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方媛
2016年11月8日,張靚穎和馮軻在意大利舉辦婚禮,就在眾人以為之前那場手撕女婿大戰(zhàn)終于落幕之時,張靚穎的媽媽又跟媒體爆料稱她未被邀請,也從未同意過這門婚事。如此看來,父母對兒女婚姻的干預真是如火如荼啊!
2016年10月,張靚穎剛公布婚訊,張媽媽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發(fā)表了《我不想讓女兒再錯下去,致社會公眾的一封公開信》,矛頭直指準女婿馮軻,不僅歷數(shù)其渣男的幾大罪狀,更是把女兒拖下水,坐實了其被“小三”的傳聞。就在吃瓜群眾坐等狗血后續(xù)時,三人卻在張靚穎的生日會上上演了一場和解秀。
本以為此事告一段落,不料就在張靚穎大曬浪漫婚禮時,張媽媽繼續(xù)發(fā)力,稱此前和解是假,女兒被馮軻控制是真,她要拼盡全力保護女兒。張媽媽用力如此之猛,幾次三番置女兒于萬分尷尬之地。然而,這一舉動卻獲得了一眾網友的理解,紛紛化身說客,勸張靚穎要聽媽媽的話,遠離渣男。
其實,網友們有這樣的反應并不稀奇,因為在中國,父母隨意干預兒女的婚姻早已見怪不怪。先說萬眾矚目的娛樂圈,黎明和舒淇因為黎明爸爸不同意兩人交往而分道揚鑣;伊能靜因為始終不被公婆接受而離婚;章子怡和撒貝寧分手,據說也是因為章媽媽看不上小撒……
再說咱們普通老百姓的圈子。翻看天涯、貼吧,類似的問題隨處可見:“父母反對的愛情,該何去何從?”“父母反對的婚姻,要不要繼續(xù)?”“父母反對的婚姻是不是都沒有好下場?”回帖中有過來人支招,表示不要管父母怎么反對,一定要堅持到底,否則會后悔一輩子。也有人現(xiàn)身說法,建議乖乖聽父母的話,否則父母會用各種方式逼你就范,那樣的結局更讓人不堪。
也不乏有人分享經歷,表示當初并沒有那么愛,可被父母這么一反對,反而下定決心要和愛人站在一起,共同對抗父母,于是便賭氣結了婚。結果,結婚沒多久,就發(fā)現(xiàn)對方根本不是真愛,只能以離婚收場。離婚已經很受傷了,更讓人受傷的是父母無情的補刀:“我當初說什么來著?你倆根本不合適。”
父母愛兒女,希望TA過得好,娶個好妻子,嫁個好人家。這當然沒有錯。只不過,父母評判的標準是我覺得好不好,而不是兒女覺得好不好。他們想要的也只是兒女要聽我的話,而不是我要尊重兒女的選擇。
事實上,父母對兒女生活的干涉不只有婚姻。在兒女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一刻也不想缺席,即便兒女已經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仍不想退場。從小時候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學校,到長大了做什么工作、找什么戀人,父母都會不遺余力地參與其中,希望自己可以主導一切。
然而,父母不是兒女的主人,兒女也不是父母的續(xù)集,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并不能真正傳遞愛,只會讓父母和兒女之間的愛越來越少,恨越積越多。更重要的是,這種干涉還會使得兒女的生活和婚姻一團糟。就像經過張媽媽這么一鬧,很難讓人相信張靚穎和馮軻的婚姻會不受一點兒影響。
那么,父母之于兒女的婚姻,究竟應該抱有哪種態(tài)度才是最理想的呢?本想尋找些知名人士的模范案例,無奈,毫無收獲?;蛟S,面對已經功成名就的兒女,來自父母的羈絆更多,他們希望干涉和保護的欲望也更強烈。倒是身邊一些普普通通的父母,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選擇放手。無論對兒女的伴侶是否滿意,他們都會送出祝福。兒女過得好,他們愿意分享TA的快樂;兒女過得不如意,他們也愿意敞開懷抱接納TA,做TA溫暖的港灣。
父母,生養(yǎng)兒女,一生牽掛,總想為兒女的幸福拼盡全力。只不過,生養(yǎng)不意味著擁有,愛不意味著控制。在適當?shù)臅r候瀟灑退場,才是父母對兒女最大的祝福;而兒女也要學會獨立,才能真正擁有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