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遵臣 張龍
醉酒滋事處置方法
文/陶遵臣 張龍
近年來,全國各地醉酒滋事案件呈逐年高發(fā)的趨勢,且醉酒警情占據較大的比重。以山東省威海市公安局環(huán)翠分局(中心城區(qū))轄區(qū)為例,夏季醉酒報警占求助類警情的半數左右,因此,公安機關民警如何在處警過程中對醉酒滋事人員(以下簡稱醉酒者)進行依法妥善處置,避免襲警等事件的發(fā)生,成為一線執(zhí)法民警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言語多。醉酒者因為酒精的作用,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自控、自制能力較差,言行容易受情緒影響,言語沒有明顯的因果邏輯聯系,言語混亂,讓人難以理解,醉酒者常常隨意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言語中臟話較多,甚至見誰罵誰。
易感染。醉酒者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喜歡挑事、鬧事、起哄等,酒后亢奮的情緒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容易感染在場的其他飲酒人員,引發(fā)連鎖反應。很多襲警案件都是因此而發(fā)生的。
目中無人。醉酒者有種“天老大我老二”的狀態(tài),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他人對其必須畢恭畢敬,酒后滋事者通常都有狂躁的表現,不容旁人勸說,性情火暴,一觸即發(fā),甚至無視法律尊嚴和公安執(zhí)法權威。
蠻橫無理。在對酒后滋事者實施控制約束后,其往往表現出拼死掙扎,撞墻、大喊大叫等行為,不顧自身身體安危,這也是對酒后滋事者需要采取保護的原因。一個酒后滋事的對象,必須三人以上才能保護本人或他人不受傷害。
(一)醉酒者隨意性強、民警很難預見。醉酒者在酒后情緒異??簥^,實施多種違法行為,但大多數醉酒者并沒有明顯的侵害他人人身、財產等安全的行為,隨意性較強,情緒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且波動幅度較大。醉酒者有時一言不發(fā),但會突然實施侵害行為,民警很難預見其危險性,導致判斷滯后,從而不能及時迅速地對此類警情采取最有效措施予以處置。2015年12月24日深夜,山東省威海市公安局環(huán)翠分局鯨園派出所接某夜總會報警稱有人在夜總會鬧事,民警接警后處警。在現場,一名醉酒男子在包間內與其朋友廝打,醉酒者的幾名朋友勸其上車,醉酒男子情緒亢奮,隨意廝打其朋友,民警上前勸說,醉酒男子突然揮拳打向出警的民警,好在民警及時躲開,后醉酒者被其朋友強行拉開并帶離現場。
(二)醉酒者異常興奮,民警處置難開展。醉酒者因為酒精的作用,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話多、不聽勸告、難以交流,往往與處警民警糾纏不休,更有甚者為引起眾人注意,甚至采取更激烈的方式來突出自己。民警的耐心處置,卻經常換來醉酒者的不理解、不配合;對民警的指令,醉酒者往往做出與民警指令相對、相反的行為,甚至辱罵制止其違法行為的民警。2015年7月26日,威海市公安局環(huán)翠分局北溝街派出所民警接婦幼醫(yī)院報警稱有人在醫(yī)院鬧事。民警到達現場后,一名醉酒男子裸體躺在醫(yī)院門口,經了解,該男子在高區(qū)酒后被人打傷,后被120帶至醫(yī)院救治。因不滿醫(yī)務人員服務,該男子將衣服脫光堵在門口。民警聯系其家屬和朋友到達現場勸說兩小時未果。
(三)夜班警力不足,醉酒者制伏困難。醉酒滋事的警情大部分發(fā)生在深夜或者凌晨,相對白天出警人員較少,而往往醉酒滋事的人員不止一人,民警趕到現場后,不能迅速有效地對現場的情況予以控制和處置。少數民警對警用裝備的技能使用還不熟練,法律規(guī)定民警對醉酒者只能使用警繩和約束帶進行控制,但這兩種警械本身相對手銬難以操作,面對失控的醉酒人,更增大了使用難度,導致民警無法在第一時間將醉酒人制伏、約束。2015年11月7日深夜,威海市公安局環(huán)翠分局北溝街派出所接KTV報警稱有人鬧事。民警到達現場后,經初步了解,系四名醉酒男子因包間內麥克風損壞與店員發(fā)生爭執(zhí)。民警對醉酒者進行勸說,醉酒者不聽反而對民警進行辱罵。用夜班所內僅有的六名警力,控制四名醉酒人員遠遠不夠,最后聯系特巡警大隊支援,才將醉酒人員控制并傳喚至派出所處理。
