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芳
回首多年來的幼兒美術教學工作,有許多喜悅與成功,也有點點艱辛和失敗。在園領導的關心下、同事們的幫助下,在美術教學方面有一定的進步。為了今后更好地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使綜合素質有所提高,我將在美術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走進童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激勵喚起幼兒心靈的大門,不能有任何強制性。首先,要讓幼兒對所畫的內容、形象有濃厚的興趣,走進童心世界,觀察幼兒的所思所想,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他們在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來,內心產生創(chuàng)作欲望。其次,可配合教學,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認知活動,如:讓幼兒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能使幼兒逐漸從感知表面形式美過渡到理解作品的內在美,提高審美的能力,與此同時,幼兒的藝術興趣越來越濃厚,這時抓住時機設法將幼兒頭腦中豐富的美感知覺體驗引入美感體驗的表現階段,激發(fā)幼兒的表現欲、創(chuàng)作欲。在春天,讓幼兒去公園數一數桃花有幾個花瓣,摸一摸柔軟的小草,看一看花叢里的蝴蝶張著幾個美麗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美麗的花紋。去動物園看看大象的長鼻子、湖里的白天鵝,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再次,可配合教學開展游戲活動,所謂寓教于樂,讓幼兒邊學邊玩。如:可把要畫的人物或動物都做成活動的教具,孩子們通過玩活動的教具,掌握其結構,自由變出各種動態(tài),還可以聽配樂故事,說寓言,看錄像,玩拼圖等,開展多種活動增強幼兒對所畫內容的體驗,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中班和小班以“認識”和“感受”色彩美為主。所謂“感受”色彩,即是色彩可以宣泄人們內心的感受,是最原始的沖動,即使沒有人指導,幼兒也會對色彩有特殊的偏好。最好的例證就是小孩子無一例外地都喜歡動畫片,為什么?就是因為動畫片里的形象色彩鮮明、大膽,富有幻想的空間。即便他們在理論上還分辨不出具體的顏色,因為色彩理論是成年人為了便于總結繪畫規(guī)律而操守的一種默認名稱。這種現象在國內外非常普遍,日本的繪畫顏色與顏料,名稱在紅、黃、藍三原色中,每個原色可以分出幾百種不同色相的色彩,有不同的名稱。這種名稱難道都讓小孩子一一記住以后,才能下筆畫畫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只要能分清楚紅、黃、藍就足矣,這就是“認識”色彩。
對于大班,主要以創(chuàng)造為主,加以老師的“引導”。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幼兒的思維也得以發(fā)散?!耙驗楫嫯嬍且环N主觀的、抽象的、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形式,轉化成客觀的并給人們視覺的各種感受”。不管是臨摹,還是創(chuàng)作,都是觀察后才能進行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一百個人臨摹同一幅畫的思路、情感都是不相同的。
二、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美術內容,樹立幼兒自信心
如果幼兒有了活動的興趣,就會有想表達的欲望和激情,這種激情是幼兒發(fā)自內心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的,這就要求教師從幼兒身邊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活動。例如:在美術活動“會跳舞的樹葉寶寶”中,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對樹葉都比較熟悉,都能說出樹葉的基本特征。我就請幼兒觀看“跳舞的樹葉寶寶”課件,引導幼兒想想在跳舞的時候還可以加些什么動作。幼兒大膽地表達了想法,在交流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這些鋪墊,再請幼兒畫出樹葉寶寶跳舞的樣子,鼓勵他們把看到的和自己想象的動作畫下來,盡情地開發(fā)想象力,畫出不同的跳舞姿勢。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強調幼兒先要會想再會畫,思維在先,表達在后,引導幼兒打開固有的思維模式,解放幼兒的頭腦,讓他們去想;解放幼兒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解放幼兒的雙手,讓他們去創(chuàng)作;解放幼兒的嘴,讓他們去說;解放幼兒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使他們感受藝術的美,獲得美的知識。
三、利用信息技術營造動態(tài)課堂,提高教學趣味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講課的形式往往是以教師講授、示范,再讓幼兒進行模范的教學方式。這種課堂毫無疑問為幼兒灌輸了大量美術理論知識,但使得課堂整體氛圍陷入一種僵化、單板和靜止。引入信息技術,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形象、逼真而又直觀的美術作品,這無疑大大增強了美術欣賞課堂的趣味性。而且,美術信息以視頻和音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幼兒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得到同時調動,這無疑能夠幫助幼兒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入美術學習中。另外,富于趣味性的課堂,對于活潑、好動的幼兒來講,完全契合了他們的學習偏好取向,毫無疑問,學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美術學習中,能夠讓美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運用能夠將圖像、聲音和文字綜合起來的信息技術,為幼兒提供一個新鮮而動態(tài)、充滿色彩的課堂,激發(fā)他們潛在的美術學習欲望。
瀏覽式評價法是將幼兒在每次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作的作品用手機或相機快速拍下來,運用接線或無線功能實現手機、平板電腦或相機的同步展示,一起瀏覽作品。這種方法簡單,好操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大家的作品都得到評價和肯定。與傳統的將繪畫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或展板上的形式相比,這種方法既方便快捷又省時省力,避免了有些手工作品一碰就壞、顏料畫作未干顏料弄臟衣服和地板等現象的發(fā)生,這也是教師在評價作品時運用最多的一種評價方法?;顒舆^后,我們再和幼兒一起將作品用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教室充滿藝術氣息。另外,對于這些照片,我們會利用平板電腦同步保存,然后投放到美術區(qū)域活動中,作為下一次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欣賞作品。
總之,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必須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反映幼兒的心理特征。美術活動能使情、景、物在美術活動中融為一體,讓幼兒得到豐富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興趣,給幼兒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靈感,使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美術教育情境中領悟世界的美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