46:e84.
[3] 李冉, 王桂軍, 王漢清等. 雞骨髓源樹突狀細胞的誘導分化及鑒定[J].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2011(09).
[4] 馮鐘煦, 劉劍勇. 樹突狀細胞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 2012(20).
[5] 張鑫雷, 應志豪.。黃曲霉素B1對雞骨髓源樹突狀細胞抗原遞呈能力的影響[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5(3).
(2016–06–23)
S852.69
A
1007-1733(2016)09-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