(一)克服畏難情緒,提高處置能力。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醉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給予處罰。醉酒的人在醉酒狀態(tài)中,對本人有危險或者對他人的人身、財產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脅的,應當對其采取保護性措施約束至酒醒。《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了對醉酒者的約束、處罰措施?!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也規(guī)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在遇有醉酒者襲警等情形的,民警大可不必產生畏難情緒,人性化執(zhí)法并不意味著對違法犯罪的縱容。在遇到此類警情時,杜絕思前想后,搖擺不定。要迅速研判,果斷處置。
(二)掌握警情迅速到達,保證警力優(yōu)勢。先期處置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整個事件的成功處置打下良好的基礎。接到醉酒人滋事的報警案件時,應問明醉酒人員的數量和醉酒人的行為情況,從而保證警力的數量、攜帶裝備情況。醉酒者在現場失控對公共秩序構成潛在極大危害,且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破壞力,民警應將醉酒滋事者與其他人員或危險物品隔離開,使其不會危害他人和公共安全。因此,民警在接警后應盡快趕赴現場進行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地將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三)巧用現場資源,確定對策,果斷處置。出警民警要掌握多種處置的方法,對于不同的警情,不同的醉酒者要靈活處置。事實上,一部分醉酒者吃軟不吃硬,用“哄”的策略更為有效,民警切忌急于求成,在無人身傷害、財物毀壞的情形下,可以讓醉酒者逐漸度過情緒躁動的高峰期后再依法處置。對于有醉酒者家屬、朋友在現場的,可與他們共同處置,盡量減少和避免動用警力或強制措施。對于那些醉酒滋事者確實存在嚴重的暴力傾向,不及時制伏很可能傷害他人、毀壞公私財物、擾亂公共秩序,造成嚴重后果的,民警應立即采取強制措施,尤其是要盡量保證警力優(yōu)勢,并使用必要的警械,迅速制伏滋事者。
(四)強化證據搜集意識,保證執(zhí)法效果。醉酒的人在酒醉狀態(tài)時,情緒亢奮、意識不受控制,其酒醒后對在醉酒狀態(tài)中的行為記憶不清,或者對于因其酒醉原因造成的自身傷害或者襲警等違法犯罪行為矢口否認,有時甚至反咬一口,造成工作極大被動。在處警過程中應做好搜集固定證據的工作,特別是要攜帶執(zhí)法記錄儀,對現場狀態(tài)適時進行固定,杜絕“口說無憑”,約束中應利用執(zhí)法儀將約束過程全程錄制,作為視聽資料證據使用,并注意記錄現場目擊證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以方便開展后續(xù)工作。
民警在執(zhí)法執(zhí)勤中對醉酒滋事的違法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罰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執(zhí)行,對需要使用約束醒酒措施的醉酒人員,應客觀、全面、及時地搜集、固定、保全各類證據,尤其是在程序性規(guī)范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更加慎重地使用約束措施。
總之,工作中,民警應養(yǎng)成按規(guī)定著裝、佩帶單警裝備和攜帶警官證執(zhí)勤的習慣,在執(zhí)法過程中既要認真履行職責,又不能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還要注意保護民警自身的合法權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