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華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導致圈舍內悶熱,肉鵝呼吸加快,食欲減退,另外還有蚊蠅騷擾,極大地影響了肉鵝的生長肥育。
1 防暑降溫工作要做好
降溫防暑是確保肉鵝70d出欄的關鍵。肉鵝的鵝舍溫度不得超過26℃,飼養(yǎng)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為宜。為此,可采取下列降溫措施: ①保持鵝舍通風透氣。在圈舍內安裝風扇,強行排出舍內的濕熱濁氣,加強空氣流通;②在圈舍離鵝體2m左右的高處,用1.5~2.5cm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或輕質材料做一層天花板,由于塑料板的隔熱作用,可使圈舍溫度下降2~4℃;③在圈舍的屋面上覆蓋一層10~20cm厚的稻草、麥秸或草甸,并灑上涼水,保持濕潤,可防止熱量被吸入圈內;④在圈舍的向陽面、門窗口和活動場地上搭涼棚遮蔭。在圈舍周圍種植葡萄、絲瓜等藤蔓攀爬植物,讓藤蔓爬滿墻壁、房頂和涼棚,減少輻射熱和反射熱;⑤天氣過于炎熱時,可向鵝舍周圍地面噴灑冷水,也可向鵝身上輕輕噴射細霧狀涼水。
2 對雛鵝的精心照顧是關鍵
精養(yǎng)雛鵝是確保肉鵝70d出欄的基礎。出殼1d后的雛鵝,要用切細的鮮嫩菜葉放在手中誘食,多數(shù)雛鵝爭食時即可開食。開食后,先調教其飲水,再將菜葉分次均勻撒到塑料布上,任其采食, 以后每隔2h左右喂1次。再適量撒喂用水浸過的米飯或碎米。從第3天后,改用料槽喂料,日喂4~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對6~10日齡的雛鵝,日喂6~8次, 其中晚上喂2次,日糧中米飯占20%~30%,青料占70%~80%。到11~20日齡,可將食料逐漸改為碎米, 日喂6次,其中晚上喂2次,并在白天適當進行放牧。2l~30日齡,可適當增喂煮裂口的谷物、麥粒,并逐漸改喂浸泡過的,接近30日齡時可喂干的谷物, 并延長放牧時問。注意每次喂料量均以吃九成飽為宜。同時,盡量讓雛鵝多飲水,以促進肉鵝的快速生長。
3 圈牧結合是保證
肉鵝30日齡后至主翼羽長出前,是生長骨骼、 肌肉和羽毛的階段,在飼養(yǎng)管理上要采取圈牧結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氣溫較低的時間, 選擇草質好、數(shù)量足的地方進行放牧。其余時間進行圈養(yǎng),適當補飼糠麩、稻谷、玉米等精料,尤其是在肉鵝背部、腹部的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更要注意補飼優(yōu)質精料(如小麥、玉米等),以免引起換羽不一,影響生長發(fā)育。一般每天補飼2~3次,每次以吃到8~9成飽為宜。
4 適時育肥很重要
當肉鵝的主翼羽長出后,即可開始催肥。整個催肥期都要圈養(yǎng),飼料要多樣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日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麥子、糠麩等為主,適當搭配蛋白質飼料用品和粗飼料。
5 防疫滅病是保障
防疫滅病是確保肉鵝70d出欄的保障。剛出殼的雛鵝,及時用抗血清接種,每只肌肉注射0.2ml,能有效地預防鵝瘟。養(yǎng)到30日齡左右時,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亂菌苗1.5ml。飼養(yǎng)用具每隔3~5d用 5%鮮石灰水消毒1次,鵝舍和活動場地每隔7~10d用l%的漂白粉、2%的草堿水交叉消毒1次。鵝舍門口設消毒池,放入火堿水,并定期進行更換。同時,還要注意及時防治以下7種疾?。孩偌纳x病。雛鵝1月齡時進行第1次驅蟲,在晚上每千克體重投喂硫雙二氯酚150~200mg,對絳蟲、吸蟲及線蟲有特效;②鵝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適量,放入鍋內炒幾分鐘,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米糠炒熟放涼后喂給,連喂2d即可治愈;③小鵝瘟。此病主要以防為主,在種鵝產(chǎn)蛋前1個月左右連用2次小鵝瘟疫苗,超前預防。一旦染發(fā)小鵝瘟,可喂藿香正氣水治療,每日2次,每次1ml;④鵝流感。主要發(fā)生于雛鵝,大多因氣溫突變而致。病鵝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擠成一堆,流鼻涕,搖頭晃腦,病程3~5d,治療不當則死亡。治療方法是病鵝肌肉注射青霉素,并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時要注意保暖;⑤副傷寒。7~10日齡的雛鵝最易感染,表現(xiàn)為不吃食、口干喘氣、顫抖、腹瀉、頭往后仰、痙攣抽搐、最后倒地死亡。治療此病可選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連續(xù)喂3~8d,即可見效;⑥禽霍亂。此病系由禽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急性型病癥表現(xiàn)為鵝閉目呆立、精神萎靡、沒有食欲,體溫高達4l~43℃,發(fā)病2~3d死亡。因此,要經(jīng)常注意觀察鵝群,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鵝發(fā)病后可用青霉素和鏈霉素合劑肌肉注射3~4d, 每天2次,并在飼料中加入0.02%的復方新諾明,即可有效控制該病;⑦球蟲病。該病主要危害3周齡至3月齡的鵝,預防應集中在20~90日齡,可在每千克雛鵝飼料中添加氯苯胍50mg進行預防,治療劑量為每千克飼料中加入氯苯胍100mg,連用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