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聽著這首《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仿佛置身其中,美不勝收,頓時覺得鄉(xiāng)村生活好高大上,有種想“解甲歸田”的沖動。鄉(xiāng)村生活究竟有這么好嗎?且看盧泳嘉同學的鄉(xiāng)村生活體驗記!
周末,我來到了鄉(xiāng)下的外婆家,順帶體驗了一天的鄉(xiāng)村生活。
西紅柿、茄子、大青椒,我摘呀摘
一到外婆家,外婆就帶我去菜園摘菜。鄉(xiāng)村生活都是原生態(tài)的,外婆家的菜都是現(xiàn)摘現(xiàn)做現(xiàn)吃。一般上午會摘好一天需要食用的菜,中午吃掉
一些,剩余的放進冰箱。為確保菜蔬的新鮮,所以不會摘太多,而且每餐炒的菜
都會吃完,盡可能不浪費。
我和外婆率先來到了卷心菜菜地。按照外婆的說法,卷心菜最外面的那一層不管是什么顏色,都要割掉,因為那一層最容易滋生蟲子和病菌。我把最外面的那一層葉子用腳踩斷,然后用鐮刀把菜葉和根分開,最后用手把埋在土里的根拔起,一棵卷心菜就采集完成了。
摘了卷心菜,外婆帶我又摘了十幾個燈籠似的大青椒,還摘了兩根茄子、三個西紅柿,撈了一些折耳根,拔了一頭大蒜、三根蔥。
制作“秘密武器”趕鴨回圈
“酒足飯飽”后,中午小“酣”了一會兒后,我被外婆委以重任——去小溪邊把外婆養(yǎng)的那群鴨子趕回鴨圈里。
接到任務,我如大俠一般,帶著一根長長的竹棍上路了。
來到鴨群處,本大俠“以棍為劍”,對著它們一陣亂揮。不料“劍氣”太重,鴨子像練過輕功水上漂一般,在水面狂掠,漾起了一層層水波,還濺起了一朵朵小浪花。
我覺得這樣十分有意思,就一直趕、一直趕……直到我手臂酸到都揮不動了,鴨子們依然在小溪里暢游。休息了一會兒,我突發(fā)奇想,制作一個秘密武器,來個音波攻擊。我找來一把鋸子,開始向竹棍“開刀”。在我千方百計,鍥而不舍地“摧殘”下,竹棍終于成了兩截。
我一手拿一截,重返了“戰(zhàn)場”。此刻,鴨子們正悠閑地在樹蔭下納涼。因為上一場敗北,惱羞成怒的我二話不說,就開始了“戰(zhàn)斗”。
一上場,我就放出大招:緊握竹棍,然后將竹棍不停的在地上敲擊。在震耳欲聾的音波噪音攻擊下,受驚的鴨群飛速逃跑。
我步步緊逼,鴨群被我逼上岸、逼上路、逼上外婆家,最后逼進鴨圈。哈哈,大獲全勝!
燒火做飯,“硝煙”再起
要做晚飯了,外婆叫我來灶臺幫著燒火。從柴間抓來一大把茅草,我用左手橫抓著,右手拿起打火機,“咔嚓”一聲,茅草前端被點著了。可放進灶臺,沒過十秒鐘,火就熄滅了。
我覺得很奇怪,把茅草抓出來,再次點著,再放進去??山Y局依然和前面一樣,又熄滅了。我不甘心,又拿出來點著,又放進去,反復幾次,不但火沒有點著,反而把一大把茅草燒光了。
我可不會輕易認輸,拿了更大一把茅草,繼續(xù)點。雖然這次燒得更久,可最后還是慘遭失敗——熄滅了。琢磨了一會,我靈機一動,換了一種方法——把茅草豎過來,打火機對著最底下的茅草中間點燃……
這樣一改變戰(zhàn)術,茅草就大面積燒起來。我趕忙把茅草扔進灶膛,要是再晚一步,我的手就要遭殃了。這把茅草點著后,我抓緊又點著了一把,并在它們的上面放了幾根細竹片,然后不停加茅草,使火越來越旺,然后填上幾根粗木柴……
就在我繼續(xù)添加竹片時,一小段竹簽插進了指甲蓋里。我只好暫停一下,用指甲剪將竹簽硬生生的拔了出來。傷勢已除,我繼續(xù)在灶臺燒火,和外婆一起,為大家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
鄉(xiāng)村的生活多么有趣!可惜一天的時間太短,我只體驗了一部分。下一回,我還要去外婆家,還要繼續(xù)體驗那新奇有趣的鄉(xiāng)村生活!
(江西省贛州市文清路小學環(huán)城校區(qū) 指導老師:鐘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