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橋
明月來相照
王白橋
《八哥杜鵑花》(左圖)王祥之/作
《共享芬芳》(右圖)王祥之/作
目下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惟夜晚還可以略讀幾本書,枕邊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枕邊書并不好選擇——過于低沉的不可讀,黑夜已至,人心易于脆弱;過于高昂者也不可讀,蓋枕邊的讀書非正襟危坐,雖然與現(xiàn)實沒有脫離密切的聯(lián)系,也多少有些超然之想。
我的枕邊就這樣放著大大小小幾本書,祥之先生出版于2013年的《紫月庵詩畫》是其中一本,常常在手邊讀著。幾年下來,這時候要說一說,倒有為老友畫像般自然的喜悅。
祥之先生的齋號一向是曉得的,但是紫月庵之名沒有聽他說起過,這一回直指詩畫創(chuàng)作于紫月庵中,究竟基于怎樣的情懷?或許于王維《竹里館》中略可窺見:“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律碌氖澜缈梢允请鼥V的,迷離的,哀傷的,柔美的……但祥之先生這些創(chuàng)作于紫月庵中的詩畫,在我的閱讀體會中卻始終和王維的《竹里館》有些相通——月色皎潔,自我從喧囂的世界中逐漸走出,胸懷之中,壯美涌動,結為碩果。
是的,壯美,但和為國人熟悉喜愛的“祥隸”的壯美卻有些不同呢!“祥隸”的美,簡直和祥之先生的軍旅生涯高度一致,篤定、沉實、威武……而在關乎一直以來夢想的歌詩繪畫中,作為藝術家的王祥之先生得以更加信手隨心地進入自由創(chuàng)作狀態(tài),這里面的自我,因為藝術取向的模糊化而顯得豐富和復雜。
《山靜松聲遠 秋清泉氣香》王祥之/作
《紫月庵詩畫》中的繪畫作品是先生“擠出一百天的時間畫畫,選其中略覺順眼者編成這個冊子,過了一把畫畫的癮,就算我圓了這個夢吧?!蔽蚁朊恳晃蛔x到這段自白的讀者,翻著這本不算薄的冊子必然有些訝異——不說別的,先談題材,包含了草木、翎毛、名勝、山川等,所涉之廣,即便是在專業(yè)畫家中也覺少見。更加可貴的是畫格的高,筆墨的精,造型的準,給人的感覺這是一位長期致力于繪畫,孜孜以求的專業(yè)高手。
王祥之書法所獲得的巨大成功是建立在碑學基礎上的,這也決定了他筆墨的走向。他的繪畫,常常在塊面上做足文章,哪怕一花一鳥,一亭一閣,也以凝練的大小塊面堆積而成,使他的繪畫看起來穩(wěn)而厚,多沉毅郁勃之氣,少輕柔嫵媚之姿。他筆下的樹木山川、孤帆遠影、藤蘿花葉的線質也和這些塊面高度一致——嫵媚的水仙葉子也是積點成線,以全力推送到葉梢,花朵更是以金剛杵般的小線條一點一點勾勒出來。再比如他筆下的漓江鸕鶿,猛一看,真是水邊休憩的大鳥,萬般姿態(tài),生動無比。但是我們若理性地解析這些筆墨,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生動的結構全部由大小不一的塊面搭建而成!至于水邊的茨菇葉,竹林則完全來自短促有力的線條揮寫,畫面高度統(tǒng)一。黃賓虹說:“自畫法失傳,古人用筆,存于篆隸,故畫家以金石家為上,工書法詩文者次之,作家當行,得與文人熏陶者又次之。”此等境界,精擅篆隸的祥之先生于無意中得之歟?
