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靜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可理解輸入分析初中英語教師話語
任 靜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教師話語是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發(fā)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離開了教師話語課堂教學就難以進行。因此,有必要對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話語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師自身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本文介紹了初中英語課堂話語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指出了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問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和研究的結構內(nèi)容。特別關注了教師話語的對學生英語學習輸入、輸出及課堂互動的影響和作用。研究對象是長春長沈路中學和省二實驗的兩個班級學生,預料來源于學生的課堂,并進行了英語課堂教師教學話語的實證研究。
可理解行輸入;教師話語;初中英語教學
Van Lier(1988)認為隨著對語言習得過程和交際在其中所起作用的了解,我在比任何時候都有必要以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對課堂進行研究。由于課堂時間學生很少有機會與英語本族語者接觸,對課堂以外的各種文體、交談場合以及話的接觸極其有限等原因,即便教師在英語課堂中盡可能的使用各種教學法,對學高目標語的交際能力也是很有限。既然學生操練目標語的時間有限,教師應該盡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他們獲得更多使用目標語的機會。目前需要幫助老師認識到教師話語的重要性,減少教師話語的隨意性,加強教師話語的調(diào)控。本文試圖通過對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話語的調(diào)查和分析,了解和改進初中英語教學,探討如何開展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話語的研究,并可以幫助教師認識自己的哪些語更能促進課堂互動,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習得,最終梳理出比較行之有效教學話語,進而改進課堂教學質量,研究成果還可以作為教師自我評估和職業(yè)素質,進而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
話語分析是對語言社區(qū)中成員的語言使用所進行的分析。它包括對語言形式、語功能以及口語交際和書面文本的分析。通過話語分析,可以判斷出語言特點,對不同文體、社會和文化因素的特點進行判斷,這樣有助于我們理解不同的文本和談話類型(趙巍,2007)。Nunan(1991)認為教師話語是指教師在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的課堂上為組織和從事教學所使用的語言。一方面它不僅是教師執(zhí)行教學計劃的工具,同時還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對學生語言習得產(chǎn)生重要影響。謝文怡(2005)則認為教師話語是教師傳授知識,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使用的語言,它不但是知識的載體,同時又是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的本身。趙曉紅(1998)也認為教師話語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和從事教學所使用的語言。
教師話語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對大部分二語習得者而言,教師課堂上的話語是其語言輸入的最主要來源。其輸入的語言具有準確性、規(guī)范性和示范性的特點。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1981,1985)的“語言輸入假設”理論認為,教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使學習者盡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輸入,可理解輸入是語言習得的條件。在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理論中,強調(diào)在給予學生的語言輸入中,應包含略高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成分,即“i+ 1 ”,這才有利于語言習得。Krashen的該假說認為:(1)從i階段(學習者現(xiàn)階段的語言能力)進到i+ 1階段的必要條件是學習者能理解含有i+ 1的輸入。處的理解是指學習者集中注意輸入的意義而不是語言形式。(2)通過理解含有略高于現(xiàn)階段語言能力的語言(i+1),就可以習得新的語言結構.(3)當交際成功時,即輸入可理解時,i+1就會自動進入現(xiàn)階段的語言能力。(4)當習得者通理解輸入達到一定語言能力時,話語能力自然產(chǎn)生,但它不能直接教會。Krashen認為,習得是在可理解的語言輸?shù)幕A上形成的交際成功就意味著輸入可以理解,所以,在教師話語輸入時要非常注意雙向交際,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輸出的機會,這樣才能促進語言習得。Krashen還認為可理解輸入對于二語習得是必要的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并且可理解性輸入經(jīng)過簡化或通過語境和語言外線索的提示,會更加具有可理解性。老師為了教授How many 句型和where 句型。
如:語料2
T:OK,now answer my questions:where’re the monkeys? Do you know?
S.On the tree.
T:On the tree?
S.They’re in the tree.
教師給出一個實際的場景,加之正確的引導,有效的幫助了學生的理解并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輸入方面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更形象的傳授知識。同時也更有效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調(diào)差問卷中77%的學生認為支持這種語言輸入。
教師話語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習得語言過程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不僅因為只有精準的教師話語的組織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且因為它本身還起到目的語使用的示范作用。Swain(1985)提出的“可理解性輸出假設”理論認為:“學習者必須通過有意義的語言運用才能使自己目標語的語法準確性達到較高水平,在有足夠的語言輸入的同時,必須有足夠的語言輸出”。其實,英語課堂教學應是一種師生互動的交際形式。它包括兩個基本因素,即:理解和輸出。理解是輸出的基礎,沒有理解,也就沒有輸出;然而理解只有在輸出中才得到檢驗和修正。這便是“可理解性輸出假設”。由此可見,學生的語言輸出的水平和教師所運用的語言以及課堂中的相互作用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實際上,第二語言的教學意味著給學生營建一個全新的課堂環(huán)境。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最大化的語言輸出。例如:在教授特定的語言知識時,可以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簡化知識點,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通過實際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學生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也起著關鍵作用。比如在講動物園這課,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動物園的場景,進行了區(qū)分in和at,進而通過復述一些關鍵詞,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和練習,對鞏固知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啟發(fā)學生。同時也起到了監(jiān)控功能。及時反饋學生是否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語言輸出起很大作用。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話語互動是促進課堂教學的關鍵。而這一互動交際學說是以Long為代表的。Long(1983)在Krashen輸入假設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互動假說”,他在肯定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對第二語言學習的重要作用的同時,認為只有通過互動修飾來進行意義協(xié)商,提高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才能促進語言學習。交際雙方為了交際順利進行而進行相互協(xié)商,認為意義協(xié)商對語言習得有較大的促進作用,Long認為“雙向交際“比“單向交際”更有利于語言習得,因為在“雙向交際”中,當一方無法理解另一方時,會有機會告知對方,促使雙方進行意義協(xié)商和交互調(diào)整,從而提高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教師話語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做出反饋。恰當?shù)姆答伈粌H能讓學生得知自己表現(xiàn)如何。更可以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多采取帶欣賞性的口吻給予反饋。例如:“That’salmostright,butwouldyouliketogiveabetteranswer?”等。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習起促進作用,增強英語學習信心。教師用重復的策略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語言修復,從而實現(xiàn)了正確的語言習得和輸出。
本文以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輸入為基礎,分析論文教師話語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從教師話語對學生英語教學過程中輸入、輸出和互動過程三個方面展開。研究表明,教師話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發(fā)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離開了教師話語課堂教學就難以進行。因此,對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話語進行研究和探討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價值。希望可以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一些啟發(fā)。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只針對了長春市兩所中學的個別班級進行了研究,語料收集的范圍還不夠廣,文章只是從教師對語言輸入、輸出及對課堂活動三方面的研究,因此后繼者可以在這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1] 李娜,2003,如何提高教師話語在英語課堂的作用[J],理論界,145一146
[2]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 何安平.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3(2):161-170
任靜(1989.05-),山西呂梁人,吉林大學,外國語言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語言文學。
G633.41
A
1672-5832(2016)05-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