繪畫是具象的藝術,更是抽象的藝術。祥之先生的繪畫,在抽象的提煉中走得很遠,他不是速寫型的畫家,他的繪畫,更多來源于他對山河草木概括性的認識,而這種認識
最終以概括性的筆墨表達出來。我很醉心于他筆底的《忽知主人回》一圖:一只小狗站在自家籬笆前,忽然聽到主人的腳步聲,欣喜地掉頭凝視。這幅畫中的小狗造型可真夠簡潔的,很多細節(jié)都被省略了,連眼睛都沒有細膩的畫出,但是這經過抽象的小狗的那種回首凝視的動作,搖曳的尾巴暗示著的喜悅卻脫穎而出。這是經過多次提煉才形成的抽象語言,在祥之先生筆底隨處可見,足可窺見畫者精深的素養(yǎng)。
《荷塘雙侶》王祥之/作
真正美好的文學藝術,如果我們放棄微觀的視角,其實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打動讀者。什么樣的文學藝術才能打動讀者?一位老先生說:“你釀造的美酒,能自醉,就
能醉人!”是的,是這樣的,只有整個人生都投入進去的文學藝術才具備這樣的氣質!《紫月庵詩畫》“選材多是一般人司空見慣的事物,卻抒發(fā)著作者獨有的情思,折射出修身、處世、做人的哲理,在詩情畫意中發(fā)人深省”。在這本詩畫集中,每幅畫都對應著一首詩,都擁有祥之先生風氣獨具的題款,它們是一體的,淋漓而統(tǒng)一。關于詩歌我沒有專門的研究,但是就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視角看過去,覺得他的詩意綿長,我特別喜歡他的一些長詩,平實自然地表達著自己的觀念,比如關于竹子:“南園有翠竹,質柔性剛烈。雪日常伴松,朗夜多邀月。風壓枝堅挺,霜侵葉不謝。生來有勁節(jié),秉性難泯滅?!卑簱P高潔的情操幾乎呼之欲出,天然混成,格調古樸,情緒強烈。這是漢魏詩歌的傳統(tǒng),是對《古詩十九首》一類的致敬和學習!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說到雄渾的作品:“持之非強,來之無窮?!蓖跸橹姼枵侨绱?。
祥之先生詩書畫中流淌的詩情,如水銀墜地,無孔不入。在他筆下,巍峨的孔廟大殿外生長著高大的松柏,虬枝翻騰,遠鳥飛過,作者借此回眸致敬儒家文化千百年的傳承:“誨人不倦德義重,有教無類仁愛深”;岳陽樓前洞庭湖“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廣闊浩渺的水面與沉實的樓臺構筑出一派開闊景象,體現(xiàn)出作者向往的先賢胸懷:“樂置百姓后,憂在天下先”;驚心動魄的旅程中“咆聲震消心頭事,巨浪擊碎千古愁”,不免意動,勾勒出虎跳峽的奇險;回憶中的五龍江“兩岸荔枝紅”,于是以筆墨描畫初見荔枝的欣喜之情……這一切從屬于思想,從屬于經歷,從屬于歷史,從屬于未來,這是生命最豐富的旅程,在一個個明月相照的夜晚,發(fā)為感動讀者的歌詩畫圖!
王祥之簡介:
王祥之,號竹堂散人,1941年3月生,河北樂亭人。歷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協(xié)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韓書法家聯(lián)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外民間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等職,并被中國書畫收藏家協(xié)會等三十余家書畫院、書畫協(xié)會、書畫報刊聘為藝術顧問。在書苑勤奮耕耘六十余載,書法功力深厚,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其隸書、大篆、行書、草書均以鮮明的個性閃耀于書壇。作品入選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全國第五、六屆書法篆刻展等國內外大型展覽并多次獲獎。藝術成就載入百余部大型辭書和名人典籍。百余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等單位及國內外展覽館、藝術館收藏。由王祥之書寫的廣東雷州“三字經”碑,長65米,高2.5米,被譽為“中華隸書第一碑”。在江西弋陽建有中國首座個人碑廊。出版有《王祥之隸書名言名句名篇》《王祥之大篆對聯(lián)一百副》《王祥之行草書古今詩詞一百首》等書法字帖。除書法成就外,王先生在美術、詩詞等方面也有較深造詣,出版有《王祥之花鳥畫作品集》《王祥之山水畫作品集》《紫月庵詩畫》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